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我這裡準備要說的不是“可作汴州”的杭州,而是“形”字。
“形勢”一片大好,“形勢”所逼……,說文解字關于“形”的解釋:形,象形也。”形比勢小,勢比形大。 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言闊遠,形言淺近。形是靜止,勢是動态的,形是單座的山頭,勢是起伏的群峰。
《莊子·天地》物成生理謂之形:“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意思是萬物萌動之前的太初,什麼實物也沒有,從無中而來。
“形”的發展過程源于“天道”。“天道”指“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因為運動是絕對的,事物最初經過運動,先發展到有靈感卻沒有形質的階段。
再往後發展到新的階段:陰陽交合誕生了有“形”的物。
再往後發展“物成生理謂之形”:衆多物類因其陰陽結合之小大、多寡、環境、時間等各各不同的生理差異,呈現出來各自不同的形态和性狀。
這時物就有了樣子:“形”“象”。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指天上日月星辰,形指地上山川草木。凡是我們能見到、感覺到而不能捉摸或不能實際接觸的事物就叫作“象”,後世“想象”一詞便由此而來。
形為動詞:表現,如“喜形于色”;描寫,如“形容";比較,如“相形見绌”; 形為名詞,本作形也。即事物本身的具像,事物立體的樣子。“地勢”:“百尺為形,千尺為勢。
事物象和形的關系:象為形之精華,形為象之體質。二者實質相同,隻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