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毛筆的傳承

毛筆的傳承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23:38:32

我國是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可是現在的我們卻隻剩下一些遙遠的仰望和回憶,沒人願意躬身去踐行。許多本應流傳的經典都被擱淺,比如越來越少的人去看名著,越來越少的人去聽京劇,越來越少的人去練習毛筆字。

毛筆寫字,可大可小、可粗可細,這種筆端的無窮變化正是中國文化的特色體現。正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來,它以竹為管、以毛為穎也不曾改變。

毛筆的傳承(傳承毛筆)1

毛筆(網絡圖)

撲朔身世

關于毛筆的發明者流傳最廣的是秦國大将蒙恬。相傳公元前223年,蒙恬受命與楚國交戰,戰況激烈焦灼,遲遲不分勝負。秦王非常關心這場戰役,要求蒙恬定期書寫報告。當時人們通用的是分簽蘸墨,然後書寫在絹布上。由于那種筆需要頻繁蘸墨,一不小心弄髒了絹,就需要重寫。蒙恬因為需要大量報告,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後來受到獵到的野兔尾巴在地上拖出痕迹的啟發,發明了毛筆。

但是,今天能見到的最古的毛筆,屬于戰國時代。1954年湖南長沙左家公山戰國木椁墓出土毛筆一支,筆杆竹制,筆頭用兔箭毛,絲線纏縛,塗漆固定,稱為“長沙楚筆”。這證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經有毛筆了。

毛筆的傳承(傳承毛筆)2

蒙恬雕像(網絡圖)

還有人認為,中國人使用毛筆的曆史,可以上溯至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1980年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迹;後來,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甲骨上未經契刻的字迹,也是毛筆書寫的痕迹。如此說的根據,主要是那些圖畫和字迹的筆畫,具有軟筆的特點:線條圓轉流暢,有粗細肥瘦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甲骨文中多次出現了“聿”字,“聿”是“筆”的初文,形态好像手執筆。《說文》:“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1957年至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在信陽長台關發掘的春秋晚期至戰國間的楚國墓一号墓中,發現了一批貯存于一個小型工具箱内、書寫竹簡用的毛 筆,為竹竿兔箭毛制成,筆杆細而精巧,長約15厘米,有竹制筆套。這說明,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中國人已經有了真正的毛筆。

所以到底是誰發明了毛筆已不可考。

種類多樣

春秋戰國時,各國對毛筆的稱呼不盡相同。吳國稱為“不律”,楚國稱為 “幸”(還有說法,楚國稱為“插竹”,而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中提到楚國稱毛筆為“聿”),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才跟統一度量衡一樣統稱為“毛筆”。

這隻是簡單根據各國的叫法做了簡單的區分,通常提到毛筆的種類大多數是指材質和型号。

根據選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有的毛筆不是單純使用一種動物毛發,而是由兩種獸毛制成,比如兼毫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制而成;紫羊毫則根據獸毛比例的多少,分為“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品類。紫羊毫比紫狼毫軟些,而羊狼毫的軟硬程度則相對适中,更容易駕馭。所以一般來說,推薦初學者使用兼毫。

毛筆的傳承(傳承毛筆)3

大羊毫(網絡圖)

另外,根據筆杆的尺度粗細進行了一些型号的分類。最大的叫楂筆,筆杆比碗口還粗,有幾十斤重,需雙手合握才能執筆,需要極大的腕力;其次是提鬥,現在經常在廣場見有的老人提一桶水,在地磚上揮毫用的就是這種筆;再次是大楷、中楷和小楷。最小的是“圭筆”,常用于手繪,勾勒線條和提高光色。寫大字用大楷,寫小字用小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還記得上小學時學校開設毛筆課,當時風靡校園的就是大、小白雲兩種筆号。

三義四德

了解了毛筆的曆史和種類,不要着急下筆操練,接下來還需要簡單熟悉一下毛筆寫作的常識。中國傳統文化裡,針對女性有一個著名的約束行為的操守規則——三從四德。關于毛筆也有一個“三義四德”的說法。

“三義” 是從制作工藝來講,指“精、純、美”。“精”是指揀、浸、撥、梳、結、配、擇、裝等72道工序,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純”是指選料嚴格細膩,以“千萬毛中選一毫”的近乎刻薄的态度為準繩;“美”是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書、裝潢等高度統一,賞心悅目。

“四德” 是從書寫效果上來講,指“齊、銳、圓、健”。“齊”是指筆頭飽滿濃厚,吐墨均勻;“銳”是指筆鋒銳尖無分叉,肆意鈎捺;“圓”是指圓轉如意,揮掃自如;“健”是指健勁耐用,經久不脫,觸筆有柔韌而反彈有力。

毛筆的傳承(傳承毛筆)4

練字的基礎入門可以說沒有标準,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提筆,隻是需要注意一點:初始練字不求寫得快,但求寫得慢,一筆一劃,橫平豎直,越慢越好,隻有前期寫得足夠慢,到了後期才能把字寫快,且不走形。

每天堅持寫幾個大字,舒緩一下快速的生活節奏,以後再說起文明古國曆史悠久的時候,心裡也會多一份底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