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0:52:45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不因為劃算買東西)1

——消費心理學

淘寶旗下有個“聚劃算”,

在生活中很多朋友也常常因為“劃算”而買東西,

比如換季商品打折,買一贈一,性價比很高,買!

比如超市搞活動,牛奶買一贈二,太超值了,買!

比如飯店搞活動,充1000返500,這就是相當打五折,買!

劃算的意思是物超所值。

比如,花1塊錢買了價值100塊錢的東西。

是的,你沒看錯。利用錯覺,讓顧客覺得用1塊錢買到了價值100塊商品的倍率感,顧客會覺得特别劃算,特别超值,結果就是再去買買買。

但是換購的前提是,你已經買了一定金額東西,才取得換購的資格。這就是當下很多大型商場喜歡做的換購促銷活動,運用了消費心理學中“比例偏見”的原理。

01

疫情過後,經濟必将迎來寒冬,什麼行業可以逆勢上揚?

「知識付費」

因為,經濟形勢差,企業發展速度普遍放緩,大家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新知識。

同時,失業率提高,工作不好找,個人急需提升自己以增加在就業市場的競争力,因此會有更多人産生學習的需求。

知識也是一種産品,我們購買的時候也要貨比三家,也要考慮劃不劃算。可以說疫情催生了線上教育更加催熟了知識付費。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不因為劃算買東西)2

但是,知識并非剛需,此知識非彼知識,

上學的時候學知識,最後要經過考試這個窗口,來檢查學習知識的結果,用分數來劃出區域——985/211/全日制統招/非全日制......

K12教育知識是妥妥的剛需,學生的任務是學習,考試是檢驗的唯一标準。但是大量的面對成年人的知識付費領域,之所以要做“非考試市場”,是因為“剛需市場”是K12教育的地盤,這個市場的知識産品都是父母給孩子買單,父母沒考慮過劃算的問題。

而成年的不一樣,給自己花錢,買知識,這人知識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變現,所以花起來特别的關注劃算,關注性價比。

02

現在,想要分享一些東西給别人,很容易的,平台很多的,微信、微博、QQ、頭條、簡書、綠洲、抖音......都是免費的,那麼“你平時分享的東西已經有足夠多的人看了嗎

如果沒有,别人為什麼還要付費來看呢?——”好紮心,好現實“。

同理,我們在這些平台上可以免費獲取很多知識,為什麼還要付費再去買那些雷同的知識?

當知識變成了商品,獲取它要收費的時候,它必須要遵循普通商業的交易規則。——“物美價廉,物超所值”。

But,疫情之下,火了線上教育,各類課程比比皆是,收費更是比原油寶跌的還要狠,0.99元可以買PPT速成班;1.99元錢可以買溝通技巧的課;19.99元可以買一套勞動合同法案例解析(還帶視頻);39.9可以買半年的營銷課;119元可以買全年金融......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不因為劃算買東西)3

通常這些網絡産品或付費課程都是很便宜的。用的就是上圖所示的「知識付費心理營銷流程」

幾十塊,一兩百。但是網絡上是個人特别多的地方。一個人100,一萬個人就是100萬。人們花一包煙或一頓飯的錢就成就了網絡産品作者幾十萬的收入。

而這些被售賣者變現的知識,到了消費者手裡,價值真的體現出來了?

實際上沒有幾個人去完成學習或是能完全在意他們随意花的幾十或一兩百塊。這也是衆多網絡付費知識産品和作者存在的僥幸概率心理,因為沒有人會因為産品質量問題索賠。

對于提供知識付費産品的公司來說,交付内容本身的意義越來越小了,能為用戶交付知識解決方案才是新方向,一錘子的薅羊毛流量生意畢竟不可持續。解決焦慮的方式從來都不是掩蓋焦慮,而是解決焦慮。

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購買的知識劃算嗎?

03

知識付費能夠井噴式是爆發,除了疫情助力了新型的學習媒介同時,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社會焦慮”,我們不僅要完成快節奏的工作任務,還要給自己“充電”,否則焦慮會讓自己總覺得比身邊其他人“慢一拍”。

仿佛買課的目的不是學完它,而是買回它。

最終是否學到東西也許連自己都忘記付費的重要性,買的過程已經滿足了心理需求。

知識付費是即時的。

知識變現嘛,可就不一定什麼時候了能派上用場了,先存着吧,等用的時候再說。

所謂家裡有糧心裡不慌,所以知識付費才能以各種形态“活”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先是賣焦慮,然後,再用知識來化解焦慮。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不因為劃算買東西)4

我參與了一些知識分享群。

群主的初衷是把一些具有專業技能的朋友聚在一起,普及和分享知識(深度分享才收費)但是因為知識更新不快,互動性差一些,大部分人都漸漸不再分享信息了,堅持仍在分享的永遠是那麼幾個固定的人,然而這些人一旦連續幾次得不到群友的回應,後面也會慢慢失去分享熱情。這樣付費得來的知識肯定是不劃算的

所以,這裡還有一個驅動力的問題。

到底是什麼驅動我去學哪一類知識,

是因為我花了錢,不學完,我就虧了的消費心理。這顯然也不能叫劃算

還有一種情況,“價值信息流的過于分散”,想要從中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知識或者信息,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篩選過濾掉80%的無用信息,從時間上看,這個投入産出比太低了,不如到專業平台上直接搜集來的精準。。

有時候打開某個社群,看看大家今天又聊了什麼有價值的話題有什麼新知識可以學習時,動辄幾百 的“未讀消息”一下子就讓我望而卻步了。就算我認真翻完這幾百➕的未讀消息,往往也找不到有價值的信息,因為精力已然耗盡。

雖然沒花錢,但花了大量時間,這種付費也不劃算。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不因為劃算買東西)5

04

聊過了劃算,再來聊聊買回來的知識真的用嗎?

知識付費産品到底對學習有沒有幫助?這裡分成兩派意見:一派高呼通過學習這些線上課程,可以完成「認知升級」,另一派則堅定地認為這就是「收智商稅」。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深耕某一個領域已經不足以應對很多現實問題啦,所以需要經常到别的領域看一看。

付點小錢,入個門,普及點常知,也就夠了,想達到骨灰級别,基本是妄想。

為什麼你會願意為知識付費(不因為劃算買東西)6

至于「認知升級」,我可以斷言,「不可能」因為「段位」不夠。

想當醫生,看幾本醫書聽幾節課就可以執業了?頂多是普及了點醫學常識。

想當健身教練,不光自己有個好身材,還要知道鍛煉的過程中,飲食怎麼搭配,作息怎麼調整。

我們現在網上付一點點課費能買到知識,頂多是個入門級,想要認知升級,還要看天賦,看悟性,和持續性。

知識付費真正的意義,是在互聯網信息泛濫的當下,節約自己的“選擇成本”,利用更短的時間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有價值的知識内容,得到幹貨的同時降低搜索所花的時間成本,并能從中受益。我覺得這才是劃算的

了解更多内容請關注公衆号:「米恩教育」 第一時間收獲更多職場幹貨。

5月13日最新推文:《不因為劃算買東西|知識付費也一樣》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