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文豪王勃曾在《滕王閣序》寫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借用曆史上兩位著名将領的遭遇,以此來表達懷才不遇的心聲。受到王勃千古名句的影響,馮唐和李廣成為後世知識分子借古喻今,傾訴内心苦悶的對象。由于曆代文人的“推波助瀾”,使得馮唐與李廣的地位不斷提高,甚至将他們描繪成完美的形象,将他們所侍奉的帝王視為昏君昧主。
真實的曆史,或許會令大家失望,馮唐和李廣雖是“萬人敵”的将才,但他們不被君主器重也有着自身的原因。熟讀漢史,了解史記的朋友,應該能從洋洋灑灑的史料中發現,馮唐和李廣之所以受到君主的冷落,主要是他們的性格存在巨大的缺陷。
容易“把天聊死”的馮唐
馮唐是西漢時期的人物,他是戰國時代的趙國貴族後裔。為人耿直,不善言辭,說起話直來直去。與其說馮唐是率直的性格,不如說他憨直。此人一生沒有朋友,他缺少人緣的原因,完全是他說出的話容易噎人,有時連皇帝都招架不住。
馮唐的憨直注定他此生的悲情,他的悲情起源于言語沖撞漢文帝。馮唐非常有才情,是一位允文允武的才子,漢文帝非常賞識馮唐的才華,經常召見他促膝長談。有一次,漢文帝向馮唐咨詢匈奴邊患的問題,問他趙國名将李齊水平如何?
恰好馮唐祖籍是代郡(趙地),自己又是趙國後裔,經常聽祖上講趙國名将的輝煌過去。馮唐不揣冒昧地說“李齊的水平不如廉頗和李牧”。漢文帝聞之大喜說,廉頗與李牧是曠世将才,我要是能得到這樣的将領,何患不能掃除匈奴。
馮唐聽後不以為然,他對漢文帝說“即使現在有廉頗和李牧在世,也不可能掃除匈奴邊患”。漢文帝感到奇怪,問他為何。馮唐說,即使有廉頗和李牧,您也不會重用。
漢文帝聽完此話,臉上紅一塊紫一塊,隻好拂袖而去。雖然馮唐的話很符合實際,但他不具備聊天交際的智慧。哪有當着人的面,直言别人缺點的事兒,如此不顧及對方顔面的性格,試問能有誰願意與他交往。何況漢文帝貴為天子,文帝崇尚黃老喜好文雅,卻不是殺伐決斷的雄主,不具備識人用人的獨到智慧。即便是文帝有過失,也沒有必要采取直言不諱的方式。
馮唐與漢文帝此次交談,表面上看漢文帝僅僅是懊惱,事後沒有找馮唐的麻煩,但馮唐此後再也沒有提拔的機會。直到漢景帝時,出任楚國國相,不久遭到罷免,直到漢武帝時期,馮唐以九十歲高齡壽終正寝。馮唐的不幸遭遇,完全是自己言語沖撞漢文帝埋下的禍根,試問一個連皇帝都敢頂撞的人。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緣又能好到哪去。
人格缺陷的李廣飛将軍李廣的威名,要遠遠大于馮唐。後人認識李廣,大概起源于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似乎司馬遷在史記裡,對馮唐和李廣采取不遺餘力褒揚的态度,亦或是司馬遷骨子裡那股文人“酸味”所緻。
經過司馬遷的一頓宣傳,立刻引來無數後人的追捧,李廣也從隴西太守,一躍成為飛将軍。按照司馬遷的史記來看,李廣是位很會打仗的将領,具體打過哪些有名的戰役卻語焉不詳,隻是一些圍繞匈奴和羌人的邊角故事,即便是按照司馬遷的記載,李廣作為名将的“本錢”都值得懷疑,因為李廣除了能射虎和膽量大以外,沒有其他出彩的事迹。
按照漢朝的慣例,沒有功勞的人絕不可以得到封侯,至于功勞的大小很難界定,所以李廣的功勞夠不夠封侯,誰也說不清楚。從李廣的性格來看,他并不是個讨人喜歡的人。
李廣一生做過很多“缺德”事兒。五十歲那年,李廣遲遲不得封侯,便向一位術士詢問原委。術士問他有沒有做過虧心事,李廣想來想去說,自己曾經奉命征讨羌人,與羌人達成協議,隻要他們投降,一律可以赦免。沒想到羌人實在,真的解甲來降,李廣二話不說将全部羌人誅殺殆盡。
李廣的手段之狠,不但體現在此處。早年自己曾喜好遊獵,經常跑到霸陵的荒郊野外玩到深夜才歸。有次李廣回來時,天色已晚,城門已關。李廣喊到“我乃前将軍李廣,請開城門”,霸陵的守尉絲毫不理會李廣說,别說前将軍,就算是現任将軍也不得違反宵禁。
李廣從此恨上霸陵尉,數年後李廣重新做回霸陵一帶的将軍。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把當年得罪自己的霸陵尉無端殺害。從此事中不難看出,李廣的性格十分有問題。霸陵尉嚴守宵禁制度是出于本職,李廣遊獵不歸已經違反禁令,卻不知悔改伺機報複。
所以,人們常言“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像李廣馮唐之輩,雖然擁有很大的本領,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但性格上的問題使他們很難擁有順心如意的人生。一個人的成才過程中,智商固然很重要,但缺少情商的支持,再優異的智商也不會走太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