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早在農業文明時期,我國的先民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産和生活活動,充分研究所在地區氣候的周期性變化,以指導農業生産,确保不違農時。為此,結合天文曆法,我國發明了“二十四節氣”,通過節氣反映季節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産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分别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達到黃經270°,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或者是23日,2019年的冬至節氣是12月22日,也就是今天,冬至節氣是一個兼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意義的節氣。
二十四節氣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說,冬至節氣剛好是太陽直射點直射于南回歸線的日子。由于地球自轉的軌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轉的軌道面“黃道平面”之間存在夾角,也就是黃赤交角,導緻了太陽直射點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也就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每年太陽直射點直射于北回歸線的那一天就是“夏至日”,而直射于南回歸線的那一天就是“冬至日”,如果直射于赤道的那一天就是“春分日”或者是“秋分日”。
二分二至日圖和太陽直射點移動圖
今日太陽就直射于南回歸線,也就是南緯23.5°,這是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動所能到達的最南的緯度,此時南回歸線上各地正午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為90°,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此時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比如北京今天的正午太陽高度大約為26.5°。從晝夜長短的角度來看,北半球各地包括我國今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南半球的情況正好相反,北極圈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而南極圈以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冬至日
雖然,今天是我國各地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白晝最短的一天,應該是太陽輻射獲得的量最少的一天,不過并不是氣溫最低的一天,因為氣溫變化具有滞後性。不過,在我國冬季季節“冬至”節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天氣,冬至到來,意味着我國冬季最寒冷的時期就到來了,我國即将迎來“數九寒天”。所謂“數九”就是在每年從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九”,到“九九”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從節氣來看,冬至之後的小寒和大寒節氣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冬至吃水餃
在人文地理方面,冬至是我國民間的重要傳統節日,稱為“冬至節”,是冬季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冬至也被稱為“小年”或“亞歲”。相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确定的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2500年之前的春秋時代,先民就利用土圭測定了冬至節氣。天氣寒冷,又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那麼冬至怎麼能少得了吃呢?在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吃湯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