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葛潔晨
全文1020字,閱讀大約3分鐘
近年來,在傳統唱片行業日漸衰落,主流樂壇創造力幾近枯竭、鮮少出現優秀的音樂人及作品的時候,有一大批獨立音樂人異軍突起,向我們展示了音樂在另一種模式下的可能性。
如果說2014年是獨立音樂井噴的一年,2015年是獨立音樂真正走向大衆視野的一年,那麼2016年,獨立音樂已然成長為音樂圈最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盡管從體量上看,獨立音樂相對主流商業音樂仍屬小衆,但是,伴随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聽衆注意力分散,音樂口味更加偏向分衆化與個性化。以民謠、電音乃至二次元為例,過去它們被貼上小衆、非主流标簽,如今由于聽衆愈發追求個性化,每一個方向下的體量也愈發龐大。這也是獨立音樂逐漸成長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如《南山南》、《董小姐》等民謠作品火遍大江南北,李志、好妹妹樂隊等音樂人将演唱會開進體育館甚至是體育場,陳粒、李志的數字專輯在網易雲音樂上銷售額破百萬,大小音樂節已然在全國遍地開花,獨立音樂崛起勢如破竹之時。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處于金字塔塔尖與底端的獨立音樂人境況也相去甚遠,人氣的差距最直接體現在演出機會與演出次數等與收入息息相關的方面,動辄相差超過500倍的單場演出收入讓我們看到,理想中的獨立音樂繁榮依然無法觸及。
為此,網易雲音樂今年面向全站2萬多認證音樂人做了一組問卷調查,對回收的4414份有效問卷做了統計分析,最終呈現出了這份《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
本次調查通過對獨立音樂人的群體特征、音樂工作現狀及對未來的期望三大維度的分析,力圖全方位展現獨立音樂人的生存現狀,為中國獨立音樂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數據支持。同時也為網易雲音樂近期啟動的獨立音樂人扶持計劃“石頭計劃”提供基礎參考。以下精選了報告中比較關鍵的數據統計結果,希望能對大家有參考價值。
幾個值得關注的調查結論:1、大部分獨立音樂人的生存狀況不夠樂觀
從此次調查結果看,大部分音樂人的生存狀況仍不夠樂觀。高達84.3%的人是兼職做音樂,因為大部分音樂人無法隻通過音樂相關的工作獲得生活來源。調查數據顯示,有68%的音樂人,在音樂上獲得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月音樂收入在1萬以上的音樂人,占比才不到5%。
2、音樂人對曝光機會的需求強烈
在對于影響自己作品發展的因素判斷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作品的曝光機會,有近67.5%的用戶表示,為了作品能夠被最大程度的傳播,他們願意作品被免費試聽和下載。可見,相對于版權收入來說,音樂人更看重作品的影響力和傳播度。
3、音樂人期望拓寬收入渠道
相較于傳統音樂産業,如今的獨立音樂在收益模式上大不相同,從版權方面能夠大量獲益的隻占極少數,更多人依賴演出、周邊産品等獲得收入,而這些收入的多少也與音樂人的能力及知名度直接挂鈎。88%的音樂人表示願意開通打賞功能,70%的音樂人有意願或已經在從事音樂周邊産品,都說明他們緻力于拓寬收入渠道,希望通過具有更高溢價能力的方式獲得收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