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中對于壽命的說法有很多,最廣為人知的還是在《論語》當中。在《論語》中有這樣的一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說的是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生,他本人十五歲立志要在大學之道上學有所成,于是開始潛心學習。
到了孔子他老人家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懂得了許多的禮數與禮法之類的東西,此時的孔子是一個能夠做到言行舉止為人處世都相對得體的一個狀态。
等到他四十歲的時候,被世人稱作是智者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從而能夠對自己的知識體系做到不斷完善的一個階段。
等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因為已經拼盡全力地将自己能夠知道的都弄清楚了,對于那些被時間空間限制不能得到解決的問題,就能使是交給上天來解決了,此時人開始知道了自己對于整個個天地之間的各種規律的一個渺小。
等到了人活到六十歲的時候,不管身邊出現什麼樣的聲音,因為看得多了、見得多了,各種看法就都聽得通了。
當人活到七十歲以後,就能夠随心所欲地不受法度的制約了,因為此時作為七十歲的老者,自身的道德水準已經遠遠高于法度所規定了的程度,七十歲老者的随心所欲是在他的道德水準允許下的随心所欲。
此時老者的行為早已經不需要法度的制約了,因為他們自身的修養早已經造就他們不會超出他們心中道德的底線去了。
“人老兩年砍”到底指的是什麼?在我國建國以前,我國的人均壽命隻有35歲,随着科技的發展,醫療技術的不斷先進,到了1978年,我國的人口壽命已經達到了68.2歲,到了21世紀,據2015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成功達到了76.34歲。
作為最新的人均壽命的預估值,我國的人均壽命預計是77歲,其中男性的平均壽命是73.64歲,女性的平均壽命是79.43歲。當然根據各地醫療條件、地理環境、人文社會環境的不同,各地的平均壽命也存在着不小的差異。
有人會問,孔子他老人家為什麼說到七十歲的狀态以後,就不說了?在古代三十歲叫而立之年,四十歲叫不惑之年,五十歲被人稱作知天命,六十叫做耳順,七十叫做古稀之年,八十到九十歲叫做耄耋,百歲老人也被稱作期頤。
這些稱謂一直到了百歲,那麼孔子的論語中為什麼就停留在了七十古來稀的這個歲數呢?
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衆所周知《論語》其實并不是孔子自己編寫的書,而是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根據各位弟子的口口相傳的各種傳述,對孔子的言行舉止進行的一個彙編。
孔子他老人家一生其實是活了73歲,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孔子對自己的人生十分負責,他隻是将自己經曆過的事情,自己深有體會的感受傳授給他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夠根據他的經驗,活出更好的人生。
因此孔子被千百年來的中華兒女稱作老師的鼻祖,也被無數華夏兒女稱作聖人。說到聖人孔子,還有一位被世人稱作亞聖的是孟子,在我國的古代的思想體系中也占據着絕對高的地位,而孟子活到了84歲的高齡。
現在我們看到的數據,其實都是現代人根據統計學等相關學科進行模拟、推算得出的,具體到我們每個個體這個數據并不是一個确實的數字。
所以老話中“人老兩年砍,邁過得福壽”、“人老兩年砍,暗九大關口”、“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還是比比皆是的。
這些老話到底暗藏了怎樣的道理呢?這“人老兩年砍”中的兩年指的就是73歲,與84歲的兩個歲數,因為孔子作為聖人活了73歲,孟子作為亞聖活了84歲。這兩個歲數被古人稱作人生的坎。
如果這個坎你跨不過去,那麼就隻能是去找閻王報道了。但是一旦能夠跨過這些坎,那麼人生路上就會有相應的福氣、壽祿等着你來領取了。
所以在古人看來,如果一個人活得比聖人孔子、亞聖孟子都歲數長的話,那麼你以後的福氣、壽祿就會接踵而至。
“暗九大關口”則指的是諸如63歲、72歲、81歲等等,因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九是個位數中裡圓滿最近的一個數,并且許多自然現象、天氣氣象都與九這個數字有關,比如我們熟悉的“三九天”的計數方法就和數字九有關。
因此在我國的習俗中,有逢九年的說法,所以在壽命的問題上,人們也會注意到與九有關的問題。
暗九指的是舊的倍數的年齡,并且因為古代人平均壽命短的問題,能夠活到63、72、81這三個歲數的老人并不多,所以就會有了暗九也被稱作大關口的諺語。
怎樣才能跨過這些坎?雖然我們現在的醫學水平、生活條件使得我們的人均壽命比古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不管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人一旦上了年紀,一系列的毛病便會找上門來,即使我們現在有許多人早早就開始保養,就開始延緩衰老。
但是時間總是公平的,退行性疾病并不會因為人的身份、地位等不找上你來,即使譬如霍金這樣的擁有“超高”智商的的天體物理學家,在疾病面前,霍金也依然是在輪椅上生活55年之久。
所以作為現代人,我們要想讓自己能夠活得更長久一些,擁有一些對健康有益的生活習慣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堅持每天一定的運動量,堅持吃好每天的飯,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生活節奏等等。
同時更關鍵的是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心态,能夠從容地看待時間流逝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也能夠随着時間的流逝讓我們能夠更加坦然的接受死亡以及死亡帶給我們的那些遺憾。
讓我們在學會面對死亡的同時,更加學會珍惜當下,學會善待自己與時間和解,也與自己和解,活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讓我們能夠在死亡真正降臨的時候,能夠對自己無愧的說一聲,我這輩子活得很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