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晉中的祁縣古城,一條橫貫東西,一條縱穿南北的老街十字交叉。作為晉商文化的發源地,這裡曾走出過許多縱橫四海的商家,彙通天下的票号。
曆經千年的時光,老街依然熱鬧繁華,從韻味十足的叫賣吆喝,到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息,這裡的生意人從不虛度每一個早晨。老李家的豆腐腦綿軟可口,老高家的耐咬咬香氣逼人,老王家祖傳的泥人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無論當地居民,還是八方來客,都喜歡到這裡走一走,看一看,回味一段過往的生活記憶。
熱鬧繁華的街市,飛檐翹角的門樓,行走在晉商老街,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時期。那個時候,老街上大大小小聚集着240多家商号,可以說是千商雲集,萬物荟萃。連續十幾代,持續數百年的商業傳奇,在這裡上演。
晉商老街位于祁縣古城中心,東西街長835米,南北街長690米,總面積達到0.54平方公裡。四個街口對應四方城門,把祁縣古城定格為四大城坊。1500多年前,北魏太和年間,朝廷在此設縣,作為城中的交通要道,老街應運而生。到了明清時期,晉商老街已是一個彙集了上百家商鋪,包含錢行、當鋪、油業、糧行等各式行當的繁盛之地。有着“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個圪道,四十個大院,萬餘間房室”的說法。
如今的晉商老街仍保留着許多明清時期的深宅大院,雄渾壯美,古樸依舊。每一方牌匾,每一塊磚瓦,都印刻着老街曾經的輝煌。“要剃頭榮華樓,要穿鞋義元齋,要扯布到泰來”,當時的商家也很注重商業的品牌和知名度。這條老街依然存在做買賣能賺一分賺一分,昧心黑錢一分不賺。
如今,經商老街的生意人依舊保持着質樸的本色。從布匹糧油,到釘鞋、換鍋底,即使是這些小買賣,有的也已經經營了幾代人。從燒餅到驢肉,再到名揚四海的“八碟八碗”,老街的商人從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而在這家鐘表眼鏡店,店家對顧客的一份承諾便是,隻要從這裡出去的鐘表,不管多久後可以拿回來免費維修。
晉商講究做買賣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利以義制,名以清修。這份儒雅來源于兩千多年前的一段古老的往事,春秋時期,祁縣古城是賢大夫祁奚的封地,古城“昭馀”。據《春秋左氏傳》記載,當祁奚年事已高,準備告老還鄉時,晉悼公問他,誰可以接替中軍尉一職。祁奚竟毫不猶豫地舉薦了素來與自己有仇的解狐。晉悼公說,聽說解狐是你們祁家最大的仇人呀。祁奚回答道,您問我的是誰能接我的班,并沒有問解狐與祁家的關系。推薦自己家的仇人,令滿朝文武十分震驚。但祁奚以國家社稷為重的做法,也令所有人欽佩。
可是,讓祁奚沒有想到的是,他推薦的解狐還沒來得及上任,就因病離世。當晉悼公再次問祁奚何人可堪大任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有人擔心,祁公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怕流言蜚語嗎?祁奚說,問我誰能接班,并沒有問祁午與我的關系。不管是仇人,還是親人,隻以德行和才能作為标準,祁奚光明磊落的做法傳為佳話。
而他的兒子祁午也不負所托,在接任中軍尉後屢立戰功,深受朝野敬重。後來,孔子也由衷贊歎說,“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内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賢者舉賢,榜樣在前,崇文重儒,蔚然成風。唐宋時期,祁縣文風發展到鼎盛,詩人王勃、王維、溫庭筠等人都是從這裡走出的文人大家。在詩書禮樂的熏陶下,士農工商都保持着謙謙君子般儒雅的風範。到了明朝初年,鹽運業興起,山西人開始走出關口,在外行商貿易。當時,許多書香門第和詩禮傳家的望族,也入世經商,晉商的名号逐漸崛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