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莊周的《莊子·馬蹄》中有:“白玉不毀,孰為珪璋”的句子。意思是潔白的玉石若不剖開精心雕琢,哪能成為貴重的玉器呢?
王朝傑作品
其與《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漢書·董仲舒傳》的“常玉不琢,不成文章”意思相近,都在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否則即使有很好的本質,缺少必要的條件,也難以成材。
王朝傑作品
“玉不琢不成器”,講的是和氏璧的故事,意思是上等的美玉都需要人工的雕琢,方能體現其價值。
朱曉峰作品
而“常玉不璩,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是董仲舒說的話。該句典可解釋為:平常的玉不雕琢,就不會有好看的花紋;君子不學習,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
朱曉峰作品
玉器的雕琢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供古代皇親貴族使用,因而可以不惜工本,追求玉藝的完美。另一種就是通過雕刻來剔除玉的不完美,然後使之完美,這種雕刻往往在精不在多。
王清作品《孔子》
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砺,溫潤有方,這是自然賦予的藝術美,而匠心獨運、巧奪天工則是讓其承載藝術與文化的靈魂。
王清作品《孔子》
自然藝術與人為藝術,相輔相成,鑄就了美玉成為流芳百世的藏品。同時也承載着美的藝術表現以及源遠流長的文化内涵。迄今為止,無論是原石還是雕件,都成為了文人生活最雅緻的點綴。不得,讓人魂牽夢繞。得之,令人愛不釋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