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踏着皚皚白雪,來到張家口市張北縣考察調研并慰問困難群衆。而今,5年的時間過去了,張北縣認真貫徹落實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
2021年,全縣GDP完成130億元,财政收入增加到19.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5年名列全市前茅,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從國家級貧困縣一舉躍入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縣,蹚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崛起之路。
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鄉村振興全面起勢
去年,張北綠色蔬菜喜獲豐收,村民正忙着收獲娃娃菜。 河北日報通訊員 吳孟忱攝
張北縣是河北省和北京周邊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縣區之一,1994年被确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1年列入國家扶貧開發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片區縣,2013年底張北縣的貧困村有174個,貧困人口為90570人,2017年被确定為全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張北以決戰決勝之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縣成立25個工作專班、366個駐村工作隊,派出8249名幫扶責任人,盡銳出戰,投身扶貧一線。全縣累計投入專項扶貧整合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五包一”幫扶資金以及土地增減挂鈎交易用于扶農資金等各類扶貧資金75億元,以産業扶貧為支撐,精準施策。2019年,全縣199個貧困村、35639戶63180名貧困人口全部出列,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其中,建檔立卡工作被列為全國典型。
全縣村村通全面升級,村莊綠化達1萬餘畝,建成衛生廁所1萬餘座,建成美麗庭院和精品庭院近8萬座,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8%,新改農村電網840公裡,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初步建立。義合美新城4個安置社區全面落成,188個“空心村”的居民全部喜遷新居。
在張北,農村正呈現出産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鄉村發展新圖景。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
——傾力打造京津冀綠色發展新高地
阿裡巴巴廟灘二期數據中心項目。 河北日報通訊員 袁玉勤攝
“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的‘綠色電能’來自哪裡?來自河北張北。”前不久,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一句“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讓塞外小城張北“火出了圈”。
張北擁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是張家口市新能源開發的重點區域,可再生能源發展突飛猛進。截至去年底,全縣新能源裝機總規模達到801萬千瓦。新能源儲輸項目領域,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生産的綠電直供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向雄安輸送綠色電能;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為破解大規模新能源開發應用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範項目建成後将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同時,正在加速打造全省壩上地區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零部件制造及配套服務産業集群。
數字經濟實現從産業數字化到數字産業化的突破,雲計算産業基地服務器規模達到43萬台,建成京津冀數字經濟隆起帶。張北雲基地承擔着阿裡巴巴雲計算業務北方區域80%的流量,成為冬奧會提供數據傳輸的直接服務商。中國新能源互聯網總部基地落戶張北,阿裡客戶體驗中心、同城藝龍客服中心等一批項目落地,預計将實現稅收8億元。
據介紹,目前全縣項目建設呈現規模大、結構優、進度快的良好态勢,累計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66個,總投資突破1000億元大關,連續5年名列全市前茅,被《求是》雜志社評為“2021年度中國高質量發展十大示範縣市”。
每年80%以上财政資金用于民生
——解民生之憂,補民生短闆
中都草原附近的農家院多以蒙古包的形式呈現,極具特色。 河北日報通訊員 袁玉勤攝
“以後看病挂号不用排隊,直接打開這個App點這裡,就可以在家預約……”從去年10月份以來,想要到張北縣各醫院就診的患者,隻要打開“健康張北”App,就可進行網上預約挂号、線上繳費、報告查詢等一系列便民應用服務。2020年,張北縣多渠道籌措資金,投資2600餘萬元,建設了“互聯網 醫療健康”信息化項目。項目自建設以來,已覆蓋全縣5家縣級醫院、19家鄉鎮衛生院、333個村衛生室。百姓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縣域内就診一站式服務。
5年來,張北縣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改革發展成果實實在在惠及廣大群衆。民生投入累計達到142億元,每年保證80%以上的财政資金用于民生,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4%以内。全縣累計新建校舍8.7萬平方米,縣醫院新址一期工程竣工,中醫院新建公共衛生應急救治綜合樓,通過二級甲等評審驗收,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實現全覆蓋,“互聯網 醫療健康”項目實施,“四醫聯動”改革深入推進。
紮實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打造“四面環綠一帶水、半城景色半城商”的美麗宜居城市。城鎮化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城區面積、城區綠地、集中供熱面積、城市燃氣普及率和污水集中處理率不斷提高,環衛市場化和“數字城管”實現全覆蓋,城市管理日趨精細,城市承載能力持續增強。
5年來,張北逐漸成為壩上地區優質的教育中心和醫療中心。全縣辦學條件全面升級,教育資源不斷優化,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城市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再上台階,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醫保不斷完善,救治水平顯著提升,群衆就醫更加便捷。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不斷提升。(河北日報記者 李豔紅 通訊員 石炎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