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明媚的早晨,當你打開智慧社區的手機應用,查詢到一家花店的信息,決定叫店家送一束鮮花到家裡;
這是一個忙碌的下午,你在西安要參加某項職稱考試,單位需要你開一份居住證明,你在手機上填好信息後,在西安的智慧社區一體機上就能開具證明,無須再費周折跑回寶雞辦理……
這樣的場景,在當下的社區生活中正在發生。社區是我們回家後的群落,我們在這裡生活、學習、工作。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我們的社區變得越來越智慧、越來越高效、越來越人性化。
近日,我市按照科技部和财政部關于開展“百城百園”行動的通知精神,按照“一城一主題”的具體工作要求,以“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為重要途徑,積極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智慧社區建設先行先試,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朝哪個方向走?記者近日深入社區進行了調查。
釋放人力
提供便利
5月19日早,記者來到寶雞高新區蟠龍路社區,恰巧碰見市民張華來社區辦居住證明。隻見他先掃碼,在手機上填寫了居民的“一戶一檔”資料信息後,在智慧社區的雲平台上點開“公共事務”一欄,提交辦理居住證明的申請,系統感應身份證自動進行身份信息比對,幾秒後,居住證明就打印出來了,整個過程簡捷,無須社區工作人員幫助。
據蟠龍路社區主任朱生虎介紹,這套“智能社區事務一體機”是去年7月投入使用的,能夠實現居民持身份證自助化異地聯網辦理社區事務,真正實現群衆辦事“掌上查、指尖辦、一證通”。
而早在2017年底,寶雞高新區管委會就針對高新區居民年輕人多,上班族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跑社區辦理業務等居民需求,與區内互聯網公司合作開發了智慧化無人微社區服務雲櫃。居民可以不限時間,不用來社區服務大廳,就可辦理業務。
據了解,雲櫃辦理業務非常方便,居民隻要用手機掃描櫃體上的“預約辦事二維碼”,在線查詢可辦理事項和對應的資料要求,并将準備好的資料投入雲櫃中,在手機上點擊“确認資料已投遞”按鈕,即可完成申請。社區網格員同步收到居民申請信息後,到對應小區的雲櫃取回資料進行審核,業務辦理完畢後,網格員會再次将資料放回雲櫃中。此時,居民手機會同步收到提示信息,隻要在空閑時間來到雲櫃,再次掃碼取回資料即可。
社區業務辦理“神器”雲櫃在寶雞高新區、金台區、渭濱區等數十個千人以上小區同時投用。這一智慧化社區服務為全國首創。
除了雲櫃,還有一些社區通過廣電網絡的電視網絡發布社區各類服務信息,市民可以通過電視了解社區動态,老年人也可通過在電視上簽到,享受社區提供的志願者服務。
金台區東嶺社區書記方紀林介紹,社區居民因為年齡結構的不同,對新技術的應用,存在不同喜好,所以他們針對老年人,開啟了以電視為終端展示的智慧廣電模式;喜歡用微信的居民可上“一應雲微信平台”提出物業服務需求;而智慧社區雲平台等,可滿足年輕人群的上網習慣。
智慧社區在疫情期間,發揮了人員健康信息及時上報的優勢。居民隻要在社區的智慧平台上注冊基本信息,就能在手機上看到社區發布的公告、了解志願者服務及養老等各種資訊,還可以進行物業投訴,反映各種生活問題。
由于社區事務繁忙、人員緊缺,工作人員每天要完成各個單位下達的社區任務,時常處在“應接不暇”的狀态中,所以這套智慧系統,在“數據多跑路,居民少跑腿”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而且确實釋放了很多便利給老百姓。比如異地辦理業務、查詢業務辦理所需資料等,從前都是社區工作人員一一解答、一一處理,耗時費事,現在,通過智慧系統、數據跑路,實現了高效便利,充分體現了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寶钛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前段日子,他們社區很多老人要了解高齡補貼的信息,紛紛跑到社區來,社區工作人員為老人們一個個查詢,費了很多事;後來社區找到負責給他們開發智慧社區雲平台的公司,開發了一個數據比對的小功能,老人自己持身份證掃碼,就能查到相關信息是否獲得認證,不用工作人員再一一查詢,縮短了居民辦事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需求在變
模式在變
2016年下半年我市編制完成了《寶雞市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設計》圍繞實施寬帶寶雞、雲上寶雞、數據寶雞戰略目标,全力打造以“一個大數據中心、兩個雲平台、三類資源整合、四類行業智慧應用、五個通用應用”為内容的智慧寶雞建設。其建設内容包括智慧社區等在内的智慧便民惠民應用,協同辦公、智慧黨建等在内的智慧政務服務應用等,力求實現便民服務簡捷化、政務服務高效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等效果。
我市的智慧社區建設大緻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各社區搭建網頁版,通過網站單向向群衆傳遞信息;第二階段是将政務、黨建、社會事務等多領域内容集合到社區平台,雖有架構,也有内容輸出,但在便民性上還缺少服務功能;第三階段則初步實現了網上便民服務、事務辦理的互動性。
2018年、2019年兩年間,我市有36個社區在做智慧社區項目建設,目前全市已有33個社區建成智慧社區,初步實現了省、市、縣(區)三級“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平台”的優質、便捷、高效服務功能,智慧社區“寶雞模式”已被鹹陽、西安、榆林、鄭州、南昌等多個城市模仿學習。
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闆和不足,主要表現之一是智慧化社區管理大數據支撐作用不足,人員登記、小區封閉管理、出行碼、健康上報等工作缺乏統一信息化平台。二是服務民生智慧應用信息化水平較低。群衆買生活物資主要依靠附近社區的菜店和便利店,或者從微商那裡購買,并沒有一個統一完備系統的服務商體系來支撐。三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展不平衡。智慧為民、利民、惠民的信息化項目推進較慢,智慧行業應用進展不統一,數據孤島、信息孤島還未完全消除,特别是服務民生信息化水平整體偏低。
記者了解到,由于各社區人員對信息化的理解和認知參差不齊,有的社區有專門負責人員積累數據上傳系統,形成了居民與社區的良性互動,但有的社區把建好的智慧平台當作一種擺設,有時候甚至忘了開機,群衆需要的平台服務沒有有效展開。
以人為本
煥發活力
“高新區錦園小區門口有幾個路燈不亮,這裡車多,人過馬路太不安全。”“我們小區東門有個井蓋缺失,盼物業快點來裝新井蓋。”……這些社區居民在智慧化社區服務平台上所反映的問題,都得到了信息專幹一一回複和物業公司的及時跟進。記者了解到像蟠龍路社區、天玺路社區等這些信息化服務水平高的社區,智慧平台的互動性強、活躍度明顯較高。
智慧社區應朝哪個方向發展?疫情期間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告誡我們,互聯網技術再好,一定要契合人的需求,隻有人們充分利用了這些網絡平台,平台才會積累數據,數據才會産生生産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市民政局社區建設指導中心主任張碧宇認為,社區現有很多業務是垂直系統,由于缺乏統一領導、協調,形成了一個個孤立、分散的“信息孤島”。大量的基礎數據需要社區工作者在多個系統重複錄入,數據标準不統一,工作量很大,社區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僅憑社區一家或少數幾個部門很難做到資源共享、全面推進。社區該得到的信息得不到,各種服務就落不到實處;需要政府從頂層設計入手,打通行業壁壘,形成信息共享機制。
目前智慧社區的雛形建設已具備,但在服務群衆的深度和廣度上還遠遠不夠,緻力于智慧社區建設服務的陝西九一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雲輝認為,要真正“以人為本”做好智慧社區建設,還有很多的基礎工作要做,比如社區工作人員要做大量工作,引導居民填報電子信息,錄入平台,隻有積累的數據越來越多、越真實有效,系統才能提供更加客觀的分析判斷;要想讓居民樂于用智慧平台,需要不斷挖掘用戶需求,比如用戶有保潔、送餐、理發、買菜、報修等需求,平台能不能對接這些專業服務,放在平台上,隻有在服務手段上進行創新,讓居民有參與感、獲得感,這樣的平台才能煥發活力。
有關方面人士認為,智慧社區建設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需要政府統籌規劃、配置資源、做好引導,隻有把氛圍做好,才能讓更多的民間資本有信心參與進來,共同優化智慧社區、做好服務。
目前在外地發達城市,社區70%的工作已經推到一體機上,居民可通過機器完成,社區留1名工作人員解決需要人工幹預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說,信息化是未來發展大趨勢,社區越早普及信息化,加快應用步伐,百姓才能好辦事、辦成事、辦快事。
建好智慧社區 緊跟下一個風口
智慧社區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也會帶來更多美好體驗。在5G時代來臨之際,這将是新的風口,要在風口“飛舞”,我們可在很多方面努力作為。
當前的智慧社區建設,可以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各種智慧平台提供的是信息傳遞、社區職能介紹、業務流程辦理等偏“行政性”的服務,對于居民普遍關注的就業、教育培訓、社會保障、衛生和計生、流動人口服務等功能,往往因條塊壁壘沒有打通,服務難以徹底跟進。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打通這些部門間的壁壘。
疫情期間,當群衆迫切想了解外部重要信息時,智慧社區的網絡平台上卻沒有,這凸顯了社區服務功能尚不完善的現狀。究其原因,是由于平台缺乏數據支撐,産生不了有效的統計數據,無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對此,各社區需要深耕這塊業務,加強平台對基礎數據的采集,通過不間斷錄入大量基礎數據,我們的智慧社區平台就會産生大量的“生産資料”——雲計算就能對用戶進行精準分析,通過這些分析,智慧社區平台可以對接很多社會服務機構,給居民提供多種服務。這樣不僅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還可為各種服務公司提供創業或拓寬業務渠道的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随着老百姓消費升級,市場供給與消費需求方面會産生很多機會,這意味着創業創新的風口,行動早的社區,會提前找到與市場對接的機會,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有可能實現。(寶雞日報記者 魏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