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就像大海中的水滴,衆多漢字組成了一本厚厚的辭海。在這浩瀚的文字領域,有多少形形色色的文化?在漢語言中最具有特色的,我認為是中國各個地方的方言文化,方言文化中那些稀奇古怪的漢字,顯得那麼的生動靈活。這些漢字我們可能不常見,但是它會在我們方言口語中出現,為中國漢字文化增光添彩。本文聊一聊兩個方言漢字:“毑”和“乸”。
方言漢字
認識漢字:“毑”和“乸”先來認識它們的讀音,“毑”讀jiě,“乸”讀n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偏旁“母”,看來它們都與母性(女性)有關系。中國的漢字并不是随随便便組合而成的,每個部首的組成,都有着它深刻的道理。漢字“毑”和“乸”,外表相似,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漢字的秘密
毑jiě:本義指母親。毑,左右結構,一個母,一個也,本意指的是母親。漢字古文《方言》中解釋:南楚瀑洭之間,母謂之媓、毑。就是說在南楚這個地方,很多方言中,母親叫做毑。南楚是哪裡?就是現在的湖南區域,南楚在曆史中存在感并不是很強,但它是曆史上唯一一個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
毑,指的是母親
毑與姐,讀音相同,最初的本義也一樣。毑與姐,它們讀音相同。其實這兩個字在部分地區方言中意思是相同的,都指母親。“姐”字,在《說文解字》中說:"蜀人謂母為姐"。直接點出,姐在最初的理解為“母親”。姐,是由“女”和“且”組成的,表明同祖的女人為“姐”。以至于現在我國四川一些地區,喊母親為姐。
毑與姐,最初本義都指母親
毑,用在方言口語中,常用的詞語:“娭毑”(āijiě)毑,它很少單獨使用,用在日常口語方言中往往是個組合詞,如詞語:“娭毑”(āijiě),在一些地方方言中,“娭毑”(āijiě)可不是說的是母親,尤其是湖南部分地區的方言中,“娭毑”(āijiě)指的是奶奶。就是稱呼自己家裡的奶奶或者是十裡八鄉,街坊鄰居等,那些上了年紀的女性老人。 而且往往在娭毑前面加上姓氏,比如王娭毑jiě(王奶奶),李娭毑(李奶奶)等。這也是對老人的一種尊敬的稱呼。咱們造個句子:作為村子裡面的老黨員已經70歲了的李娭毑,主動帶頭打掃街道上的垃圾,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模範。
娭毑,一些方言中指的是奶奶
娭毑,方言舉例:湖南和陝北說起“娭毑”這個詞語,湖南的朋友都不陌生,甚至很多地方的小吃都用“娭毑”作為名字。比如"四娭毑"的小龍蝦和"伍娭毑"的臭豆腐,聽說在當地也很出名。不光是在湖南,在陝北晚輩通常把母親的娘家叫毑jiě家,把奶奶的娘家稱為老jiě家。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誰還沒有個毑jiě家。看來方言漢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們經常用的方言,并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寫。
方言漢字并不見的每個人都會寫
乸nǎ,本義指雌性,母“乸nǎ”與“毑jiě”,在漢字結構上正好相反。乸,是個生僻字,本意是雌性,母的。這個漢字在廣東的粵語中用得多,比如 :雞乸nǎ,指的是母雞(在有些地方方言中它還讀nia)。乸nǎ,用的最多的詞語是“乸型”,是形容男人說話很娘娘腔的,說話一點也不陽剛,陰柔怪氣的。最近這幾年也不知道怎麼了,尤其是很多娛樂明星,明明是個男的,故意打扮成女生的造型,說話起來,也陰柔怪氣的,看到一個男性這樣說話,皮膚發麻。我個人非常反感這樣的另類文化。
“乸型”,形容男人說話娘娘腔
結束語:其實類似這樣的方言漢字還有很多,這些漢字在書面語中不常見,但它們卻實實在在地在我們的口語中用到很頻繁,我們允許這樣的文化存在,正是由于它們,我們的漢語言才更加的豐富多彩。
漢字小故事
點擊加入漢字文化圈,免費收看文化類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