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從學渣到學霸真的能圓夢北大嗎

從學渣到學霸真的能圓夢北大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7 00:21:07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編者按】

7月23日傍晚,大暑節氣,2022年上海秋季高考成績公布。

今年上海高考因疫情延期一個月舉行,高考成績也晚了一個月發榜。經曆了網課、封控、延期,一群Z世代考生們終于迎來了自己的成果,步入人生新旅途。

借放榜之際,澎湃新聞推出“我的高考”系列,邀幾位今年的高考考生聊聊過往,談談理想,不光紀念這場高考,也紀念這段自我意識萌發的青春歲月。

崔智清:高考總分631分:語文130分、數學149分、英語142分;選考科目210分(物理A 、化學A 、生物A )

從學渣到學霸真的能圓夢北大嗎(我的高考崔智清)1

崔智清。 本文圖片 受訪者供圖

7月23日傍晚高考成績放榜之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交大附中”)高三(8)班的崔智清正坐在沙發上看着美食節目,當知曉高考成績單的一刹那,她的第一反應是“考得還不錯,應該能去理想學府了!”

崔智清的理想學府是北京大學,查詢到高考成績的當晚就簽約了。

“如果問北大什麼最吸引我,我的回答可能會很奇怪,因為它并非北大的任何一個具體學科。相反,我被北大通識教育的教學理念深深吸引着。”在崔智清看來,青年人不應該被太過于專業化與精細化的知識所局限,仍應對自然、對世界、對人性懷抱着赤子般的好奇。

好的教育不在傳授,而在于鼓勵與喚醒。崔智清就讀于交大附中英才班,高中三年她不僅沒有被書山題海壓倒,更是在良師益友們的引導下,激發出了更強的學習内驅力。“隻要有學習的自主性,在哪裡學習都一樣。”

高考隻是短期目标,探索求知成為習慣

“我們班級氛圍非常好,我很喜歡我們班級。”高三的學習,讓崔智清體會最深的是班級氛圍的積極影響。

她所在的高三(8)班班主任是上海市化學特級、正高級教師李可鋒,副班主任是曹益誠。李可鋒為班級确定的奮鬥目标是“高品德、高修養、高學識”的未來社會精英,形成了非常好的氛圍,有利于班級整體的全身心發展。在交大附中,師生是一個共同進步的聯合體,高考隻是短期目标,培養受益一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更為重要的環節。學習不僅僅是一段知識的積累,更是厚植情懷、錘煉品格、考驗意志的過程。

她在高一升高二的假期自學物理競賽,當時花了兩個月啃完了四五本闆磚那麼厚的物理書,這不僅加深了她對物理的認識,而且極大地提升了她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獲得了上海市物理競賽二等獎。

崔智清說:“我想這正和交大附中‘自主探索,相互激發’的理念相吻合。一時一地的知識可能會随着光陰流逝而黯淡,但‘自學’等能力卻會讓我受益終生。”

當探索求知成為一種習慣,崔智清感歎“高中三年是我蛻變的三年”。她很感謝交大附中營造的這種學習氛圍,物無聲又意義深遠。

有人說這屆考生好難,人生的大考前還穿插了疫情的大考。

對于崔智清說而言,高三總體來說是心理和智力的雙重成長。“高三最大的要義在于學會如何去獨自面對壓力,處理壓力,并且在壓力下蓬勃地生長;同時,疫情帶給了這屆高三學子一段特殊的封閉時光,我被局限在一個相對孤立的物理空間裡,因為缺少與同齡人的交互,開始實踐德爾斐的那一句‘認識你自己’,并且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更有力也更健全的人格。”

對于網課和複學,崔智清的态度是順天承命,“因為這完全不由我決定,隻要我有學習的自主性,在哪裡學習都一樣。”

正如名字裡的正本清源,崔智清的學習方法就是不斷探索知識的本源、尋求其規律,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網絡,方能一通百通,以不變應萬變。

不同學科用不同學習方法,閱讀成為“助攻”

問起崔智清的高分小秘訣,她說作為一名理科生,自己相對優勢的科目是數學,她認為自己并非“天才選手”,學好數學的關鍵在于做錯題本,錯題本可以使刷題的效益翻倍。同時,做錯題本也并非簡單的抄題、空一段、寫過程,她會把每道題看似冗長的步驟拆分成更小的版塊,每個版塊背後都有一個更本質的數學原理或思維,把它們都理解了,編織成一個知識網,就能一通百通。

崔智清的英語一考成績是142分,她的外語學習經驗就是盡量多接觸原版讀物,聽力主要聽B站上的無字幕TED演講,閱讀是根據個人喜好讀原版小說,作文則是多背單詞,積累好詞好句好表達。

三門選考科目物理、化學和地理都取得了A+滿分,崔智清說:“物理一直是我最熱愛的學科,探索自然界背後的根本奧秘,誰不喜歡呢?加上我學過物理競賽,有更健全的物理知識體系,因此選物理是水到渠成之事。”

化學曾經是崔智清的弱項,化學老師多次和她讨論學習方法,使得崔智清從化學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化學的發現式、研究式學習,成績也穩步上升,堅持之後獲得了滿意的結果。

閱讀是崔智清的愛好,也成為了她應對各種大考的助攻,高考結束後她的閱讀之旅也沒有停歇。

高考結束後僅兩周的時間,她就讀完了《分成兩半的子爵》《夜航西飛》《人性的枷鎖》《疾病的隐喻》《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笑忘錄》《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這些書,目前還在讀《AI 3.0》和《偉大的博弈》。

除了閱讀,崔智清的興趣愛好也很廣泛,高考一結束她就報了一個街舞班。讀高中前,她喜歡騎馬,會每周去學馬術。她還準備高三暑假重學一下攝影,買了一台相機在家自學攝影和後期,希望作為以後大學生活的一個樂趣。假期後半段,她準備邊旅行邊讀書,順便系統地學習完攝影後期。

崔智清的家長表示,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獨立空間,不應該特别介入與幹涉孩子的學習與生活,而是把所有的選擇權都交給孩子,允許孩子去試錯、去經曆挫折、去拼搏,最後總能獲得成長。

被北大通識教育理念深深吸引

“北大從來都是我床頭的白月光。”高考志願,崔智清也隻填報了北京大學一所學校。

在查詢到高考成績之後,她第一時間聯系了北大招辦,招辦老師立即讓各系學長學姐給她介紹了專業,“當晚就簽約了,簡單迅速!”

從學渣到學霸真的能圓夢北大嗎(我的高考崔智清)2

崔智清(左二)高二時和同學們一起在北大研學。

此前,崔智清在給北大寫的推薦信裡這樣描述她的初心:“18歲,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一個挑戰與抉擇——我将在哪裡度過我的青春四年?我希望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北大。一位詩人曾說‘你所待過的城市都會成為你性格的一部分,就像你所愛過的戀人一樣。’我想對于高等學府亦然,我願意讓北大這所園子中的理想主義浸染成我生命的底色。”

崔智清喜歡北京大學濃厚的人文底蘊和自由的通識教育理念。在她的認知裡,一個十八到二十二歲的青年人尚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不應該被太過于專業化與精細化的知識所局限,仍應對自然、對世界、對人性懷抱着赤子般的好奇。

崔智清表示,毋庸置疑,北大在專業課上可以提供最優質的師資和最前沿的知識,但我希望我的大學四年能在專業學習之外,花一點時間穿梭在各個教學樓之間,去旁聽心理學系的課程,了解人心理的成長過程;去旁聽文學系的課程,涵養一份溫厚的人文情懷;去旁聽社會學系的課程,對社會時事多一份敏銳的洞察。我相信所有這些多元而異質的知識終會将我滋養成一個豐厚而深刻的人。

責任編輯:高文 圖片編輯:張同澤

校對:施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