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進入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着要和春天揮手告别,夏天正式登場。早上給孩子煮了幾個雞蛋,告訴他是“立夏蛋”,又準備了一些五顔六色的食材,準備給家人做“立夏飯”,孩子比較好奇,問立夏還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整理了一下4個關于立夏的習俗,希望大家在了解之後可以耐心地講給自己的孩子聽,既讓孩子的知識面得到擴展,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延續,不讓他們被遺忘在時間的長河裡。
立夏習俗一:迎夏
在農諺中有“立夏看夏”的說法,其意思為立夏的時候,夏天要收的農作物已經進入到了生長後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這日就能看出來。
在古代,我國作為農耕社會非常重視立夏這一節氣。每到立夏這日,無論君臣都要穿一身朱色的禮服,并配上同色的玉佩、馬匹、車旗,在皇帝率領下來到京城的南郊,舉辦迎夏儀式,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期望,儀式結束後就會指派衆多官員趕往各地勉勵農民們抓緊耕作,用努力和勞動換一個豐收年,百姓們也能吃飽穿暖。
在明代到了立夏這天皇帝還會派掌管冰政的淩官将上年冬天儲存的冰從地窖中挖出來,把大塊的冰分割成小塊,再由皇帝賞賜給各位官員,而民間百姓則會喝冷飲來降溫消暑。
立夏習俗二:稱體重
如今都說“立夏不減肥,夏至徒傷悲”,但古人卻不這麼認為,很多朝代都是認為胖為美,胖代表着福氣。可進入夏天,天氣炎熱起來人的食欲會被影響下降,再加上消耗大,人就會消瘦下來,從而影響健康。人們就在立夏定下了稱體重的習俗。
傳說稱了體重之後,大家就不會在夏天消瘦,病痛也不會纏身,所以每當立夏吃完午飯,人們就會在村口處架上一杆大秤,秤鈎懸挂着一把凳子,大人小孩都輪流坐到凳子上稱重,專門的司秤人要一邊打着秤花,一邊講着重量和吉利話,秤老人要祝老人長命百歲,秤姑娘要祝姑娘找個好婆家,稱孩子則要祝孩子能考上狀元去做官。
有些地方的人們在稱完體重後會把數字記錄在家中的牆壁上,等到夏天結束後再去稱一次體重,将兩次的體重對比看看苦夏是否有掉太多重量,掉的重量就要争取在秋天通過“貼秋膘”給補回來。
立夏習俗三:挂雞蛋
古有諺稱:“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又被稱為苦夏是夏季裡的常見病,由夏日的炎熱導緻身體出現乏力、消瘦、厭食等情況,小孩尤為容易患上疰夏,但如果立夏這天給孩子胸前挂上雞蛋,孩子就不會得疰夏。
大人們就紛紛在立夏的中午,把雞蛋帶殼用清水煮熟,再用冷水浸泡幾分鐘把雞蛋的熱度降下來,最後用編織好的絲網袋裝上雞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将雞蛋垂在胸前。
孩子們帶着雞蛋便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玩鬥蛋的遊戲,蛋尖的一端為蛋頭,圓的一端為蛋尾,鬥蛋的時候,隻能用蛋頭對蛋頭,蛋尾對蛋尾,孩子們分别拿出自己的雞蛋兩兩進行碰撞,蛋殼先破的人認輸,直到全部人分出高低。
用蛋頭獲取最終勝利的是第一,蛋尾獲勝的為第二。鬥蛋結束後,孩子們再高高興興地把雞蛋吃完回家。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吃了雞蛋補了營養增強了體質,又從習俗中獲得了許多樂趣,對身心都很有好處。
立夏習俗四:吃立夏飯
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做上一鍋“立夏飯”,算是立夏的一種食俗,傳統的立夏飯會選用赤豆、綠豆、黃豆、黑豆和青豆,這五種顔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鍋蒸熟後食用。立夏飯也被稱為“五色飯”,越來越多的人們會用雷筍、豌豆、蠶豆、胡蘿蔔、臘肉或臘腸等食材來代替四種顔色的豆子做立夏飯,營養豐富,鹹香美味。
在江浙一帶,人們則會在立夏這天做上一鍋烏米飯食用。烏米飯是用烏樹葉煮的湯浸泡糯米後蒸熟,蒸好的烏米飯油亮清香,吃的時候可以拌上白糖或是配上醬菜一起食用,老人說立夏這天吃了烏米飯一夏天就不用擔心被蚊蟲叮咬,還能保佑家人平安如意。
——老井說——
立夏之日,節氣相關的習俗、食俗還有很多,比如有的地方會用米粉捏成小狗的樣子做熟吃掉,認為吃了這立夏狗,孩子也不會得疰夏,還有的父母會給孩子系上用五色線編好的“疰夏繩”,代表消除了暑氣孩子能夠健康。
在立夏的這些習俗中不難看出,很多都出自父母對孩子的愛,夏天到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遠離病痛,更多的是一種愛意的表達、對健康的祈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緻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