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

時尚 更新时间:2025-01-07 06:14:51

這個夏天,美劇接二連三“撲街”。這一次,輪到了《美麗新世界》。

這部改編自阿道司·赫胥黎同名小說的美劇,本是觀衆七月最為期待的作品之一。尤其在《緻命女人2》遲難上線的當前,這部反烏托邦劇似乎具備了成為爆款的一切潛質。

導演歐文·哈裡斯曾操刀《黑鏡》,克雷格·齊斯克有多部高分作品在身;編劇格蘭特·莫裡森與布萊恩·泰勒合作了《幻想快樂》系列;演員陣容則包括了傑西卡·布朗·芬德利、阿爾登·埃倫瑞奇、黛米·摩爾等明星……無疑是一部投資頗大的“重頭戲”。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1

可惜的是,投資不代表質量。爛番茄45%、IMDb6.8、豆瓣7.4分(開分8.4)的成績,說明了國内外觀衆對該劇的态度。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反烏托邦劇又一次令人失望了。

強設定的“反烏托邦”

“歡迎來到新倫敦。我們有三條規則:沒有隐私,沒有家庭,沒有單一配偶制。”

與原著相似,劇版《美麗新世界》同樣以強設定開局。故事背景依舊是書中的“新倫敦”,這個投射着昔日大英帝國輝光的地名,如今看來卻頗為諷刺。

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莫過于《1984》中,主人公所在的大洋國隻存在一個政黨——英格蘭社會主義的設定了。

《美麗新世界》故事的發生時間大緻在500年後(公元2532年)。由于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達,社會進入和平穩定的發展期,傳說中的“烏托邦”就此形成。

在這一“烏托邦”中,人們接受着各種安于現狀的制約和教育,一切都被标準統一化。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2

這種統一,除了三條規則所說的抛棄自我,階級限定也是關鍵指向。這也是原著最為人稱道、劇集最為還原之處,于這個“美麗新世界”中,人的階級從受精開始就被“限定”了。

精子和卵子在試管裡被調制好,不健康的胚胎出局,健康胎兒在孵化器裡長大。

然後,從嬰兒養育室開始,不同級别的孩子們一路被“限定”得厭惡書籍和自然,厭惡獨處,厭惡家庭,厭惡宗教和藝術,同時被“限定”得熱愛集體,熱愛消費,熱愛濫交。

這種标準的制定,來源于人工智能因陀羅。因陀羅又名帝釋天,是印度教至高神明的名号,而印度教則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種姓教派。人工智能因陀羅是編劇的原創。多年以前,世界分崩離析,十位科學家聯手創造了人工智能因陀羅,希望以此來拯救世界。

與印度教中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達利特五個等級相同,劇版《美麗新世界》中的人類,被分為五個級别: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以及埃普西隆。阿爾法聰明漂亮,屬于天生的管理者;埃普西隆則矮小愚鈍,智商通常在60以下,批量生産。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3

新倫敦的居民依靠嗦麻來解決痛苦

不過,雖然“新世界”中人有等級貴賤,但在他們看來自己卻十分幸福。因為,不論是哪個階級,他都會在嬰兒期間接受屬于自己的睡眠教育,告訴他他所在的等級最美好。

除了創造出種姓制度,因陀羅還開發出了類似隐形眼鏡的植入物,隻要将它放入瞳孔,就能連接上新倫敦的内網,因陀羅可以随之監視登錄者。這似乎和《1984》中的“老大哥在看着你”頗為相似,但相比起恐怖的大洋國,新倫敦的技術更為先進、也更為“人性”。

“寫好”的命運,“限定”的階級,無時無刻的監控,《美麗新世界》本應很好看。

改編與“錯配”

如此強設定,理應換來的是精彩的故事。然而,從目前第一季的劇情觀感來說,《美麗新世界》剩下的似乎隻有原著小說中的強設定。

縱然編劇團隊從原著這棵大樹上延伸出不少枝杈,但對絕大多數“慕名而來”的觀衆來說,這些枝杈似乎是無甚價值的。

事實上,這本就是反烏托邦劇拍攝的難點。不論是《1984》還是《美麗新世界》,提供給觀衆的“嗨點”早就被原著寫透了。觀衆想看到的,并非是主創團隊如何“另起爐竈”,重寫一部反烏托邦劇;而是如何在文本先行的基礎上,把原著的核心設定盡可能地展現出來。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4

劇版《美麗新世界》沒有滿足觀衆的這種審美渴望,它做了很大程度的改編。

一則,原著的人物結局頗具悲劇色彩,但改編成影視劇,必敗結局實則是不能提供熱度的。注定失敗的英雄主義隻能存在于上世紀前的戲劇舞台上,如今的觀衆更願意看到的是英雄戰勝敵寇而後皆大歡喜。這種變化,于男女主角伯納德、列甯娜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二則,小說創作于1931年,作者的許多設定早已過時:比如社會的規則由汽車業傳奇亨利·福特制定,又如不同階層的人類通過衣服顔色來區分,再如彼時人們的娛樂方式居然還以高爾夫球為主……這些在劇中幾乎盡數被删,所有的一切有了更高科技的表達方式。

但必須承認,似亨利·福特被尊稱為“福帝”這般設定,是“反烏托邦”存在的必備條件。哪怕因為設定過時而不得不改寫,也要提供另外的填充背景。否則,故事就很難立住了。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5

《美麗新世界》原著中的新倫敦,是一個頗為邪惡的極權社會。它不同于人們常規想象中的極權烏托邦,雖然這個社會中也充滿了鋪天蓋地的壓抑氣息,但它呈現的是一種消磨精神的壓抑,而絕非“傳統”的高壓控制。在這裡,享樂替代了思考,欲望統治着理性。

有趣的是,經過編劇的改編,熒屏上顯示的新倫敦,似乎也沒有書中那麼可憎。

書中的睡眠教育,是典型的“習得性無助”行為。先引誘孩子觸摸鮮花、書籍,而後通過電擊手段使得他們害怕,最終形成對藝術的永恒恐怖。這一情節,在劇中被消解了。

同樣情況的,還有過分展示的床戲鏡頭。雖然美劇往往是大尺度的代名詞,但對這部反烏托邦劇來說,過多的裸露鏡頭不僅未曾提升劇集質感,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原有世界觀的不可控性。說到底,來看《美麗新世界》的觀衆,又有誰是來看床戲的呢?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6

于戲劇性來說,劇版做出的改編可以理解;但以反烏托邦的本質來看,這種改編有點用戶錯配。這種尴尬感,大抵如網友“茶多酚”所說,他們把《美麗新世界》拍成了奶頭樂。

勇者鬥“AI”

很遺憾,《美麗新世界》又拍成人類對抗人工智能了。

由于編劇将書中設定規則的“福帝”改成了人工智能因陀羅,《美麗新世界》的整體質感也從突出的反烏托邦作品,變成了一部人工智能不斷成長、最終毀滅人類的科幻劇。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工智能壓迫人類成了美劇中的一種“政治正确”。HBO出品的《西部世界》用了四年時間,強行以三季内容,講了一部高開低走的勇者鬥“AI”故事。

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故事并不新鮮,早在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中,就出現了人類被機器異化的場景。但必須承認,并非所有的故事都适合被改編成人工智能,尤其是《美麗新世界》這般的反烏托邦劇作品,其中所蘊含的深邃也絕不會被設定先行的AI所理解。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7

作為西方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代名詞,“烏托邦”本就是專屬于人類思想意識的特有詞彙,它講述的是人類社會消滅私有制後的“大同”之景。但在阿道司·赫胥黎的小說中,作為烏托邦的新倫敦是由“福帝”建立的,哪怕“福帝”去世,城市也存在着元首。

用AI來取代人類,縱然跟上了時代發展,可也随之破壞了原世界觀的諷刺意味。就像再秉公無私的法官,也無法避免私有制的侵襲;但将統治者換成了人工智能,這種情況就成了笑話。說到底,人永遠不會把自己的命運交由AI掌控,但統治階層卻可以另當别論。

更可惜的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加入,書中曆經思辨對抗、野蠻人約翰脫離烏托邦的情節也被“魔改”。整個故事變成了人工智能為了自己的成長,為了吸收悲觀情緒而設計的一場陰謀。

經此一改,反烏托邦的魂就散了。《美麗新世界》也成了一部毋須動腦的科幻劇。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8

快樂的“發條橙”

事實上,将反烏托邦拍成科幻劇本無可厚非,電影《發條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部由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撰寫的反烏托邦小說,于1972年被庫布裡克影視化。

電影中最讓人難忘的,莫過于那個能将公民強制變成機械化“發條橙”的“魯多維科療法”。

最重要的是,哪怕作為一部普通美劇,《美麗新世界》大抵也不合格。

在這部劇中,部分角色的設定令人難以理解。尤其是出生野蠻人、實為貝塔級别的約翰,在回到新倫敦後,變成了一個整日想着列甯娜的“戀愛腦”。等到劇集終篇,約翰居然又貿然變成了一個領導埃普西隆起義、反叛的新世界“斯巴達克”,着實有點諷刺。

美麗新世界第一季最後一集(美麗新世界再次證明)9

放過人工智能吧。畢竟,它們現在還是個隻會說“我在”的機器伴侶。不敢将矛頭對準“惡龍”,反倒對準了村裡居民養的那條“忠犬”,是不是多少有點不厚道了?

【文/馮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