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線閱讀

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線閱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8:53

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線閱讀(大藍鲸閱分享高敏感優勢)1

主講人 文岚

金陵之聲FM99.7《今晚我是你的DJ》主持人

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線閱讀(大藍鲸閱分享高敏感優勢)2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十佳制作人,江蘇廣播著名情感心理DJ,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多家報紙雜志專欄作家。

本書導聽

你害怕與人交流嗎?

你是否總被人說想得太多、玻璃心?

心理學上,像這樣的人被稱為“高敏感人群”。

他們天生感覺敏銳,重視他人感受,容易在社交中感到壓力。

不過,日本精神科醫師長沼睦雄認為,高敏感人群在人際交往中有獨特的性格優勢,隻是很多人沒有發現

《高敏感優勢:如何從高敏感變為高情商》,從5個方面教你探究自己的情感優勢和溝通優勢,從而成為擁有高情商和強大共情力的人

你将收獲

5步拯救情緒泛濫,練就強大共情力:

■ 停止攬責,停止比較,安撫自身情緒,擺脫“心累”;

■ 正确對待嘲諷、批評、诋毀,徹底告别“擔心說錯話”;

■ 拒絕他人時放平心态,尊重自己的想法,消除“自我厭惡”;

■ 尊重自己的努力,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共情,重塑“強大自信”;

■ 探尋對方優點、忠于自身感覺、培養積極思維,從而培養“強大人際力”。

作者介紹

長沼睦雄

日本十勝醫院院長、精神科醫師

他是日本少數的(HSP)高敏感人群臨床醫師,在HSP領域有長達20年的研究經驗。

音頻文字稿

(上下滑動查看)

你有過這樣的經曆嗎?朋友開了一句玩笑,你就覺得對方刻意針對你而難過半天。和另一半發消息,沒有馬上得到回應,就覺得對方不在乎自己了,很傷心。跟人說話時,對方看上去情緒不高,你就擔心是不是自己說錯話惹人不高興了。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的性格。他很玻璃心,總是想太多,所以與人相處時特别容易感到害怕和焦慮。我常常跟他說,不要這麼敏感,人家可能隻是自己心情不好,跟你沒關系,可他一口咬定,是他表現得不好被人讨厭。與人溝通讓他感到非常心累,他為此感到十分苦惱。

後來,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高敏感優勢:如何從高敏感變為高情商》,才知道像我朋友這樣的人不少。有大約15%—20%的人天生感情細膩,心理學上,這一類人被稱為“高敏感人群”。高敏感人群由于心思重,感覺敏銳,與人交往時确實很容易感受到壓力。不過高敏感人群有獨特的性格優勢,隻是很多人沒有發現。他們雖然因為想太多而感覺很累,但也正說明他們考慮事情很周全,重視别人的感受。容易被人诟病的玻璃心則是他們情感充沛的表現。

這本書的作者長沼睦雄是一名精神科醫師,也是日本高敏感領域的權威治療師。他把20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成冊,告訴人們,敏感并非一無是處。轉換思路,找到技巧,高敏感也可以轉變為高情商。

在這本書裡,作者從五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第一,如何擺脫“心累”?

我們身邊可能都有自稱“社恐”的朋友。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那麼害怕社交,他們可能會說,和人說話的時候他們感到很緊張,覺得自己不擅長聊天,經常冷場很尴尬。一想到要和人打交道,就心煩意亂得不行。

高敏感人群往往有“社恐”的一面。他們本身感情豐富,同理心強,因此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緒感染。越是感受敏銳,越容易對他人的話語和行為産生過度反應,别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能讓他們心裡波瀾起伏,導緻自己稍微和人說兩句話就心力交瘁了。

要想從這種“心累”當中解放出來,可以從以下幾點着手:

一方面,不要被别人的情緒牽着鼻子走,注意保持和他人的界限。我們來舉個例子,今天領導說話的語氣冷冰冰的,你一定不要着急,别覺得肯定是自己惹麻煩了,可能今天領導就是自己心情不好呢!對話時記得保持冷靜理智,你用不着為别人的情緒負責,更不需要成為别人的出氣筒。

另一方面是理解自己。我見過很多不善言辭的人,他們為此感到自卑,常常反問自己,為什麼隻有自己不會說話呢?其實,性格敏感的人,掌管情緒的右腦更發達,情緒強于理性。不擅長說話本身是大腦的工作機制導緻的,不用為此自責。你可能不擅長語言表達,但你可能擁有更加活躍的想象力、更加豐富的内心世界,這不也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優點嗎?

如果你不擅長和人聊天,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話題,避免冷場尴尬。比如準備幾個有趣的笑話,或者一些和家鄉、愛好有關的故事,喜歡吃的東西,養的寵物等等。

書裡提到,心理實驗證明,人用嘴咬着筷子時,大腦會認為人在愉悅地微笑。所以作者建議,敏感的人可以在交流時多多展露笑容,既能給對方以正面反饋,營造舒适的聊天環境,自己也容易感到輕松愉悅,緊張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敏感的人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焦慮和壓力,所以如何控制、呵護自己的情緒,也是高敏感人群需要好好學習的一課。想從高度緊張的狀态中掙脫出來,可以尋找令自己安心的場所和對象,和對方好好傾訴,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回幸福感。及時休息也很重要。勞累一天之後,好好睡一覺,調整好身心狀态,才能夠更好地與人沉着交往。

第二,如何告别“擔心說錯話”?

性格敏感的人經常感到憂心忡忡:我沒說錯話吧?對方怎麼看上去不太高興?

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憂慮,不妨先問問自己,在談話時,你在意的是談話内容本身還是對方對你的評價?你最害怕的是不是說錯話被人批評?其實,這都是情緒在作祟。高敏感人群的大腦中,與不安有關的神經回路特别活躍。他們很在意自己說的話是否正确,認為自己一旦犯錯就會被人讨厭。所以他們很容易産生“絕對不可以失敗”“不能拿到第一就沒有意義”的想法,對失誤格外恐懼,很不擅長面對批評。

高敏感人群害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他們每一次聊天都緊張兮兮的,就怕犯錯。其實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日常對話不是考試,沒有人會對你的發言打分。而且,就算真的說錯話也沒關系。畢竟人無完人,誰沒有犯錯的時候呢?隻要不是故意激怒别人,說錯話了,認真道個歉就是,大家都能諒解。

面對批評,高敏感人群需要學習如何區分“人”和“事”。對于做錯的事情,直面批評,承認錯誤。如果你害怕惹人生氣,這裡有個對話的小技巧。當對方批評你時,不要急着解釋,先贊同對方的意見,“你說得對,我也這麼想”,或者問問對方,“這樣不行的話,你認為該怎麼辦呢?”。

對方發現自己的意見被接納後,情緒會冷靜下來,雙方都可以保住面子,就能夠理性地交談了。至于那些對于人格方面的批評,千萬不要放在心上。世界上既然有過于在意他人想法的人,自然也有心直嘴快、不考慮他人心情的人,甚至還有口吐惡言、以傷害他人為樂的人。我最近看了一部講述醫生生活的電視劇,裡面的一位教授嘴特别毒。手術過程中,輔助的醫生給他遞工具,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他便火冒三丈,把那位醫生罵得狗血淋頭,說醫生笨,連工具都遞不好,到底是怎麼當上醫生的,父母看到孩子這麼傻不知道得多傷心。

被罵的這位醫生感到很郁悶,這隻是一個小小的疏忽,并沒有耽誤手術進程,有必要被侮辱到這個份上嗎?任誰遇到像劇中教授這樣的人,肯定都會感到生氣或者難過,敏感人群更是如此。他們甚至會把對方錯誤又荒唐的意見當真,真的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沒有價值。

遇到這種人,最好的對策就是“劃清界限”,不要把對方的話放在心上。因為就算你真的做錯了,也不是對方把錯誤和你本人等同起來攻擊你和否定你的理由。

第三,如何與他人相處?

日常人際交往中,少不了找人幫忙、邀請或者拒絕别人。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對高敏感人群而言簡直就是酷刑,因為要考慮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同事請吃飯,不太想去,但要是拒絕的話,對方會不會認為我很冷漠?我和新同事還不怎麼熟,請TA喝飲料是不是不太合适?想找朋友幫忙但有點不好意思,給人添麻煩了可怎麼辦?

高敏感人群的心裡總是充滿各種顧慮,導緻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有些畏手畏腳。其實隻要稍微轉換一下心态,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不好意思拒絕他人怎麼辦?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請人吃飯或者找人幫忙,會認為對方一定同意嗎?肯定不會,我們通常會做好被拒絕的準備,畢竟人都有不方便的時候。所以你在拒絕别人的時候,大可放平心态,因為對方也會考慮被你拒絕的可能,絕不會因為你拒絕了就對你有意見。

請人吃飯、求助他人時為什麼會覺得不好意思呢?高敏感人群就算找人約飯,也會覺得這是在麻煩對方,好像是自己求着對方吃飯一樣。找人幫忙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會覺得找人幫忙是讓對方做一件不想做的事,因此害怕求助。但仔細想想,我們自己在被邀請、被求助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點麻煩,但應該也會感到開心吧?我們不會請無關緊要的人吃飯或者來家裡玩,也不會随便找人幫忙,邀請、求助的對象往往是我們喜歡、信賴的親人和朋友。反過來,當你對别人發出邀請或者求助時,對方可能也會把這理解為他們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信号,很多人會欣然接受。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不太合得來的人。當你認為談話對象很難相處時,你可能會感到緊張、尴尬,特别敏感的人甚至會産生生理不适,比如心跳加快、冒冷汗、皮膚刺痛,等等。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的應對方式恐怕就是不去應對。但作者指出,一味躲避并不能改善關系。如果這個合不來的人是你的同事、領導,那你總有需要和對方打交道的時候。與其咬着牙和對方接觸,每次交流都很痛苦,不如試試主動出擊,改善你們之間的關系。

首先可以試着改變想法。如果你先入為主地讨厭一個人,與他交往時便很難保持友好的态度,對方也會感到不舒服,從而使你們的交流變得困難重重。不要總是想“這個人好難相處”,而是暗示自己,“雖然這個人和我合不來,但我不想繼續讨厭他了”,這樣能降低同對方的隔閡感。

第四,如何重塑自信,找到自我?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中,人擁有“自我”和“本我”。一個人的“自我”如果很強,那他在獲得成功時,會傾向把功勞歸于自己。一個人要是“本我”更強大,那他成功時會覺得是托他人的福,遇到失敗就會認為是自己的錯。高敏感人群多是“本我”更強大,即自我肯定度低,過度關注别人,忽視自己。

内心敏感的人,鏡面神經元系統更加活躍,因此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在無意中迎合他人。舉例來說,我們小時候,可能常常聽父母誇别人家的孩子活潑大方,自家孩子太内向、不愛說話。雖然這隻是無心之言,但内向敏感的孩子會為了獲得父母的肯定,成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而強迫自己變得外向活潑,壓抑真正的性格。長期壓抑自我令人身心俱疲,而處在疲憊狀态時,人會忍不住思考負面的東西,産生抑郁情緒。所以,如果你近來感到很消沉,不妨問問自己,我平常說的話做的事,真的是自己想要表達的嗎?我是否在扮演一個完全不是自己的角色?找到心中那個疙瘩,嘗試釋放被壓抑的情感。

另外,因為擅長察言觀色,高敏感人群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緒變化并代入其中。當他人心情不好時,高敏感人群也會受到影響,一同陷入負面情緒裡。所以,盡量遠離容易散播負面情緒的人,如果辦不到,就告訴自己,這是對方的情緒,不是我在發脾氣,屏蔽掉來自他人的負面影響。如果想轉換心境,也可以有意識地接近樂觀積極的人。我身邊就有那種經常笑呵呵的人,笑容特别有感染力。和他們在一起,自己的心情也神奇地跟着變好了。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試着觀察和模仿他們吧!平時遇到不開心的事了,想一想,那個總是很積極向上的人會怎麼想、怎麼做呢?這能幫助你從消極的思維定式裡解脫出來。

作者認為,語言是有能量的。日語裡有個詞叫“言靈”,意思是語言裡蘊藏着力量,人可以用語言去控制其它生物。當然這隻是傳說,但語言确實可以給人造成積極或者消極的暗示。催眠就是通過巧妙的語言誘導,使患者被暗示,從而陷入催眠狀态。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有這樣的消極念頭?“反正不會有什麼好事”,“努力了也不會有好結果”。越是這樣想,就越覺得困難難以解決。因為大腦很容易受騙,總是告訴自己運氣很差,大腦就會去搜尋證實你運氣确實很差的例子,結果隻會讓你更消沉。反過來,多對自己說,沒問題、沒關系,你真棒,多關注、誇獎自己,改變大腦的認知習慣,你能更容易察覺自己做得好的一面。當然,如果真的感到沮喪、精疲力竭,不要強行為自己打氣,這隻會讓自己心生抗拒。這時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心情吧,停下來喘口氣,好好休息一下,能幫助我們從心理上減少不安。

第五,如何培育好人緣?

生活中,很少有人願意接近總是自怨自艾的人,人們更喜歡和傳播正能量的人做朋友。所以,如果你也想成為人緣好的人,首先要培養積極思維。經常告訴自己,你現在已經很棒了,自己很走運,挫折隻是偶然,下次一定能成功。

與不熟悉的人接觸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比如,尋找對方身上的優點。告訴TA,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你的聲音很好聽,你講話很有條理,特别好理解。适當地贊賞對方,能傳達出一個信号:你不讨厭TA,并且尊重TA。那麼對方同樣會回報你以信任和好感,因為沒有人會讨厭喜歡自己的人。

高敏感人群因為自我肯定度低,就算被人誇獎,也會下意識地否認“沒有這回事”“沒什麼大不了的”。雖然謙虛是美德,但過度謙虛卻可能讓氣氛變得尴尬。被誇獎時,不如坦率地回答“謝謝”,這才是照顧對方情緒的做法。

最後,我想說,這本書雖然是為高敏感人群寫的,但書裡列舉的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可能很多人遇到過。就算不是高敏感人群,也可能會為自己不善言辭而懊惱,擔心說錯話、欠缺自信,等等。這既是教高敏感人群克服心理障礙、發掘自身優勢的書,也是教我們普通人如何提高溝通能力的書。而這本書的核心方法其實很簡單: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愛自己。

踏入社會後,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考驗,所以,至少要把自己變成最可靠的夥伴,自信能夠成為我們适應環境、生存下去的力量源泉。

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但無論哪一方面,都是自己無比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要因為自己身上存在缺點就妄自菲薄,勇敢地承認它、接受它,嘗試改正,揚長避短,每個人都能活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人生。

(本期編輯 王淘)

怎麼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線閱讀(大藍鲸閱分享高敏感優勢)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