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晚主持陣容公開,李詠作為其中之一備受關注。
不久後,有人爆出李詠與本屆春晚導演哈文其實是夫妻。
至此大衆才知道,原來在中央電視台,
還潛藏着這麼一對兒神仙眷侶。
可誰也沒想到,後來這對兒神仙眷侶,
雙雙離開了帶給他們無限榮譽的央視。
不久又傳來兩人定居美國,李詠逝世等消息。
那麼當年他們為何要離開央視?
如今沒有了李詠的陪伴,哈文又過得如何呢?
1 一見鐘情校園戀
哈文是個從小就愛好文藝的女孩,
生在甯夏,又是少數民族,骨子裡自帶藝術細胞。
哈文是家中孫子輩裡唯一的女孩,一直都很受家人的寵愛。
因此哈文的性格也被培養得比較強勢。
也正是因為如此,哈文沒有聽從父母的指揮報考西北政法大學,
而是決定前往首都北京,到中國傳媒大學做藝術生。
1987年,哈文隻身前往北京,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年輕的男孩女孩們都是情窦初開。
可哈文卻不強求要在大學談戀愛,
隻是抱着随緣的想法,繼續求學。
此時的哈文卻不知姻緣正在悄悄降臨。
藝術專業常常有合班上的大課,很多班級的同學聚在一起,
座位也不固定,幾乎每次上課都會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同學。
這一天,哈文正在認真聽講,可陽光卻偏偏穿過了玻璃窗,
将華彩的光輝撒在了她姣好的面龐上。
哈文覺得有些刺眼,忙擡手去遮那束光,然後繼續認真聽講。
而此時,坐在她斜後方的一個男孩子,
正好看見了她的側顔,一時為之驚豔,瞬間便墜入了愛河。
這個男孩正是李詠,多年後他回憶起那驚鴻一面:
“我用右眼瞄她,側臉輪廓很美,就這麼一眼,我對她一見鐘情。”
李詠比哈文年長一歲,來自新疆,長相特别有異域風情。
高挺的鼻梁和大高個,讓不少女同學為之傾倒。
可李詠是三千弱水,隻取哈文這一瓢。
為了能有機會多接近哈文,李詠總會在上大課時坐在她的旁邊。
上課時,他不認真聽講,動不動就弄些小惡作劇來打擾哈文。
惹得哈文也沒法好好聽課,被李詠氣得直瞪眼。
而此時李詠就會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小禮物,來博美人一笑。
兩人相識的第一個雙旦節,同學們準備一起包餃子熱鬧一番。
李詠知道哈文是回族,不吃豬肉,
擔心同學們準備的餃子餡不合她的胃口,
于是跑到校外找了好幾家店,終于買到了一份羊肉餡料。
吃着熱騰騰的羊肉餃子,哈文在同學們的起哄聲裡,
悄悄紅了臉,但她仍舊什麼也沒說,
李詠不知道哈文是什麼想法,但他沒有輕易放棄。
為了拿下哈文,李詠還“買通”了她宿舍裡的閨蜜們。
每一次,李詠都會借着給哈文室友送禮物的名義,
再單獨給哈文送一份最特别的禮物。
在一次校園舞會上,李詠邀請了哈文,
兩個年輕人的手握在了一起,身體靠得很近。
感受着彼此緊張的呼吸,與怦然心跳,
哈文知道,她淪陷了。
這場舞會之後,哈文與李詠正式走到了一起。
不久後,正逢哈文過生日,為了給女友一個特别的驚喜,
李詠直接男扮女裝闖進了女生宿舍樓。
此事被李詠的好兄弟知道之後,便成了開他玩笑必備的故事。
李詠和哈文在校園相戀,兩人情投意合也算是一對神仙眷侶。
可誰也沒想,他們的愛情還遇到了一個大難題,那就是“生肖不合”。
哈文的父親十分傳統,認為李詠和哈文的生肖不合适,
還對李詠是新疆人頗有微詞。
他不是認為新疆人不好,而是覺得新疆太遠,
女兒嫁過去不方便和家裡互相照應。
父親的強硬反對讓哈文産生了動搖,
她十分難過地和李詠提了分手。
得知分手的原因後,李詠讓哈文先放心,他決定提前會一會未來嶽父。
在假期時,李詠直接住進了哈文家裡。
哈文父親也不好直接趕人,隻能默認讓這個年輕人暫住。
李詠為了讨好嶽父,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就起床,幫着未來嶽父做飯。
那時李詠已經能接到一些工作了,
他掙了錢也會給哈文家裡換電器家具。
李詠還常常和未來嶽父保證,一定會對哈文好,絕不會委屈了哈文。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李詠的一番操作猛如虎,
終于打動了未來嶽父,讓老人家同意了兩人的戀情。
2 事業婚姻雙豐收
李詠大學畢業之後,被分配到西藏工作,
而哈文卻與天津電視台簽約,留在了天津。
兩個熱戀期的小情侶相隔兩地,備受相思之苦。
能解相思之仇的隻有電話,但看不到對方的臉,
不能和對方擁抱,都讓兩人十分痛苦。
不過好在,一年之後李詠就結束了外派任務回到了北京。
他第一時間去花店,挑了一捧最鮮豔的玫瑰,
準備送給他日思夜想的哈文。
兩人相聚之後,當即決定要盡快結婚,再不分離。
于是在1992年9月26日,李詠與哈文喜結連理,成為了合法夫妻。
不過那時兩人都還是初出茅廬的打工人,
沒有什麼積蓄,因此也沒有舉辦婚禮。
兩人的婚房也十分簡陋,沒有雙人床就用了兩張單人床拼接,
沒有彩禮也沒有嫁妝,甚至連結婚照都沒有。
直到四年之後,他們才補上了一張遲到的結婚照。
婚後,哈文和李詠一塊去了中央電視台面試,
兩人憑借紮實的業務能力,一同成為了央視的職員。
在電視台裡,哈文做起了幕後工作,而李詠則成為了主持人。
忙碌的工作中,哈文還抽空進修了編導專業,
之後進入了央視經濟頻道擔任編導一職。
哈文的事業自那之後是水漲船高,升職也很快。
但李詠卻似乎遇到了瓶頸期,在主持行業中停滞不前。
直到有一次,李詠看到一檔國外的綜藝節目,
是國内沒有過的形式,于是想到可以引進國内做一檔新的節目。
不久後《幸運52》應運而生,作為主持人的李詠以紮實的基本功,
和靈活幽默的風格獲得了觀衆的好評,
一躍成為了央視一線的主持人。
李詠在那之後,事業一直不斷攀升,
他和台裡領導建議讓哈文給他的節目做導演,
領導知道哈文的能力,于是欣然同意,
讓哈文擔任了節目總導演一職。
在那之後,李詠和哈文不僅是夫妻,還是下屬與上司的關系。
夫妻同心協力,将一檔檔節目做大做強,
李詠成了知名主持人,夫妻二人也成了台裡的黃金搭檔。
雖然央視的工作很忙,但家庭生活也不能忽略。
顧家的哈文常常會給公婆打電話,對他們噓寒問暖。
因為公婆長居烏魯木齊,哈文夫妻兩人回去看二老不是很方便,
所以隻能通過電話詢問他們缺少什麼,好及時購買寄給二老。
冬天天冷,哈文就會給公婆買厚厚的羽絨服;
夏天炎熱,哈文便會去買輕快透氣的布鞋郵寄到烏魯木齊。
哈文的貼心讓公婆很滿意,對待這個兒媳也像對待親閨女一樣。
嫁給李詠的時間一長,哈文與公婆也接觸得越來越頻繁。
她發現,公公的思想很傳統,有些大男子主義,
婆婆因此在家裡沒有什麼地位,連買點東西都不能自己做主。
于是,哈文就會偷偷給婆婆一些零花錢,讓婆婆去買喜歡的東西。
婆婆看到哈文如此懂事孝順,也更加疼愛這個兒媳。
不過,公婆雖然很喜歡哈文,但是卻對她有一點點“不滿”。
因為哈文和李詠結婚後一直都沒有要孩子,
這讓兩位老人十分着急。
其實,并不是哈文不想要孩子,而是李詠先提出想做丁克,
以此來維護甜蜜的二人世界。
另外,他們工作都很忙,很怕會沒有時間參與孩子的成長。
李詠的父母并不能理解年輕人的想法,
為了讓兒子兒媳生育後代,還從烏魯木齊跑到北京勸說兩人。
在生孩子這件事上,李詠生怕哈文為難,
因此偶爾反駁父母的時候,也會情緒激動,
此時哈文總是會先站出來幫公婆說話,然後再安撫丈夫的情緒。
公婆對于李詠的态度十分傷心,這也讓哈文于心不忍,
對于是否生孩子一事産生了動搖。
某次,哈文先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淚眼婆娑地坐在那裡,
連忙上前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婆婆看着哈文片刻之後,小心翼翼地問她:
你們真的不能生個孩子嗎?如果你們太忙,我幫你們帶孩子。
“一想到你倆沒孩子,我和你爸的心理就空落落的。”
婆婆的一番話讓哈文有些内疚,
她覺得或許是自己忽視了二老的感受,于是決定勸一勸李詠。
等李詠回家後,哈文便表達了她想生個孩子的意願,
還把婆婆的話複述給李詠聽。
李詠聽後,十分感激哈文對他父母的理解,
也願意與之生一個屬于他們的孩子。
3 喜得女婆媳融洽
做好了備孕準備,哈文很快就懷孕了。
這一下公婆更是将她視若掌上明珠,不敢叫哈文做重活累活。
直到2002年5月20日,哈文的女兒出生,老兩口都沒懈怠過。
女兒出生後,李詠為了迎合哈文回族的習俗,
不僅讓女兒入了回族,還起名為法圖麥·李,
意為天神穆罕默德的女兒。
為了給哈文補身體,婆婆是常常變着花樣給她做好吃的。
不過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矛盾還是難免的。
一次哈文下班回家後,發現家中雜亂無章,仿佛被洗劫了一般。
詢問了李詠才得知,是烏魯木齊公婆那邊的親戚來做客,
因為客人衆多,公婆顧不過來,所以才将家裡搞得一團糟。
哈文什麼也沒說,雖然下班後很累,
但她依然放下了包,開始收拾家中的殘局。
公婆聽到哈文打掃屋子的聲音才知道她回家了,
連忙将提前溫着的晚飯端給哈文,
接過她手中的工具,繼續清理屋子。
哈文孝順懂事,公婆明辨事理,讓這個家庭一派其樂融融。
女兒出生後,哈文一直都沒怎麼操過心。
因為白天她上班女兒給婆婆帶,晚上她回到家陪女兒一會兒,
睡覺時,女兒還是歸婆婆照看。
如此一來,直到女兒上小學,哈文都過得還算輕松。
眼見孫女已經長大,公婆知道不能再打擾兒子兒媳的生活,
便啟程回到了烏魯木齊老家居住。
不過這并不影響他們和哈文之間的感情。
細心的哈文依然很關心兩位老人,
她會親自帶着公婆去醫院檢查身體,
也會想辦法抽空帶女兒回老家看望公婆。
“媽媽對我比對親閨女都好,以後誰也不會忘了孝敬媽媽。”
這是哈文在外面,對婆婆評價,
她也确實說到做到,一直都很孝敬公婆。
每年過年,哈文和李詠都會先後去兩邊的老人家中拜年。
因為哈文的老家離北京更近,
因此一家三口總會先去甯夏,再去新疆。
可如此一來,等他們去過甯夏之後,假期已經沒剩幾天,
因此不能在新疆多待,這讓哈文的公婆有些難過,
畢竟孩子們不能常回家,盼着的也就是過年那幾天。
哈文得知公婆的為難之後,便主動和李詠提出以後過年先回新疆,
然後再去甯夏:“過年就是為了團聚在父母身邊,
多花一點時間陪在老人身邊,大過年的圖的就是稱心如意,
以後咱過年都先來烏魯木齊。”
哈文做事向來言出必行,2012年春節她就和李詠帶着女兒,
先從北京飛往烏魯木齊,在公婆家待上幾天後,再乘機飛往甯夏。
雖然哈文在公婆面前常常都是先低頭的那一個,
但當隻有她和李詠時,她還是那個萬事争先的哈文。
李詠曾經在采訪時稱,每次吵架都是他先低頭,
和哈文服軟好像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
夫妻和睦相敬如賓,女兒也在健康長大,
原本是幸福的一家三口,卻不知一場噩夢正在悄然降臨。
2014年,李詠正在化妝間做登台準備,
突然一陣天旋地轉,他就在工作人員的驚呼聲中倒在了地上。
一群人七手八腳地趕忙施救,除了撥打120之外,
還特意找人叫來了同在台裡的哈文。
哈文聽到消息後擔心不已,但她自知不能亂了陣腳,
于是強撐鎮定,陪同李詠一塊去醫院進行檢查。
這件事讓李詠和哈文都開始反思,身體應該比工作更重要,
他們需要調整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分配比例,
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不久後,兩人雙雙從央視辭職,
他們開始擁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生活。
4 聞噩耗痛失所愛
哈文以為隻要調整他們的工作強度,身體就可以得到休息,
但事與願違,2017年一張化驗單,打破了他們美好的生活。
在李詠的化驗單上,赫然寫着:咽癌晚期。
哈文手抖着一遍一遍确認着化驗單,
希望是自己看錯了,可事實太過殘酷。
哈文回過神來時已經淚流滿面,她與李詠相顧無言,
良久之後,她撲進李詠的懷中,失聲痛哭。
悲傷的情緒不能解決問題,哈文迅速放下了手邊的工作,
帶着李詠輾轉國内各大知名醫院,
卻都沒能獲得理想的治療方案。
長時間的奔波讓李詠的身體每況愈下,
哈文看着丈夫日漸消瘦的面龐憂心不已。
一日,在美國留學的女兒與哈文通話,
她知道父親的身體很不好,而國内也沒有特别好的解決方案,
因此向母親提議,帶着父親到美國治療試試。
哈文想到,既然女兒在美國讀書,現在她也沒有工作,
不如和李詠一起到美國和女兒團聚,
也試一試那邊有沒有更好的醫療方法。
出國前,李詠和哈文先回了一趟烏魯木齊,
李詠知道,這可能是和父母最後的道别。
不過他們隐瞞下了李詠患癌的事實,生怕兩個老人跟着擔心。
出國後,李詠一邊配合治療,一邊陪伴哈文和女兒。
一家三口度過了一段難得悠閑自得的時光。
在美國的日子裡,李詠經常會被媒體拍到,
不知真相的人常常指責李詠為了移民美國拿綠卡,
放棄了在國内的大好前途。
可此時李詠和哈文都無暇回應這些消息,
他們不能說實話,因為公婆會知道李詠患病,會擔心。
不過,一家三口長期不在國内,還是讓兩位老人十分憂心,
無奈之下,李詠隻能挑着自己狀态好的時候,同父母語音通話。
哈文的公婆年事已高,隔着屏幕看不出兒子的異樣。
可李詠的姐姐們卻從通話中看出了些許端倪,于是偷偷詢問了哈文。
眼看事情瞞不住了,哈文和李詠隻能選擇告訴姐姐們實情,
請他們繼續幫忙隐瞞父母。
幾個姐姐十分心疼弟弟,還特意飛往美國看望李詠。
不久後李詠病重,哈文一邊要照顧李詠,
一邊要搪塞公婆,害怕他們發現實情。
可哈文對李詠的愛和用心,還是沒能挽留住他心愛的男人。
經過了17個月的病痛折磨,李詠還是與世長辭。
哈文此時沒有時間流淚慌亂,她急忙通知了在國内的家人。
此時隐瞞公婆已經沒有意義,哈文強忍悲痛告知了二老真相。
公婆一時悲痛欲絕昏厥過去,蘇醒後還不願相信,
再三向哈文确認後,才哀哭出聲。
哈文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她安慰着女兒,
遵從李詠的遺願忙着為他處理後事。
因為李詠家中習俗是遺體不能停留超過3天,
所以需要盡快下葬,并且李詠希望一切從簡。
所以哈文将李詠葬在了美國。
5天後,哈文處理好了李詠的一應後事,
才在微博上告知世人李詠的離别。
“永失我愛”,短短四字,不加修飾,悲痛欲絕。
哈文的公婆在兒子下葬後,難忍白發人送黑發人之痛,
幾天裡幾乎滴水未進,直接被女兒們送進了醫院。
哈文得知後,立刻電話安慰公婆。
在之後的日子裡,她也常常給公婆打電話,
還鼓勵女兒多和祖父祖母交流,一家人相互扶持走出悲恸。
為了陪伴女兒,哈文一直居住在美國。
2019年,哈文回國看看親友,
她沒有先回自己的父母家,而是先去看了公婆。
公婆知道哈文的不易,又想起李詠,一時間抱着她嚎啕大哭。
哈文也借機宣洩着壓抑已久的情感,
然後安慰公婆說:“雖然李詠走了,但我永遠是李家的兒媳,
爸爸媽媽不用擔心,我會一直孝敬二老的。”
哈文雖然回到了美國,但她依然很關心身在國内的公婆。
她為公婆更換了新手機,将他們的緊急聯系人都設置成了她。
每年春節,哈文也會帶着女兒回公婆那裡過年,而年夜飯的餐桌上,
永遠都會有一副沒人用的碗筷,那是留給李詠的。
2020年,女兒法圖麥·李考入美國名校哥倫比亞大學。
哈文立刻将喜訊告訴了公婆,與他們共享這份喜悅。
如今已經是李詠去世的第四個年頭了,
哈文依然還是單身,每逢李詠的忌日生日,
她總會用寥寥數語在微博表達着對丈夫的思念。
哈文将自己一生所愛都給了李詠,
她愛李詠,因此為他生下了女兒;
她愛李詠,所以願意在他去世後繼續孝敬公婆;
她愛李詠,所以才會對他念念不忘。
正如節目《見字如面》中,哈文寫給李詠的信中所述:
“我們的朋友說,要分析婚姻問題,
千萬别拿李詠和哈文當例子,他們那都不叫生活,
叫童話,我想爸爸媽媽如果在天有靈,
會很欣慰,閨女沒嫁錯人。”
哈文和李詠的愛情穿越了生離死别,
直到如今,仍然溫柔而炙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