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講文明樹新風的征文

關于講文明樹新風的征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20:08:32

關于講文明樹新風的征文?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澄懷之音》出版了”4月21日,站在春色怡然的空中環城綠道上,江蘇省江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程政遞給記者一本書,扉頁是江陰籍書法家沈鵬題寫的《獻給〈教我如何不想她〉一百周年》,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關于講文明樹新風的征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關于講文明樹新風的征文(江蘇江陰郁郁書香)1

關于講文明樹新風的征文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澄懷之音》出版了。”4月21日,站在春色怡然的空中環城綠道上,江蘇省江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程政遞給記者一本書,扉頁是江陰籍書法家沈鵬題寫的《獻給〈教我如何不想她〉一百周年》。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江陰籍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劉半農在英國留學期間寫下的詩歌,表達了遊子對祖國和家鄉的深情思念。2020年9月,此詩誕生百年之際,江陰向海内外遊子發出邀約——動筆寫一寫記憶深處的故鄉。3個多月裡,一封封手稿帶着滾燙的思念陸續飛回故鄉。

江陰人用最傳統也是最擅長的方式——出書和朗誦,記錄曆史長河裡身邊那些閃光的人物和文化事件,用文字和聲音勾連起百姓與這座城市千絲萬縷的情感。走進新時代,位于長江之畔的這座江南小城,并沒有因為物質财富的迅猛增長,而停頓了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一個有力證據是,江陰市新華書店連續14年銷售額超億元,2020年達2.08億元,在全國縣級同類新華書店中名列前茅。

“要将新華書店辦好,單靠一家書店的翻新變樣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全體人民的事,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閱讀群來支撐,要有多種形式的讀書場所與讀書活動相配套。”江蘇省“十大藏書家”、江陰市“菁存閣”閣主顧鐵林以他50多年的藏書、讀書生涯總結道。

“菁存閣”背後的藏書故事

江陰市定波路151号,是顧鐵林和他兒子顧青的藏書樓,也是江陰古籍愛好者經常聚會的地方,藏書樓取名“菁存閣”。

顧鐵林出生在與書為伴的家庭中,其父親在印刷界是有名望的人。顧鐵林從小是個“書癡”,新華書店是他必去的淘書之地。江陰市新華書店老職工焦東,每次見到他都笑嘻嘻地說:“都說你是國寶大熊貓,要保護。”他認定顧鐵林是“稀有物種”,長年累月找書不知疲倦。顧鐵林的書錢大多是家人支持,當年他母親為了償還他欠的書債,竟然摘下金耳環,讓他去銀行典當,現在這張帶着曆史年代感的購書發票還被存放着。

顧青耳濡目染,也對書籍倍加珍視,常常因為淘到了好書而掏光口袋。如今,父子倆擁有5萬多冊藏書,10個藏書門類裡,尤以江陰地方文獻為富。20世紀80年代,與顧鐵林交往了十餘年的江陰籍作家胡山源,曾囑咐他要注意收集與保存地方文獻,為今後的研究打下基礎。

如何讓年輕人甚至少年兒童近距離接觸曆史文化?近年來,顧鐵林和顧青嘗試把書籍做成線裝書和雕版印刷書等文創産品。顧青則提出“閱讀與行走”的理念,最近正在做“遊走家鄉的三十三山半”的活動。他制作了手繪地圖,到一座山,帶上所在鄉鎮的一本書,給孩子們講述地域故事,從而讀懂一座城市。

這個家庭的生活并沒有藏書種類和數量那般豐富奢侈,顧鐵林住在40多平方米的小閣樓裡,每天讀書,至今做了600萬字的讀書筆記。4月24日下午,他攜顧青應邀前往鄰近的城市張家港參加讀書會,分享“劉氏三傑”家族鮮為人知的故事。顧鐵林說,他希望能夠借助自己的收藏,把書變成全社會的财富,讓讀書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書與咖啡、鮮花邂逅的“三味書咖”

江陰這座誕生了“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缪荃孫的文化古城,用26年的時間不遺餘力推廣全民閱讀。1995年,江陰在全國首創“富腦袋”工程——“一二三”家庭讀書工程,到2000年年底,江陰70%的家庭擁有了一個書櫥、二份報刊、三百冊圖書。近幾年來,江陰更是創新模式,把圖書館服務延伸到百姓身邊。

晚飯後,家住延陵路的市民周潔,帶着孩子去星點咖啡樓上的“三味書咖”藝風微書房看書。書房位于二樓,一樓是星點咖啡,兩個空間均布置得溫馨雅緻。周潔給自己點一杯淡咖啡,給兒子點一些輕食,伴着書和咖啡的香氣,就此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

這家在市民網紅打卡點、空中環城綠道的驿站裡建設的市圖書館分館,于4月23日正式對外開放,共有圖書2600多冊。李敏主動申請了托管藝風微書房,店内工作人員經過市圖書館培訓,承擔了圖書整理和引導市民自助辦證、借書、還書等服務。

書香與咖啡香、花香的邂逅,背後是公共文化和社會資源的深度鍊接。江陰市圖書館副館長胡光告訴記者,自2014年開始,江陰市推出全國首創的“公共圖書館 ”合作模式——“三味書咖”城市閱讀聯盟,先後在花店、咖啡店等公共場所建立了12家成員單位。依托藝風微書房,圖書館推出了“滴答借書”服務。市民通過手機App,隻需支付4元一單的物流費,5本書即可通過郵政快遞送到家,看完後,可在53家圖書館總、分館就近還書,也可以通過郵政快遞還書。

集書香、茶香和咖啡香于一體的“三味書咖”,成為讀書人的精神樂園。在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一級評估标準中,文獻外借量每年達到12萬冊次,即可獲該項目滿分。而面向160萬常住人口服務的江陰市圖書館,外借量曾逾214萬冊次,超過标準值近18倍。

文化的光彩折射進每個人心裡

“讓所有人成為讀書人、志願者,成為城市文明的傳播者”,這是季豐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已經努力了11年。2011年,季豐創辦了香山書屋,至今在全市發展了23個閱讀點,擁有18000多名志願者,每年舉辦1000多場公益讀書活動。

黃馨怡從小學五年級就跟着母親到香山書屋參加《弟子規》《論語》讀書會,如今她已是南京師範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小學讀經典,當時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我内心能感受到精神層面的愉悅。”黃馨怡告訴記者,大學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在香山書屋的讀書經曆不無關系。如今,黃馨怡經常會到香山書屋做些力所能及的志願服務。一晃,這已經是第10個年頭了。

在閱讀的滋養中,文化的光彩折射進每個人心裡,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2020年,江陰市以同類城市全國第三、江蘇第一的測評總分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程政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江陰百姓素質的提升。1200多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遍布城鄉,“志願江蘇”服務平台注冊志願者達36萬名,活躍志願者人數占城鎮常住人口比重達20.44%。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這座城市的居民看來,這不是一句口号,有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2020年寒冬,家住利港街道西石橋社區的居民陳杏妹,不顧83歲高齡,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搭救外地打工者的孩子,自己卻因為受涼哮喘發作。“誰也不會忍心看到孩子出事。我雖然年紀大、不會遊泳,遇到這種事腦子裡沒想這麼多,救人第一。”陳杏妹說。

老人的善舉,和江陰自古是“忠義之邦”的精神氣質一脈相承。文化浸潤折射出來的文明之光,被镌刻進每一個江陰人心裡。4月29日,90歲高齡的沈鵬以“聞道未遲”為題,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詩書作品展,展現了江陰人謙遜襟懷的郁郁古風。文化與文明,在江陰交相輝映,于新時代煥發出更迷人的光彩。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09日0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