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方:“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越小。”
2、意大利的達.芬奇在《筆記》中感歎道:“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則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谷穗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谷穗低頭向着大地,向着他們的母親。”
3、有句古語:“滿招損,謙受益。”講的就是驕傲自滿會讓人遭受損失,而謙虛能使人受益。因為驕傲的人,往往心浮氣躁,不能顧全大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城堡裡,看不到心靈之外的世界,就像井底的青蛙,所以他們容易失敗。而謙虛的人則相反,他們踏踏實實地做事情,有自知之明。他們知己知彼,明白自身的優點,也明白自身的不足。不居高臨下,而是把自己放在和别人平等的位置,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進步,所以他們容易成功。
4、人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學習,隻有本着謙虛請教的态度才能從别人身上學到東西,也隻有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才能有新的發展。
故事:
1、從前,森林裡有一隻妄自尊大的蚊子,它自認為能夠戰勝森林中的所有動物,經常在其他動物面前吹噓自己是森林大王。有一次,一隻小螞蟻聽後十分不耐煩,于是對蚊子說:“森林中最厲害的動物是獅子,如果你能把它打敗的話,你才是森林之王。”蚊子聽了,決定和獅子比比誰厲害。它吹着喇叭飛到獅子那裡,向獅子發起了挑戰。它沖到獅子的臉上,專咬獅子鼻子上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還是抓不到蚊子,隻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它繼續吹着喇叭唱着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結果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網上,被蜘蛛抓住了。在臨死的時候,它悲歎道:“我已經戰勝了強者,卻被弱者所打敗。”
2、著名的史官司馬遷周遊名山大川,走訪很多民間風俗,翻閱了當時幾乎所有的史冊,謙虛地學習前人嘔心瀝血所著的曆史資料,終于寫成了《史記》。
3、盛唐時期,忠臣房玄齡和魏徵就是唐太宗的兩面鏡子,太宗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做到了政治開明、虛心納谏。當時社會安定,經濟複蘇,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
4、戰國時期,有個人叫弈秋,他是聞名全國的下棋高手。有一次,弈秋教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人非常認真地學習,專心緻志地聽從弈秋的教導,遇到不懂的地方總虛心地向老師請教;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講,卻因覺得自己很聰明,心裡總在想着有鳥兒就要飛來了,想着拿帶有繩子的弓箭去把鳥兒射下來玩。
時間像流水一樣飛逝,一年很快就過去了,弈秋的這兩個學生都來到了齊國。當初不勤奮學習的學生誇誇其談,一點兒也不謙虛:“在下學習下棋的時候一絲不苟,勤勤懇懇,所以現在的棋藝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專心學習棋藝的學生此時卻虛心地說:“在下才疏學淺,對棋藝略知一二。還請大家多多關照。”比賽一局下來,沒有學到棋藝的學生一下子就輸了,他羞得無地自容,隻好悄悄地跑掉了。而那個謙虛的學生以棋藝聞名天下,最後做了齊國的宰相。
5、三國時代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将,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是何等英雄氣概?可是他緻命的弱點就是剛愎自用,固執偏激。當他受劉備重托留守荊州時,孫權派人來向關羽之女為兒子求婚,關羽大怒,出口傷人,以自己的個人好惡和偏激情緒對待關系全局的大事,不計後果,導緻了吳蜀聯盟的破裂。最後落個敗走麥城、被俘身亡的下場。假若關羽少一點偏激,不意氣用事,那麼,吳蜀聯盟大約不會遭到破壞,荊州的歸屬可能也不是另外一種局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