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你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嗎?
——當然。
作為家庭教育協助師,我本想聊聊我所參與的個案。
所以我打開了那幾份個案跟蹤記錄,翻看了厚厚的研習筆記,回想了協助過程中的交流,以及那些實際可見的可喜的變化·····
但經過幾次提筆又放下的過程,我意識到,作為分享的開端,我先要訴說的,是當我作為一位母親,在學習家庭教育協助師課程的過程中因為各種“看見”,而發生的變化。
身為母親,孩子永遠是自己關注的焦點,我也如此。
尤其作為一位工作繁忙時常不能陪伴孩子的單親母親,我對于孩子的關注中摻雜了更多的歉疚和擔憂。當産生不解而引發矛盾的時候,身邊又缺少可以為我提供不同視角的“夥伴”,也沒有人能馬上協助我來共同面對眼前的課題。我想,這也是單親家庭不容易的地方。
在學習家庭教育協助師的過程中,我開始學會利用一些工具,去實現,客觀的“看見”。
從而找到了一些答案,轉換了視角。當視角轉變後,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例如我的孩子從小就不喜歡走路,走兩步就會覺得好累;而超級喜歡快走的媽媽就會相當費解并且充滿吐槽——年紀輕輕的這麼懶!但通過學習,我“看見”了一個更加深入立體的他,理解了我倆為何會有這種不同,并且可以完全的接納;在對兒子有了更加深刻且客觀的了解後,我又“看到”,我們在一起的天然的互動模式,也再一次确認:依托于他,我可以釋放自我,同時因為他,我也有了一處燈塔。而我也清晰的明白,我應該如何去天然的成就我的孩子。做我最擅長的,給他最需要的。
看見他,也更是看見了自己。而我與他之間,成為了相互成就的“夥伴”。
記得在課上老師曾經說過,我們的所學是為了幫助我們見自己,見他人,見天地。當後來借助工具逐漸去“看見”更多人之後,我常常想,我們也能在每個人的身上,看到自己。這個看見的過程,是很有意思的;你會看見你想成為的部分,也會看見你想拿掉的部分,在這個不斷修正的過程中,慢慢找到平衡與中正。然後你會發現,你與任何一個人的關系都能調整為,相互成就。
記得當我書寫自己的第一份家庭個案分析時,我常常會回想起自己的家庭,我在其中看到生命向上生長帶給我的感動。又在深度了解這個家庭的過程中,見證了家族的力量。
在協助别的家庭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的被照見,讓細微領悟變得更加深刻。看似是我在協助别人,實際上我的案主們是在不斷的成就我。
“看見”不同的他人,也“看見”不同的自己。
自從走上家庭教育協助這條路之後,同樣是“看見”,現在的看見,跟之前的看見,已經截然不同了~
回到文章開篇的這個問題。
——你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嗎?
——剛剛開始。
米陽 北京水米田教育集團巨野佳和園園長
排版:昕汝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