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飄書香,正是讀書好時節。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又稱“世界圖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正式确定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全稱)。以“世界讀書日”為代表的每一個讀書的日子,讓大家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和求知的益處。這個獨樹一幟、墨香洋溢的節日随着時代的發展進步而聲譽日隆,給人們帶來了持續不斷的清新雅緻的讀書之風。
王深銘 攝
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元·翁森《四時讀書樂•春》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知識改變命運,從來不是一句空話。你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增長的涵養,會一點一滴地滋養你、改變你,讓你獲得沖破阻礙的力量。腹有詩書,腳下自會有路。
史上著名的勸勉讀書之詩
《勸學》
唐·顔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麥健聰 攝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從這句中可以看出,詩人讀書入神,每天都過得緊張而充實,全然忘記了時間。我們應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知識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為充實和豐富自己,應十分珍惜時間才是。
西江1号 攝
《金縷衣》
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單調,回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
許慶彬 攝
《勸學詩》
唐·韓愈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短短二十個字,講了很多讀書的道理,書要多讀,還要多思,要真正明白書中的道理,讀書不能滿足,要學以緻用,要重實踐。
李顯才 攝
《勵學篇》
宋真宗 趙恒
富家不用買良田,
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
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
書中自有顔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随,
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
六經勤向窗前讀。
趙匡胤以陳橋兵變,得開大宋皇朝,他心身警惕,于是制定了一個重要的國策,貶抑武人參政,建立一個士大夫政治制度,全國地方長官一律任用文臣,朝廷為實行既定國策,就必須一方面廣開讀書人登仕的途徑,一方面竭力提倡讀書的風氣。趙恒寫下了這首有名的詩篇。
李顯才 攝
《勸學詩》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于自警。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嚴國明 攝
《書院》
宋·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這首詩的意思是勤奮讀書如農夫種地,勤勞懶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讀書有了知識,就等于在農業上有了大豐收。
吳勇強 攝
《讀書》
宋·陸九淵
讀書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
切身須要急思量。
這首詩選自《陸象山語錄》,陸象山即陸九淵,是一位宋儒理學的代表人物。他對讀書問題見解頗多,以上這首詩就表明了他的一種讀書方法。陸九淵的意思是說,讀書不要性急,火急火燎地死摳住一處不放,僵在那裡,越急于弄懂,可能越不容易弄懂。
采用涵泳法讀書,不僅能從書中吸取知識的營養,而且還可陶冶自己的性情。
讀書作為生命的需求,作為一種修身養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為一項淨化、豐富、擴展人生的崇高事業,讀書當然有境界,而且還有四種境界。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莫偉濱 攝
讀書,要靜心而讀,守住心靈深處的甯靜和純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獨,要潛心鑄劍,專心緻志,聚精會神,心無旁鹜。
柳宗元詩雲:“真源了無取,妄迹世所逐”、“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裡,小橋流水,白雲悠悠,在樹蔭下,就是一本書,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讀起來,你感到是那樣的清靜,那樣的優雅;
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闌人靜、萬籁俱寂,在書房裡,就是一本書,一個人,一盞孤燈,手不釋卷,你又覺得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惬意。
這是一種“闆凳甘坐十年冷”的讀書境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航記 攝
讀書不僅要坐下來,還要能讀進去。書間如夢,一尊還酹明月。
書讀進去了,就會沉醉其中,廢寝忘食,樂而忘憂,真可謂時光現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閱遍人間春色,人與書就會融為一體。
這是一種“書人合一”的讀書境界。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伍尚慧攝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書本中。
書籍猶如巍峨的高山,綿延不盡,讀書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高屋建瓴,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會無限寬闊,顯示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宏偉的氣魄。
這是一種超越自我、超越現實、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讓我們的心靈在讀書中升華自由之境。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此乃第四境也。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人生有限,學海無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無止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讀書到最後,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識的博大精深,要畢生踐履,求精圖新,倡導一種不斷攀登、永遠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航記 攝
終身學習,把讀書作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靈魂中去,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麥健聰 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讀綿綿無絕期。
這是一種“時人合一”的超越空間的至遠至臻的境界。
麥健聰 攝
◆ 文字來源:人民日報 明倫書院
◆ 編輯: 麥健聰
◆ 二審: 莫若琪
◆ 三審: 龍愛文
醉美落羽杉換“新裝”,周末霸屏朋友圈的機會來了!
肇慶:文明城市年度測評地市排名全國第十、全省第一!
景區門口即可辦理“星湖卡”!一卡在手,星湖任你遊!
喜歡就獎勵美美一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