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周歲:
襁褓 ,表示用衣物包裹。
2~3歲:
孩提,出自《孟子·盡心》孩提之童。
女孩7歲:
髫(tiáo )年,古代小孩頭上紮起來的下垂頭發 。
男孩8歲:
龆(tiáo)年。男孩八歲開始換牙,這時叫“龆”得名。
總角:
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
垂髻之年:
泛指兒童。在腦袋兩側下垂發髻。
10歲以下:
黃口小兒。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後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13~15歲:
舞勺之年。 男孩子13至15歲期間學習勺舞。出自《禮記.内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
15~20歲:
舞象之年。原本是古武舞名。語出《禮記·内則》:“成童,舞象,學射禦。”《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
12歲(女):
金钗之年。 古代女子12歲開始佩戴金钗,以此得名。
13歲(女):
豆蔻年華。 出自唐代杜牧《贈别》,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15歲(女):
及笄(jī)之年。 古時女子十五歲時把頭發結起來,配用發笄。
15歲(男):
志學之年 。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16歲(女):
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碧玉破瓜比較“污”,自己領會,不解釋。
20歲(女):
桃李年華。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
24歲(女):
花信年華。出自宋代範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出嫁年齡:
标梅之年。這個泛指女性到了出嫁的年齡,意思是梅子熟了落地。
30歲(女):
半老徐娘。出自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開窗逢一笑,未覺徐娘老。”含有貶義。
20歲(男):
弱冠;古人男子二十行冠禮,把頭發盤成發髻,然後再戴上帽子。
30歲(男):
而立之年。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壯年時期:
春秋鼎盛。
40歲(男):
不惑之年、強壯之年。同上。
50歲: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同上。特别說明的是大衍之數來自《周易》,就是五十的意思。
60歲: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曆之年。杖鄉是在拄着拐棍行走鄉裡。還曆是一甲子的意思,一甲子六十年。
70歲:
古稀、杖國之年、緻事之年、緻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所謂懸車是指這個年齡告老還鄉,不再乘坐車馬。
80~90歲:
耄(mao)耋(die)之年;出自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90歲:
鲐(tái )背之年。 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皺如同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
100歲:
期頤,又可稱為“人瑞”。出自《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
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國學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博大精深的國學,隻需每天看上一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