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孩子有這4種行為?導語Sept.2020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如果發現孩子有這4種行為?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導語
Sept.2020
最近,不少家長和跳爸反饋了這樣的現象:
寶寶不小心摔跤了,就趴在地上不願意起來,大聲哭喊着,“都是地闆!”抱怨是地闆讓他摔跤;不僅如此,寶寶還會責怪奶奶買的鞋子不好;
大一點的寶寶,甚至會氣急敗壞的跑去打人!原因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因為你剛才逗我笑,結果我一笑就摔跤了,都是你害的!”;
還有再大一些的寶寶,在和小夥伴玩遊戲或比賽過程中輸了,寶寶就會怪老師、怪旁邊的小夥伴“都是你的錯!“
寶寶“怪罪人”的行為,讓他們的父母很是頭疼
Hello,大家好,我是跳爸,針對導語中提到的孩子愛怪罪别人的情況,跳爸将通過本周和下周這兩期進行詳細分享:
01寶寶愛怪罪别人,好還是不好?有爸媽就說了:“寶寶怪罪地闆沒什麼不好啊,寶寶的情緒一下子就安撫住了
而且現在還小,等以後他長大了,就慢慢懂了,就不會随便怪罪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并不是!這樣的寶寶長大後,很容易會出現以下這兩種心理中的一種:
要麼寶寶認為自己沒有錯,既然我沒有錯,我就不必去想我怎麼樣可以改變我的行為
這樣寶寶就錯過了成長的機會
要麼寶寶就是覺得自己本就沒有能力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别人要做的),所以就去怪罪别人
同時因為寶寶不願去想錯誤到底怎麼發生的,都認為是别人的問題,寶寶就沒辦法理解他的行為對别人造成的影響
這樣會影響寶寶的自信以及共情能力
舉個例子,小明和小夥伴一同參加4*100米接力賽,比賽進行到小明接棒的時候,小明不小心跑摔了,本來處于領先的小明一組結果墊了底
這時候如果小明不僅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甚至回應“我又不是故意的!不就是一場比賽,輸了就輸了呗”
那他自然就沒辦法理解小夥伴為什麼這麼生氣、這麼傷心
那如果這種情況一直發生,接下來,孩子的人際關系就不會很好,逐漸的,就沒有人願意和自己做朋友了。
02寶寶怪罪别人時,到底是怎麼想的?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寶寶們的行為往往取決于他當下的心理感受,而寶寶失敗受挫時候可能會有這兩種心理感受:
“羞恥”或“内疚”
一般家長可能會看到的,是孩子的憤怒或是難過
其實憤怒的背後是對自己認為的“無能”的羞恥,難過的背後是對“我本可以”的内疚
那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會有這兩種感受呢?
羞恥的意思是“如果我做不好,爸爸媽媽(包括小夥伴)會罵我,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差勁,我會覺得我是個好糟糕的孩子
所以我得想方設法讓别人知道不是我做不好的,是别人或者别的東西讓我把這個事情搞砸了”
而如果孩子産生的情緒是羞恥,那麼這個孩子就很容易去逃避責任,就像上面案例中的小明那樣
而内疚的意思是“我為我沒有把事情做好内疚,或者是感覺有點難為情”
舉個例子:小紅剛剛跑着跑着居然摔跤了,結果害我們這一隊就輸了,而如果小紅産生的感覺是不好意思,那麼接下來她會比較容易去承擔責任
她會說我下次要怎麼做才能會更好,她也才能夠進入抗挫力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叫做“我再試一試”
想想什麼方式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這樣經曆多次,小紅就不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也不會去怪罪别人了。
03寶寶就愛怪罪别人,原因是什麼?(1)有樣學樣,家裡的大人喜歡為錯誤找借口
這點我想非常容易理解,例如寶寶走着走着摔跤了,爺爺奶奶立刻跳出來說都是地闆不好,地闆讓寶寶摔跤的
寶寶撞了桌子,當然接下來一定是桌子的錯,都是桌子讓寶寶撞到的
家長習慣于把所有的責任都丢給别人,寶寶久而久之就習慣了,隻要發生了一個錯誤,就趕快甩鍋,看看能夠把責任丢給誰。
(2)常被打擊,時常被當做反面教材
如果爸媽在跟孩子互動的時候,時常會說你怎麼這件事情都做不好,你看看别人,别的寶寶怎麼都做得很好的
如果時常被這樣子做比較的話,寶寶就非常不願意輸
不願意輸的結果我總得找一個理由來證明,不是我自己不行輸掉的,是因為别人害我輸掉的
(3)家長過于嚴厲,寶寶害怕被批評、受懲罰
過去的研究發現,如果爸爸媽媽對于寶寶犯錯的反應是非常嚴厲的,給“犯錯”、“闖禍”貼上“不乖、不懂事、調皮”等負面的标簽,甚至還有呵斥、體罰能行為
那麼孩子就會很自然的開始找理由去為自己開脫,會為自己現在的行為去尋找其他的合理性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我們在工作中犯錯了,我們會不會因為擔心被領導批評,而産生去尋找為自己開脫理由的念頭?
同樣的道理,當孩子犯錯,孩子也會有同樣的心理感受,所謂的“推卸責任”的活動就開始了
就會說“這不是我做的”,“不是我的問題”,就會找一個人或者是物品來為我的失誤負擔責任。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内容,下一期我們将分享如果寶寶愛怪罪别人,我們父母應該怎麼辦?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跳爸說育兒
全球百強企業高管領銜
專注為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
高品質科學養育和家庭教育指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