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示:
春天是吃鮮的季節,而春筍是很多人期盼已久的美味。盡管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隻有春筍的味道最為可口。春筍雖然味美,但不宜多吃,因為吃多了有可能緻病。每年春天,醫院都會接診因為春筍吃多了而導緻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一些人一連幾天吃了大量春筍之後,胃病發作,腹痛嘔吐,大便發黑,病情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胃出血。
筍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
Q
中醫認為,春筍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具有滋陰、化痰、清食、利便等作用。然而,這并不意味着竹筍人人可吃,多多益善。
這是為什麼呢?
A
因為春筍性寒味甘,又含較多粗纖維素,大量食用之後,很難消化,容易對胃腸造成較大負擔,尤其是本身已經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更不可大量食用,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炎、脾胃虛弱等疾病的患者都不宜多吃春筍。同時,春筍還含有草酸,草酸很容易和鈣結合成草酸鈣。草酸鈣容易沉積,因此患有泌尿系結石的人也不宜吃春筍。草酸還會影響機體對鈣和鋅的吸收與利用。
兒童多吃筍不僅會傷胃,還可能因缺鋅少鈣影響生長發育,因此,兒童也不宜大量吃筍。一般來說,每人每餐吃筍最好不要超過半根。
文/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彭永強
圖/源自網絡
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自助獲取轉載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