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深圳的先行示範區

深圳的先行示範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16:34:48

深圳的先行示範區(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1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作為改革開放窗口的深圳特區,再度領受了新使命。

7月2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意見》強調:“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要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城市範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關于改革開放的新表述、新概念。不同于以往的“沿海開放城市”、“保稅區”、“自貿區”“先行示範區”等概念,深圳要建設的“先行示範區”,對标的不是具體的經濟和貿易制度變革功能,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宏大框架。

從這個對标可以看出,一波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将超越以往的改革開放浪潮,将在深圳再度掀起。

而解讀《意見》可以發現,在“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等關鍵句中,建設“先行示範區”的路線圖也已擘畫好。

“牢記戰略意圖”旨在強調改革開放橋頭堡作用

1980年黨中央創建深圳特區的戰略意圖,就是“殺出一條血路”,積累改革開放的經驗,以點帶面,促進全國經濟局面的好轉。

深圳近40年以來發展成績舉世矚目,表明以特區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的戰略意圖行之有效。

然而,改革開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形勢變化決定了改革開放的複雜性和長期性。在初始紅利已經釋放,改革開放逐漸步入深水區、攻堅區之時,深圳作為窗口,如何不滿足于成為“一線城市”的耀眼地位,繼續保持特區功能,擔當改革開放的橋頭兵,成為了新課題。

實際上,最高決策層也一直在關注這一問題。2015年1月,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就要求深圳“牢記使命、勇于擔當,進一步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去年時逢改革開放40周年,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赴廣東視察期間,又多次強調堅持改革開放。

去年12月26日,再次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這一重要批示,首次提出了“先行示範區”的新概念,明确了深圳如何擔當新時代改革開放尖兵的目标和路徑。

7月24日中央深改會第九次會議出台的《意見》,表明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方案已經成型,并得到了中央批準。

深圳的先行示範區(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2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創新驅動”不是單純經濟發展目标

《意見》要求,深圳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句話的關鍵在于“深入實施”,這四個字表明深圳要追求的不是單純的經濟發展目标。

深圳城市定位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在此定位下,深圳在高科技企業孵化、空間優化聚集、文化創新、人才引進方面已經多有動作。當下,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已被定為深圳創新的重中之重。

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僅包括行政審批環節的簡化、稅收政策的傾斜,更包括政治生态、社會治理等多方面的進步,這本來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應有之義。

進一步細分,黨建、民主法治建設、社會綜合治理能力、生态文明建設等都屬于要提升的事項。這意味着,深圳不僅在經濟發展戰略上要增強創新驅動,在執政能力、社會發展戰略上也要增強創新驅動。這實際上是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同義詞。事實上,深圳市今年提出的“十個先行示範”已經透露出了在上述各領域創新發展的端倪。

如果說,過去的深圳經驗主要是圍繞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的話,那麼,新的深圳經驗将圍繞着經濟、執政能力和社會發展這個更廣闊的領域探索和積累。這是對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全新探索,可以預想,深圳的新改革經驗一旦經過積累驗證,在今後,就從經濟領域改革開放的窗口,上升為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改革窗口。

粵港澳大灣區是擴大改革容量的抓手

《意見》強調,深圳在建設先行示範區時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所謂重大機遇,既是指擴大經濟發展的容量,同時也可以擴大改革的容量。

粵港澳三個地區有兩種制度,三個法制和關稅區,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異。要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大灣區内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生産要素的便捷流動,把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徹底整合并解放出來,疏通制度和體制差異是前提。對于内地九市而言,隻有通過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才能控制并降低與港澳的體制差異造成的溢出成本。

從這個角度講,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深圳等内地九市的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的外部性壓力,也為深圳擴大改革容量提供了新的抓手。以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為目标,改善優化制度環境,不僅有助于解決深圳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産業用地匮乏、人才吸引力不足等發展中繼的瓶頸問題,而且可以為今後全國範圍的制度層面改革積累經驗。

反過來,深圳等内地九市的制度改革紅利一旦釋放,也可以為今後港澳兩區優化産業鍊條、拓寬發展路徑提供新戰略空間。

可以說,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新概念裡,蘊含着擴大改革容量、提高城市治理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促進區域融合等多篇大文章。

寫好這些文章,需要喚醒當年“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和決心。在主持中央深改會時強調:“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這是過去深圳奇迹之所以出現的關鍵,也是今天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關鍵所在。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狄宣亞 校對 李世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