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十六計全集圖說

三十六計全集圖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22:12:07

作者:三困

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煉》,講義中部分内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煉》,引用處不再标注。

計名“指桑罵槐”的字面意思是指着桑樹罵槐樹,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而實際上卻在罵另一個人。看這計名,此計似乎是一種間接罵人的計謀,而有些人也确實是這麼認為的,然而事實絕非如此,此計之“罵”頗有境界。

三十六計全集圖說(三十六計講義26指桑罵槐之計)1

【原文】

大淩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翻譯

強大者在控制弱小者時,要用警示的方法進行誘導。

【解讀】

《孫子兵法·行軍篇》中說:“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也就是說當士卒還沒有親近依附的時候,如果将領用軍法嚴懲他們,那麼往往會使他們心生怨恨而不服氣,這樣就會導緻官兵關系緊張,從而影響軍隊的穩定與士氣。既然罰不行,那就給點小利籠絡他們,但是這樣做問題會更大,因為士卒不聽話将領卻還給予小利,這樣就會讓士卒覺得這個将領很好說話,如此就更管不住他們了。懲罰不行,利誘也不行,那該如何是好?這就該本計閃亮登場了。

“警以誘之”是用警示來誘導士卒,既不懲罰他們也不利誘他們,而是通過殺雞儆猴的方式,間接地讓士卒明白不聽話的後果很嚴重。這種間接警告雖然沒有直接懲罰到某些士卒,但也足以威懾他們令他們乖乖聽話了,這既沒有使他們心生怨恨,也沒有嬌慣他們,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可謂是深谙人情的妙計哉。

由此可見,此計不是一個罵人策略,而是一個管人策略。計名中的“桑”和“槐”皆指代我們要管的人,罵指代懲罰措施,通過罵槐樹來警示桑樹,告訴他們不聽話的後果很嚴重,從而令其乖乖服從。因此,此計的外在手段是間接警告,内在機理是這樣一種人情:人會把看到的事情聯系到自身,從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反應,當看到别人不服管教受到了懲罰,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自己受到懲罰。

此計對内可用于樹立威信、嚴明軍紀,對外還可用于不戰而屈人之兵,即用不肯投降者的悲慘下場來警示其他敵人乖乖順服。

【按語】

率數未服者以對敵,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于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誘之也。此蓋以剛險驅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翻譯】

率領一些還沒有完全服從的士卒與敵人作戰,如果管治不住他們,就用金錢、财物等利益引誘他們服從,那麼反而會引起他們對軍令的懷疑,于是自己故意制造一些失誤,然後處罰造成這些過失的人,從而警示那些不服從者。警示是從反面來誘導士卒的。這是一種用嚴厲的處罰與兇險的後果來驅使士卒的手段。有的人說:這是調兵遣将之法。

【解讀】

“率數未服者以對敵”,這些沒有完全服從的士卒可能是剛招募進來的新兵,也有可能是剛收編的俘虜,或者也有可能是盟友派過來的援兵。“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說的是士卒不服管教,将領用小利收買他們,反而會使他們産生疑惑,因為不服管教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還有好處可得。那麼士卒就會想了:是不是軍令執行得不太嚴,是不是将領比較軟弱。士卒一旦産生這種疑惑,就更難管教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做事情一定要看具體情況,哪怕是給對方利益也要三思,因為給得不合時宜,其結果可能是花錢不讨好。

“于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這一句比較容易引起誤解,會被人理解成故意犯錯,然後嫁禍于人并嚴懲之。這樣的理解肯定是不對的,嫁禍于人會引起别人的不滿,一不小心弄巧成拙還會讓士卒對将領失望,導緻将領威信降低,失去軍心。合理的理解應該是:下屬做事犯了一些小失誤,将領發現後不僅不指出來幫助他更正,反而順着這些失誤故意犯下更大的失誤,出了問題後追查原因就查到這名下屬了,最後便可趁機嚴懲這名下屬以警示他人。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誘是告訴對方怎麼做才可以得到好處,它是正面誘導,是一種比較友好溫和的方式;警示是告訴對方怎麼做才可以避開危害,它是反面誘導,通常用嚴厲的懲罰來警示對方。因此二師父說:“此蓋以剛險驅之也。”兵家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這兩種手段。

罰可以有效地懲戒下屬,但若罰得不合适卻會引發矛盾,甚至激化矛盾,而間接警示這一手段具有罰的效果,卻又比罰溫和。此計以間接警示為手段來管治别人,既不需要撕破臉皮嚴懲對方,也不需要放下面子讨好對方,可謂高明,顯示出了兵家對人情事理的深刻把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