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周日下午完成的一篇文,硬是被我拖到此刻,如果我說,周日總比平時忙,同樣作為一位母親,我深信您一定深有同感。
是啊,周末了,到底有什麼好忙的?
也許吧,不管你是無心還是善意提醒,任誰都改變不了我拿着放大鏡在墩布上尋找細碎頭發、每天回家必須刷鞋底、睡前不洗澡睡醒就要換床單,如此等等的強迫症。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啊!忙碌的自己,真是無福享受!
七天一篇
“寶貝,你該寫作業啦!”
“不出局”寫作社群一成不變的規則,而當規則成為一種習慣,它便不再是一種束縛。當然,前提是那是一件讓人每每想起嘴角便上揚的美事,還得對我們的成長有着積極的意義。
“媽媽,不是下周二再交作業嗎?”小寶似乎有些不情願。
“那下周二你有時間完成作業嗎?”我這是明知故問。
“好像沒有,那我做完手工就去寫。”你看,即便不情願,但隻要把問題說開了,他還是很樂意去做這件事的。
冬日的午後,陽光難得如此燦爛,人的心情都美美的。而就在前一個夜晚,當多數人在暖氣房裡進入夢鄉,這個冬天的第二場雪已然悄悄來臨,這是要在周末的清晨給人們帶來大大的歡喜嗎?一定是的。
冷~好冷~~太冷了~~~
此刻,陽光如此好,心情如此美,連碼字的雙手都雀躍起來,像是要在鍵盤上翩翩起舞!
翻閱頭條,上次認真完成一篇文是在12月7日,中間兩周為何斷更?不想給自己找什麼理由。就像中級考試沒考過一樣,說什麼内容和題型都變了,說什麼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沒過就是沒過,說什麼都是借口。
此刻,竟開始懷念曾經日更寫作的日子。人不就是這樣嗎?同樣一件事情,一天時間内可以完成,但如果我們有一周的時間,照樣可以拖到最後一天再去做。茅塞頓開,原來這是赤裸裸的“拖延症”啊!
我無法原諒這樣的自己!
“媽媽,我寫完了!”小寶大聲喊着。
“媽媽要求的至少三個修辭手法可都用上了?”我不慌不忙地問道。
“好像隻用了一個......”他有點兒不好意思。
“那你再改改呗?!”我浏覽着電腦上他剛剛寫下的文字,試圖尋找某個可以用上修辭手法的語句。
“文章不厭百回改”,大抵如此。
我又在做什麼呢?依舊是洗洗涮涮、掃掃擦擦,直到房間裡不得不開燈了。冬天的太陽可不是省着曬就可以的,沒一會兒便到晚上了!
明天再寫吧!我再一次放縱了自己!
和寶貝一起寫作
在小寶一年級第一學期末的時候,我開始帶着他一起寫作,每周一篇,從最早的幾十字到後來的千字,欣慰于他一直在堅持。
有人說,你這是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也有人疑惑,現在讓孩子“入坑”是不是有點兒早?當然也有人支持我的做法,寫作就是要從娃娃抓起。
不管别人說什麼,借用不太恰當的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我既有作為編輯的“優勢”,大語文時代,何不提早引導孩子練習寫作?!何況,相比我那個從四歲開始便每天寫日記,哪怕一句話的小外甥來說,這已經不算早啦!
“媽媽,我以後要像你一樣,每周第一時間完成作業!”感受着他對我滿滿的崇拜,禁不住羞愧起來,盡管一直在寫,但很長一段時間裡,那不過是媽媽對孩子最善意的謊言罷了。
一流媽媽是榜樣。
最簡單的道理,我要付出多少心血、要多麼努力才能做到?
“編輯就是寫作嗎?”很多人會問的問題,我想告訴你,編輯不是寫作,盡管它們有着很多的共同點,比如一定的文字功底、比如廣博的知識背景。就像教練和老師,教練不一定掌握某項技能,隻要懂得如何教就好;而老師不但要掌握所教的知識,而且要懂得如何教。
如此看來,我真是不簡單哈哈~~本可以隻要做好我的分内工作——編輯就好,我卻偏偏懂得了如何去創作、去寫作。
小寶抓耳撓腮,“媽媽,我得想想你剛才說的那些話。”
不管他能否想明白,我相信身教始終大于言傳。隻要自己盡力做好,為孩子樹立榜樣,并且帶着他一起去完成這件事,不管前方有何險阻,母子同心,其利斷金。
寫到何時?我堅信那是一條“不歸路”,既已上路,便無退路。
寶貝,這個冬日,媽媽願和你一起寫下去。
有人說,不是父母選擇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父母。
寶貝,媽媽要謝謝你,謝謝你選擇我當你的媽媽。第一次為人母,做得不好、不對的地方希望你能指出,我一定認真反思、努力改正。
小學三年級,孩子們開始學習寫作文。而當作文讓很多同學頭疼、抓狂,媽媽希望寶貝能夠勇敢直上,希望寶貝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寫出更加精彩的自己。
請相信,媽媽一直都在,願和你一起寫作、成長!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