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靠嘉祥東部地界的濟甯境内,有一條小河,名叫龍拱河。一提龍拱河,就得說秃尾巴老李,因為都說這條小河是秃尾巴老李拱出來的。所以,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在濟甯西部和嘉祥一帶,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但是,真的讓人講起來,卻是脫脫節節,似完非完,而且又是多種枝蔓,傳說不一。不過,這裡講的一種說法,倒是有根有梢、有頭有尾的完整故事。
秃尾巴老李是距濟甯不遠火頭灣附近的李官莊人。他娘45歲那年,一天到河邊去洗衣裳,被一條龍誤配而懷了孕。因為龍胎未轉,不能走紅門,所以秃尾巴老李在他娘肚子裡三年,沒有降生。等到他娘48歲那年,秃尾巴老李才不得不撞破母體,從他娘肋叉窩裡鑽了出來。龍身子胎兒鑽出來之後,他娘就死了。屍體掩埋以後,秃尾巴老李在娘死後三天去上墳,纏着他娘的新墳盤了三遭。接着又回到家裡,爬到神案上,又盤住他娘的神位,一動不動,想盡一盡他的孝心。
秃尾巴老李的爹是個性情耿直的老實人。當他看到龍體兒子盤住妻子的牌位時,心中十分生氣,大聲吼道:“你這個畜生,把你母親害死,還纏住她的牌位不放,是何用意?看來留着你早晚是個孽根,你别活了!”說完摸起菜刀,照着龍體砍去,結果把他的尾巴給砍了下來,成了一條秃尾巴龍。這也就是都叫他秃尾巴老李的緣故。
秃尾巴老李疼痛難忍,便起狂風,駕起雲霧,飛到了火頭灣大廟裡去修煉。當他修煉成人形以後,仍然懷念母親,又曾回到李官莊家裡。怎奈他爹拒不相認,又操刀砍他。沒辦法,他隻好跑到濟甯西南25裡的北陳寺去住。傳說,這個北陳寺,正是“二十四孝”中王祥卧魚的地方。
秃尾巴老李到了北陳寺,别無生計,就在一家大财主家扛起活來。說是扛活,實為避人耳目,自我修行。據說,他在人間修行到一定的時候,尾巴還能長出來,既能成龍,又能成人。所以,他幹活不跟别人一樣,不論東家讓他幹什麼活,他都是白天倒在别處睡覺,晚上再幹,不論多少活,一夜之間全都幹完。有一年天旱得厲害,東家讓他去澆地,他還是不慌不忙地說:“不要緊,這一點地好澆。”再催他,還是那樣說,依然是白天睡覺。到了晚上,秃尾巴老李下地了。一夜之間,滿坡是水。他告訴東家說:“地澆完了。”
“北坡澆完澆南坡。”東家說。
到了晚上,秃尾巴老李又去澆地了。
東家感到奇怪,心想:扛活的有多大力氣?一夜之間,澆得滿坡是水。于是,就趁秃尾巴老李下坡澆水的時候,偷偷地跟在後邊去看。到了坡裡,轉眼不見了他的影子,光見井裡的水嘩嘩地往外淌。東家起了疑心,跑上前去一看,哎呀,了不得啦,扛活的變成了一條秃尾巴龍,把身子插到井裡,正往上絞水哩。因為他的尾巴少了一大截子,絞水不得勁,弄得井上井下、井裡井外全是水。東家又吃驚、又害怕,猛地一咋呼:“原來是個秃尾巴龍呀!”
他這一喊不要緊,扛活的來不及變成人形,就從井裡拱了一條河,往東南逃走了。這條河至今還叫龍拱河。離開北陳寺不遠,這條河轉了個大彎。傳說,那是秃尾巴老李拱河逃走時回頭看了東家一眼、給帶出來的。
本來,故事講到這裡也就該結束了,因為其他多種傳說,都是隻保持這個基本情節。例如有一種較為普遍的傳說,就是這樣講的:秃尾巴老李是一條大黑龍,沒有尾巴。因為它不忍心大旱之年老百姓受苦,私自下了一場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把它貶到人間受苦,化裝成一個張籮旋錠子的(也有說裝扮成一個貨郎的),娶了一個18歲見了他才會說話的農家姑娘。
張籮:制作篩面的籮。
錠子:舊時紡棉用的工具。參見《濟甯風物傳說:龍拱河》
這姑娘又美麗,又善良,他倆生活美滿幸福。當他現了龍身為其嶽母家澆地時而被發現,受驚之後,從井裡拱了一條河,逃進了京杭大運河,入了南四湖。而且,他的媳婦也一起跟了去。同樣有秃尾巴老李一回頭,使河拐了個大彎的說法。到這裡故事也就結束了。
傳說歸傳說,誰愛怎麼傳就怎麼傳,誰愛怎麼說就怎麼說。所以,我上邊講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傳說呀,後來龍拱河盛不下秃尾巴老李,他就跑到東北黑龍江裡去了。
黑龍江原先不叫黑龍江,而是叫白龍江,是因為江裡住一條白龍而得名。秃尾巴老李是一條黑龍,他從龍拱河裡出來後,逃到東北,硬是要住進白龍江。江裡的白龍不願意呀,兩條龍就打起仗來。論修行,論道行,秃尾巴老李打不過白龍,怎麼辦呀?嘿,在東北,山東老鄉多呀,秃尾巴老李想了個主意。他夜間點化成一個老頭,去給山東人托夢說話,告訴衆多的山東老鄉:“我是一條黑龍,是從山東來的,咱們是老鄉。如今我要住進白龍江裡,白龍不依,必定打仗。可我又敵不過它,想請你們給我幫幫忙。”
山東老鄉都說:“忙我們是該幫,可我們都是凡人,你們是龍跟龍打架,如何能幫得上呀?”
“我自有辦法。”秃尾巴老李告訴每個山東老鄉,“等到六月初三,我跟白龍打架。請把咱的老鄉邀集在一起,多帶些燒餅馍馍和好吃的東西,再準備一些生石灰、坷垃頭子、石頭蛋。到了那天,你們都站在江岸上往裡看,隻要一見翻黑浪花,有個張着血盆大口的黑龍,就往裡邊扔燒餅馍馍和一些好吃的東西;什麼時候一見江裡翻白浪花,也有一條張着血盆大口的白龍,你們就往江裡扔生石灰和土坷垃塊子石頭蛋。”
山東老鄉怪齊心的,聽了秃尾巴老李的話,都在六月初三那天,帶着準備好的東西,來到白龍江岸。仔細一看,果然不假,隻見江水翻滾,一陣子黑,一陣子白,好像開了鍋的水。秃尾巴老李跟白龍打了一陣子,覺得力氣漸漸小了,肚子餓了,就往邊上遊來。山東老鄉按照他的交代,趕緊扔燒餅馍馍和一些好吃的東西。秃尾巴老李吃飽了,再跟白龍去交戰。白龍見黑龍到岸邊吃東西,力大無比,他也往邊上遊去。誰知岸上的山東老鄉一見白龍來了,趕緊把生石灰、坷垃塊子石頭蛋扔進江裡。結果生石灰見江水發熱,又加坷垃塊子石頭蛋一硬,白龍就吃不住勁了。他再也沒力氣跟黑龍交戰,隻得跑到北邊的又一條江裡。從此,人們就改白龍江叫黑龍江了。
秃尾巴老李住進黑龍江以後,對山東老鄉感激不盡,時刻想着報答山東老鄉的恩情。據說,直到現在乘船過江,船家準要先問船上有沒有山東人:如果船上有山東人,船家就一定讓山東人坐在船頭或船艙最顯眼的位置上。而且,隻要有山東人過江,又一準是風平浪靜。并且船到江心,總得有一條魚跳上船來。每到這時,船家就會高聲喊道:“看着,又跳魚了,這是你們山東老鄉李大王賞的面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