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茶馬古道,實際上就是一條地道的馬幫之路。茶馬古道最早起源于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古代戰争主力多是騎兵,馬就成了戰場上決定勝負的條件,而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将茶與糧食看成重要的生活必需品,這樣,西藏和川滇邊地區出産的騾馬、毛皮、藥材和川滇和内地出産的茶葉、布匹、鹽巴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川流不息,并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因此茶馬互市一直是曆代統治者所采取的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馬古道的主要幹線為青藏線、滇藏線、和川藏線。其中青藏線發展最早,開始于唐朝時期。滇藏線經過西雙版納、麗江、大理等地,已經過喜馬拉雅山運往印度等國,甚至更遠,是路線最遠的一條線路,而三條線路中,川藏線對後來的影響最大,也最為著名。
茶馬古道随着茶馬互市的制度興起而繁榮,盛于明清。從明朝開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早在宋元時期官府就與吐蕃等族開展茶馬貿易,但數量較少,所賣茶葉隻能供應當地少數民族食用。到了明朝以後政府規定于四川、陝西兩省分别接待雜甘思及西藏的入貢使團,而明朝使臣亦分别由四川、陝西入藏,其餘大部川茶,則由黎雅輸入西藏。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茶馬古道,一條與絲綢之路一樣在中華民族的孕育發展中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通道,已随現代文明的滌蕩而逐漸湮沒于曆史的塵埃中。但它的曆史與價值卻永遠熠熠生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