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孔融小時候,父親曾買了一袋梨子,下意識地将最大的梨遞給他。
沒想到孔融搖搖頭拒絕了,并拿了最小的那顆梨,說道:“我年紀小,理應吃最小的那一個,大的梨就留給哥哥吧。”
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成為了父母教授孩子學會謙讓的最佳故事。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幾乎是家喻戶曉,小朋友們更是耳熟能詳。
但事實上,幾乎沒有孩子喜歡這個故事,甚至這個故事還成為了二胎家庭中老大最厭惡的故事,沒有之一!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在家裡已經被父母用這個故事教育了無數次了!
他們想要得到和弟弟/妹妹一樣的待遇,但是父母卻說:“難道你在學校裡沒有學過孔融讓梨嗎?這麼大的孩子,一點兒都沒有謙讓的美德!”
父母總是在老大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證會一碗水端平,但實際上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就足以撕下他們的假面!露出最真實的偏心内核。
更為諷刺的是,孔融讓梨的原故事是弟弟讓着哥哥,認為自己年紀小,理應把大的讓給哥哥。
但父母卻隻截取了讓梨這個舉動,強行給老大洗腦,逼迫他必須要學會謙讓弟弟,不然就是沒有謙讓的美德。
可是,憑什麼?
憑什麼他年紀比較大,就一定要讓着弟弟?
憑什麼他該得的東西,卻要因為一個故事就拱手讓人?
真的是老大學不會謙讓,不懂事嗎?
不是的!
從本質上來講,父母的心已經偏了。
他不僅自己偏,還要把老大拉入自己的行列,強行給他洗腦,要他讓着弟弟/妹妹、呵護ta。
就父母這樣的所作所為,老大又怎麼可能會對弟弟/妹妹産生好感呢?
而明白自己占據絕對優勢的老二,家長又用什麼理由去說服他要敬愛老大?
他就算不敬愛,父母也同樣偏愛他不是嗎?
相反,隻要老大對他不好,就是對方犯了錯,不是嗎?
在這樣的環境下,所謂的“兄友弟恭”隻是父母一廂情願制造的假象罷了。實際上兩個孩子已經成了徹底的對立面,無法和解,也不願意和解。
最後的結果,多半是老大對老二的敵意更深,對父母更加不滿。而老二則認為老大的付出理所應當,認為所有人都應該讓着他。
屬于我的東西,我可以讓給你,但是你不能逼着我讓給你。這個在成年人當中很好理解的法則,一到孩子這裡就變味兒了。準确地來說,是父母逼迫孩子被迫“主動”。
别再用謙讓掩藏你的偏心,你讓老大讓出的并不隻有一顆梨,還有你的關注和愛。
終有一日,當他意識到自己讓無可讓,已經一無所有的時候。
他會醒悟,從前他讓的有多少,對父母的埋怨就多一分。
如果真想要兩個孩子和平相處,就别搞“他弱他有理”的那一套。
哪怕做不到将愛平分,但至少處事要公正,物資分配上也盡量不要搞特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