今年接下來的每一天,人類都是“負債”度過的
地球的超載,情況已經不容樂觀
在30多億年前,地球出現了最早的生命,然後這個最早的生命在一步一步的演化中逐漸演化出了動物,在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從黑猩猩中進化出來,走上了一條特殊的演化道路,逐漸擁有了人類這個群體了。
随後人類這個群體在幾經演化中擁有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字,而在1750年伴随着機器的轟鳴,人類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工業工業的發展,帶領人類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它讓人類擁有了更好的生活,但是也讓地球逐漸不堪重負。
地球的哀鳴今年的7月28日,我們迎來了“地球生态超載日”。這意味着什麼呢?
從2022年1月1日到7月28日我們在這7個月内,用盡了地球,一年内可以在生命的所有生态資源,而在剩下的這幾個月内我們所使用的所有生态資源都是在向地球賒賬和傳統債務不同的,是我們向地球所借的這些資源債務,卻是沒有辦法再還給他。
人類總是将地球以為自己的母親,但是人類卻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呢,從2006年全球足迹網絡正式提出“地球生态超載日”的概念以來,通過數據發現,幾乎每年的超載日都在不斷提前。
而隻有一年沒有提前的就是2020年。那一年的地球超載日大概在8月22日。
惡果大面積的資源欠債問題造就了地球如今千瘡百孔的局面,其實這些年人們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地球不堪重負的情況,比如澳大利亞的山火,比如今年不尋常的高溫,比如不尋常的天氣變化和晝夜溫差。
曾經的全球變暖還隻是停留在教科書中,但是近些年海洋線不斷升高和冰山不斷融化,北極的生物來到内陸城市,這些種種種種的不尋常,都在告誡人們一件事情,地球真的要不行了。
面對這些問題,人類期待能夠給地球一個完美的回應,為了這個目标他們尋找新能源,代替原來的不可再生能源。
比如由原先的煤炭發電轉向如今的水電分店,雖然這些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損耗,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除了資源的損耗之外,還有材料足迹。
效果如何用大家現在最熟悉的新能源汽車來舉個例子,可持續性的衡量标準不僅僅是碳排放。
還有材料足迹,雖然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碳排放,但是在産品生産和消費過程中,所使用的金屬礦石建築材料材料和化石能源卻并沒有減少。
那麼換句話來說,這些産品的材料足迹并沒有減少,但是讓人感到疑惑的是,這些材料足劑的使用卻并沒有計算經營資源超載的公式中雖然材料的使用也會對地球的生态造成影響,而且這個影響的範圍還不小。
環保不能是口号現在社會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工業帶來的便利,但是工業帶來的問題也在每一個人身上都得到了體現,今年的氣溫變化,相信很多地區的人們可以說是感受頗深,但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局面呢?
除了一些自然因素,人類對于生态和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造成這個原因的重要因素。環保現在已經不能再僅僅是一句口号,而是應該成為所有人們為之奮鬥的目标。
因為如果人們再不能将環保意識牢牢刻在骨子裡,而仍然選擇蒙着眼去享受工業所帶來的便利,卻不去看工業所帶來的危害的話。
我們賴以生存的這顆藍色星球遲早會消失,到時候人類會和這顆生活了幾百萬年的藍色星球,一同消失在這茫茫宇宙之中。
本文由“十三說财經”原創,歡迎點贊收藏, 關注也是可以的。
如有感興趣的話題,可以私信分享給我進行靈感創作題材哦!
作者:十三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