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為何反感被人稱謀女郎?
文/陸地上的海蛎子
張藝謀《歸來》戛納展映,女主角鞏俐現身為電影造勢,再次來到這裡的鞏俐并沒有陌生感,而對于《歸來》沒有入圍主競賽單元,卻有着一些小小的遺憾。當說起今年戛納開幕式有三位謀女郎走上紅毯是什麼感受時,鞏俐表示自己很反感這個稱呼,“什麼郎之類的咱們就别說了,沒有什麼郎不郎的,這個好像蠻俗的,我希望大家再不要講這些無聊的話題了,因為對人的尊敬還是很重要的。”
想一想這二位的合作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不少,也許正是憑借着張藝謀的電影鞏俐才會走出國門,一躍成為國際巨星。當然,這其中肯定是與她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正如她說的那樣,我們要相互尊重,要尊重導演、要尊重演員,要尊重藝術,要尊重藝術家,如果說我們一直對某位導演所拍的戲中出現的女主角都冠以某女郎的稱号,似乎真正牛逼的是導演,而跟演員沒什麼關系。如此一來對演員有幾分不公平,如果說這事放在以前相信鞏俐是不敢說出來的,畢竟張藝謀的名氣太大。如今這二位可能再次坐到了同一高度,也許這話隻有鞏俐說出來才是最合适的,象《歸來》中那個扮演女兒的女孩如果說,肯定會被人罵。
如今的娛樂圈缺乏的是什麼呢?美貌的女星到處都是,即便不是美女的也通過其他途徑把自己整成了美女,要說有一定演技功底的藝人也是一抓一大把,那為何中國影視很難在國際上獲獎呢?老海覺得我們缺乏的就是張藝謀的那種深度,也許隻有他敢拍類似《歸來》這樣的體裁吧,也許隻有鄒靜之才敢于當此類的編劇。說實話看了這部戲的前半部分之後,我有些糾結,那個時代令父女都能反目,人性的刻畫相當到位,給人一種真實感。可是由于某些原因過去的那段曆史被封存了起來,似乎成了媒體的禁區。同時再回顧一下張藝謀拍的那些獲獎的電影,無一不是暴露中國的另一面,也許這是西方人看重的一點?
說到這裡的時候,再說說鞏俐為何不喜歡别人稱其為謀女郎,其實想想也簡單,如果此時的她還被烙上謀女郎的印迹,那簡直有點污辱的意思,因為如此一來,似乎她在借張藝謀的光一樣。實際上這隻是二人的一次合作而已,這就象為何一直沒人稱張藝謀戲中那些男主角為謀男郎呢?仔細回顧一下,似乎男主角都比較大牌。也許這種謀女郎的稱呼隻是公司對外宣傳的一種噱頭?正如鞏俐自己說的那樣,其實我們國家的電影還是比較薄弱的,沒有那麼多競争的片子在國際上。因為中國市場大,所以大家都開始重視中國市場,開始跟中國合作。可能在中國有很大的市場,可以收入很多,但是呢它是不是帶動了我們國産電影走向世界?還沒有說明這一點。如果說多一些象鞏俐這樣的藝人,多一些象張藝謀這樣的導演,可能會好很多。隻是可惜一點,如今的鞏俐并不能代表中國,畢竟她已經加入了新加坡的國籍,也許她不願意被稱謀女郎的另一個原因也在于此吧。
可能細心的朋友們也注意到鞏俐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張藝謀不善于給演員說戲,說好聽點是讓演員自由發揮,說不好聽那就是其實戲的好壞與導演沒毛關系。鞏俐說:“張藝謀是一個需要好演員的導演,因為他在現場不是會經常說很多戲的一個導演,他也不會去給你示範,他讓你自己去發揮,自己去琢磨這個角色,自己把這個角色串通起來,塑造起來他來看,所以他需要一個好的演員去展示他要展示的這個人物,我覺得這是他的特色。”從這段話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她現在不喜歡被人稱謀女郎啦,成功了是自己演的好,不成功是導演沒好好說戲,真的是這樣嗎?至少老海不這麼認為,因為一個導演和編劇在一部成功的作品中所起的作用那絕對不是如此輕描淡寫的,編劇想當于大腦,他需要把角色分配到位,需要給觀衆一個合理的劇情;而導演則是需要來掌控角色形象的問題,至于呈現到觀衆視線之内的角色究竟是否有靈魂,可能就需要演員的那種表演啦。這三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也正是這樣,老海覺得也許這真有可能會是鞏俐跟張藝謀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此時她内心的張狂已經流露無遺。
還有一點可能就是想撇清她與張藝謀之間的那段感情,畢竟兩人曾經好過,而如今的張藝謀已經又重組家庭,是怕大家就謀女郎這三個字大挖绯聞。如果是這樣的話倒是不失一種真摯的友誼,并且會因此得到大家的尊重。這就是娛樂圈,當某件事出現的時候,不到最後我們似乎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也正是如此,才讓娛樂八卦充滿着新鮮感,才會有如此多的人喜歡着這個圈子的一切。
推廣、合作、娛樂策劃 671553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