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土壤修複的基本步驟

土壤修複的基本步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4 11:01:58

土壤修複的基本步驟(國内常用九種土壤修複技術)1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國開展了多個類型場地的修複技術設備研發。盡管可以羅列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修複技術很多,但實際上,經濟實用的修複技術很少。

土壤修複的基本步驟(國内常用九種土壤修複技術)2

土壤修複技術歸納起來,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熱力學修複技術

利用熱傳導(熱毯、熱井或熱牆等)或熱輻射(無線電波加熱等實現對污染土壤的修複。

2、熱解吸修複技術

以加熱方式将受有機物污染的土壤加熱至有機物沸點以上,使吸附土壤中的有機物揮發成氣态後再分離處理。

3、焚燒法

将污染土壤在焚燒爐中焚燒,使高分子量的有害物質(揮發性和半揮發性)分解成低分子的煙氣,經過除塵、冷卻和淨化處理,使煙氣達到排放标準。

4、土地填埋法

将廢物作為一種泥漿,将污泥施入土壤,通過施肥、灌溉、添加石灰等方式調節土壤的營養、濕度和pH值,保持污染物在土壤上層的好氧降解。

5、化學淋洗:借助能促進土壤環境中污染物溶解或遷移的化學/生物化學溶劑,在重力作用下或通過水頭壓力推動淋洗液注入到被污染的土層中,然後再把含有污染物的溶液從土壤中抽提出來,進行分離和污水處理的技術。

6、堆肥法

利用傳統的堆肥方法,堆積污染土壤,将污染物與有機物(稻草、麥稭、碎木片和樹皮等)、糞便等混合起來,依靠堆肥過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來降解土壤中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

7、植物修複

運用農業技術改善土壤對植物生長不利的化學和物理方面的限制條件,使之适于種植,并通過種植優選的植物及其根際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吸收、揮發、分離、降解污染物,恢複重建自然生态環境和植被景觀。

8、滲透反應牆

是一種原位處理技術,在淺層土壤與地下水,構築一個具有滲透性、含有反應材料的牆體,污染水體經過牆體時其中的污染物與牆内反應材料發生物理、化學反應而被淨化去除。

9、生物修複

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修複被污染環境或消除環境中污染物的一個受控或自發進行的過程。

土壤修複的基本步驟(國内常用九種土壤修複技術)3

土壤修複的基本步驟(國内常用九種土壤修複技術)4

其中微生物修複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土著菌、外來菌、基因工程菌)對污染物的代謝作用而轉化、降解污染物,主要用于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通過改變各種環境條件如:營養、氧化還原電位、共代謝基質,強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達到治理目的。

微生物修複技術有:強化自然遞減(Enhanced natural attenuation)、生物堆制法(Biopiles)、堆肥法(Composting)以及氧化還原交替法(Sequential A/O treatment)。微生物修複技術已成功應用于煤氣廠址PAHs(多環芳烴)污染修複,石油烴污染土壤修複,農藥污染土壤修複等。微生物修複技術的優點是費用低、易操作、沒有二次污染等。

采用工程、物理化學和化學方法修複重金屬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大規模處理污染土壤,并且能導緻土壤結構破壞,生物活性下降和土壤肥力退化。生物修複是一項高效修複技術,具有良好的社會、生态綜合效益,容易被大衆接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有業内人士認為生物修複、物理修複、化學修複及其聯合修複的污染土壤修複技術體系在我國已經基本形成;土壤修複技術正朝着6 大方向發展:即向綠色與環境友好的生物修複、聯合雜交的綜合修複、原位修複、基于環境功能材料的修複、基于設備化的快速場地修複以及土壤修複決策支持系統及修複後評估等技術方向大力發展。

來源: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台 駱永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