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回鄉偶書課程

回鄉偶書課程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2 16:46:35

多年前,餘光中先生用一曲《鄉愁》,道出了遊子的心聲。鄉愁是什麼?鄉愁就是一枚郵票,把遊子的思念寄向遠方。而在古詩詞中,鄉愁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筆下永恒的主題之一。

回鄉偶書課程(回鄉偶書小學課本隻有一半)1

像李白這麼灑脫的人,思念故鄉時也感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戍邊的範仲淹,在邊塞想起故鄉,寫下: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還有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無不訴說着濃濃的鄉愁,但在筆者看來,寫鄉愁接地氣的還是賀知章的經典七絕《回鄉偶書》: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一首年年入選小學課本的七絕,知名程度筆者不用多說。在介紹這首詩時,筆者隻提一個問題:書中的“兒童”到底是誰的問題?多年來我們一直覺得兒童就是指村裡的那些孩童,還記得當年小學課本上的插圖畫的也是一群孩子。

回鄉偶書課程(回鄉偶書小學課本隻有一半)2

但是近些年,也有網友提出,這個“兒童”可能不像我們理解的那麼簡單。有網友認為,這個兒童可能指的是賀知章小時候的玩耍的小夥伴,他離家多年後,曾經的發小都不認識他了。他們認為,幾歲的孩子不認識詩人,隻能證明他離家幾年而已。但發小都不認識自己了,才能證明他離家太久。用這種理解方式,才更有歲月的滄桑感。

回鄉偶書課程(回鄉偶書小學課本隻有一半)3

難道背了這麼多年的“兒童相見不相識”,我們真的理解錯了?個人覺得理解成村裡的普通孩童,能讓這首詩更加有意境。兒童的天真無邪,和老詩人内心的滄桑和些許無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這個事見仁見智。網友提出的理解方法,也并非沒有道理。本來1000個人心中,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看大家自己怎麼理解了。

回鄉偶書課程(回鄉偶書小學課本隻有一半)4

本期咱們的重點,是在這首詩後的另一首作品。《回鄉偶書》其實是一組詩,一共有兩首,合在一起為全名是《回鄉偶書.二首》。當年小學課本隻收錄了一半,也就是第一首,其實另一半才是精華,因為它真正這與出了賀知章在故鄉居住的感受。隻是這另一半,并不适合小學生讀,且看:

《回鄉偶書二首.其二》

離别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在37歲中進士前就已經離開家鄉,這次回鄉定居時已年過80歲了。前一首可以當成是剛進村時的情形,而這一首詩寫的是他進村後,甚至住了一段時間後的感受。為什麼說它不适合小學生讀呢?因為詩中透着一股淡淡的、令人無奈的傷感。

回鄉偶書課程(回鄉偶書小學課本隻有一半)5

“近來人事半消磨”,本來帶着滿滿的鄉愁回家,而且還是得了皇帝的賞賜衣錦還鄉,但回到家才發現物是人非,世事變遷了太多。到底是什麼變了?或許是一些故人相繼離去,或許是現在的一些風俗人情,讓他找不到兒時的感覺了,詩人沒有明說。

詩的後兩句,看着門前鏡湖水,詩人發出感歎:“原來一切都會變,隻有春風吹拂下的湖水,和從前一樣。”多年後,李清照曾寫過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賀知章此詩雖然沒有點出這個“淚”字,但愁意已經藏在了字裡行間。原來,回來了也并不一定能找回曾經的美好,這是這組《回鄉偶書》帶給我們的另一個思考。

回鄉偶書課程(回鄉偶書小學課本隻有一半)6

在寫完這首詩後沒多久,賀知章便病逝了。其實讀懂了後一首詩,我們再去讀第一首,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小學課本收錄前半部分,确實是比較明智的,因為孩子們在讀它時能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卻又不至于為後半部分的現實傷感。畢竟,孩子們還太小了,不一定能理解這種物是人非之愁。但這種感受,久居在外的遊子們,應該是很清楚的。大家現在回到故鄉,是否會有當年賀知章這種感受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