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 8 Pro 是一款出色的一加手機,這款手機讓人幾乎挑不出毛病,該完善的地方基本都完善了,去年在一加 7 Pro 身上的問題,也在這款新機上得到解決。
但一加 8 Pro 的定價也随着手機升級而上漲,Pro 系列定價基準線從去年的 4599 元升到 5399 元起。
個中原因,除了用上 5G 技術,更好的機身材質、工藝、屏幕用料、配置升級、功能增添,都是讓手機成本和定價增加的主要因素。
在 Pro 系列摸到 5000 元定價線後,标準的數字系列則接過了棒子,成為幫助一加守住 4000 元價位段的機型。
出于要和 Pro 系列拉開定位和定價,一加 8 無論是設計、配置都沒有一加 8 Pro 來得激進,甚至還會讓人感覺「這隻不過是一台普通手機」。
但正因如此,在過去一周的體驗中,我反而覺得它是一台表現純粹的手機。
它沒有用很多高深的技術名詞,也各種奇怪的定語去吸引你注意,但作為一塊定價不到四千塊的産品,同類有的它基本都有了,而且不差。
如果你有看過我們之前的一加 8 Pro 評測,會留意到我們之前評測的是「黑鏡」版的手機,這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黑色加玻璃搭配。
▲「黑鏡」版一加 8 Pro
但這次我評測的一加 8 比較特别,兩台評測機分别是「青空」和「銀翼」。
青空算是這次一加 8 系列的主打色,而銀翼則是一加 8 的專屬配色,與之對應的是一加 8 Pro 的「藍調」,但銀翼的工藝是全部配色中工藝最複雜、成本最高的一個。
▲「銀翼」與「青空」配色的一加 8
一加 8 的機身參數和一加 8 Pro 對比不是差很多,兩者在長寬高方面都隻是相差 5 毫米内,但是将一加 8 拿在手上會明顯感覺舒服許多,至少我個人和身邊兩位同事都有這麼一種感覺。
這或許是因為手機沒有 Pro 那麼長和大,比例更寬、更扁的機身能更貼合手掌,也或許是因為手機輕了 19 克,它隻有 180 克。
将一加 8 拿在手上,第一感覺會覺得它很輕,然後手指撫摸表面會感覺磨砂表層很舒服,最後會給人一種「剛好能拿穩」的手感,這種感覺也同時能轉化成讓手機裸奔的信心。
而「裸奔」,正好能體現出兩台一加 8 的異同。
青空和銀翼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色彩,青空是介乎于綠色和湖水藍之間,風格大膽張揚,特别之處在于用這種顔色的廠商沒有幾家,所以能讓人一眼就能認出它。
與之不同的銀翼則是在诠釋另一種能讓人細品的配色,正面看它隻是普通的鏡面灰色,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紫色的,可實際上它是多色漸變,在不同的角度能看到四種不同的顔色,其中能說出名字的,就有紫、金、紅、藍幾種。
不過除了肉眼所見的色彩,兩款一加 8 也在觸感上也有着不一樣的處理。
青空所用的是當下大熱的 AG 磨砂玻璃,雖說我們早在去年的一加 7 Pro 就已經見過 AG 加工,但 AG 磨砂也如同玻璃透光一樣有着自己的講究。
這次一加 8 系列所用的是第五代 AG 工藝,玻璃「霧度」标準是 64%-82%,對比去年一加 7T 所用的第四代 AG,這次一加 8 系列的玻璃霧度更大,但是這點變化我們通過肉眼很難看出來,得需要用手去摸。
如果用 iPhone 11 Pro 和一加 8 對比,會發現一加 8 的顆粒感明顯更少一些,接近于我們平時在其他電子産品上所摸到的類膚材質。
青空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配色,但這次一加 8 的尺寸和 AG 磨砂是我喜歡的手感,倘若一加未來推出 AG 磨砂+深灰色的版本,我想我會忍不住買一台自用。
在一加 8 的發布會中,一加曾提到過銀翼配色是一加 8 全色系中工藝最複雜的配色,這甚至使得該版本隻有一家工廠肯承接加工,因而使得銀翼版不僅上市時間比其餘配色要遲,而且也是有限存量。
和青空所用的 AG 磨砂不同,銀翼版的後蓋是一塊光滑的玻璃,在成為手機後蓋前,這塊玻璃沒有被進行任何霧化加工,也沒有任何顔色,因此玻璃便需要鍍膜着色。
▲OC0 防碎加工大緻原理(畫工不是很了得,請見諒)
但漸變色的鍍膜色彩跨度較大,比如從紫變成紅、從金變成紫,這樣也就增加了玻璃鍍膜工序而難度,抑制了每塊漸變色後蓋的産能。
一加這次在銀翼版所用的 OC0 技術,它不是一種鍍膜着色技術,而是增加玻璃強度的塗層。它的作用是抵消鍍膜給玻璃所帶來的内應力,以此加強鍍膜着色後玻璃的堅硬度,減少意外摔落、被重壓時後蓋破碎的意外。既然玻璃變得堅固了,那麼自然也能實現更複雜的個性化加工。
不過我不是很清楚一加在加工銀翼版後蓋時有哪些工序,這畢竟是人家的商業秘密,但從以往同類技術的産品看,漸變色後蓋的成品率,應該是影響銀翼版産能的關鍵因素之一。
▲ 一加 8 的相機沒有 Pro 凸起這麼明顯,但依然容易和桌面摩擦
值得一提的是,自我從拆開銀翼版一加 8 的包裝開始,這台手機給我的手感就一直很潤滑,不像其他鏡面玻璃後蓋那樣很澀。
個人猜測一加可能也對後蓋表面做了特别加工,使這塊玻璃後蓋手感變得潤滑。
然而即便如此,銀翼版的後蓋也難免成為「指紋收集器」的命運,若是我裝上保護殼,這種獨特的配色風采就會自動打半折。
所以在這個手汗淋漓的夏天,為了給大家看到銀翼一加 8 最好的一面,我唯一的辦法是每隔段時間,就掏出鏡布擦一下手機。
在了解過一加 8 Pro 的屏幕後,回頭來看一加 8 的這塊屏幕,會發現除了屏幕尺寸上有變化外,屏幕的配置也簡化了不少。
▲ 左:一加 8 Pro,右:一加 8
從一加官網給出的對比數據看,一加 8 的屏幕雖然也是曲面屏,但屏幕曲率并沒有一加 8 Pro 那樣接近于垂直,因此屏幕和中框之間依然還留有較明顯的縫隙。
而這些縫隙也使得一加 8 的正面有明顯的四邊包裹,不像 Pro 機型那樣幾乎隻剩上下兩邊。
至于分辨率、刷新率這兩方面,一加 8 的這塊屏幕也下調到了當前旗艦常用的 2400 X 1080 分辨率、90Hz 刷新率, 觸控采樣率也調整到 180Hz。
這些屏幕規格上的減配,個人猜測一方面可能是源于成本上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手機續航着想,因為一加 8 的電池比一加 8 Pro 更小了。
▲左:一加 8 Pro,右:一加 8. 圖片來自:一加官網
而在屏幕功能方面,用于自動調節畫面色彩的「鮮明視效 Pro」變成了「鮮明視效」,基于 MEMC 的「視頻高幀率模式」、基于色溫傳感器的「舒适顯示」則都不包含在一加 8 這塊屏幕内。
它隻保留了閱讀模式、夜間模式、鮮明視效三項功能。
單從以上的參數對比看,一加 8 的屏幕确實比一加 8 Pro 要簡化不少,不過它雖是簡化,但不簡陋,該保留的配置都基本保留了下來。
像 4096 級的亮度調節、sRGB 和 P3 色域顯示、HDR10 這塊屏幕都能支持,這些看似不那麼起眼的技術,實際上都是幫助這塊屏幕取得 DisplayMate A 評分的關鍵所在。
至于 90Hz 刷新率夠不夠用,我覺得大可不必在這方便擔心太多,更不要因為 90Hz 比 120Hz 數值小而直接否決這款手機。
其實與其在參數上做比較,倒不如根據實際體驗來評判一款産品,90Hz 雖不如 120Hz 高,但對比普通的 60Hz 也是能有明顯的提升感知。
加上氫 OS 的交互本身也很流暢,在高刷新率屏裡,UI 滑動、交互觸控就變得更加順滑,這些我們早在一加 7 Pro 就已經體驗過了。
綜合來看,一加 8 這塊屏幕雖然參數上不會給人太大驚喜,但它仍然能通過高刷新率、色彩、亮度調校幾項優勢證明和其他屏幕的差距。隻是因為有了 Pro 那塊更先進的屏幕作對比,一加 8 這塊屏幕便顯得中庸一些。
為了保障手機續航,一加 8 的 90Hz 機制同樣采用系統動态自适應調配刷新率顯示。
具體到實際應用,刷微博的時候,90Hz 會介入增強滑動流暢度;播放 60Hz 的視頻時,系統會關閉 90Hz,減少屏幕功耗,由于沒有太多細節功能,屏幕設置也就相對簡單易懂。
一加 8 的後置相機開孔沒有一加 8 Pro 那麼多,這一部分由三枚鏡頭組成,主攝是我們熟知的 4800 萬像素傳感器,也就是一加 7T Pro 同款的 IMX586。
其餘兩枚分别是超廣角鏡頭、微距鏡頭,但一加 8 沒有像 Pro 機型那樣将 IMX586 用在超廣角相機裡,而是繼續将 IMX481 用在這款新機裡 。
在評測這台手機時,我經曆了兩次系統版本更新,第一個版本是工程機系統,相機在微距拍攝時焦外表現偏硬。
到了第二次更新,焦外畫面素質得到改善,焦外明顯比之前更加自然順眼。
IMX586 這款傳感器已經不是首次在一加手機出現,按理說一加對它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調校方法。
從樣張看,相機在白天的表現不錯,主體風格偏自然真實,在面對建築線條、白雲邊緣時,高銳度畫質使得這些細節都清晰可見。
▲ 普通日間室内拍攝
▲普通日間室外拍攝
▲ 黃昏自動 HDR 模式
但由于沒有配備長焦鏡頭,一加 8 是通過畫面裁切完成 2X 變焦,數碼變焦段最高 10 倍,在拍攝遠景物體時,畫面和配備長焦鏡頭的手機對比,不免有點吃虧。
▲ 2X 變焦依然能有清晰畫面記錄,但繼續數碼變焦會造成畫質明顯損失
夜景部分一加 8 表現也不錯,即使是在明暗光線差距較大的場景,最終也能依靠算法将畫面全局調整回來。
比如下面拍攝星巴克店鋪的樣張,黑夜背景和建築上的燈光有着明顯的光線差異,如果對焦點是高亮區域,那麼黑夜部分就會變黑,反之就是建築部分曝光過猛。
相機系統在這則是通過算法将畫面高光壓低,在顯出深藍色夜空、建築燈光的同時,也将磚塊的線條細節也呈現出來。
同樣地,在拍攝下面這張樣張時樹蔭和燈光也形成了較大的光暗差異,這裡能看到系統也采用同樣的手法來提升夜間成片率。
不過,我在一加 8 也遇到了一加 8 Pro 夜景拍照時曝光不穩定問題,這讓我在一些光線複雜的環境下,仍需要手動去調節畫面亮度。
超廣角鏡頭參數一般,但最終成像表現還不錯,用于拍拍風景、記錄生活,這個超廣角的畫面素質也夠用了。
▲ 使用超廣角相機拍攝
▲使用超廣角相機拍攝
▲使用超廣角相機拍攝
在評測相機時,我還留意到一個細節,在相機錄制視頻時,超廣角到廣角鏡頭之間的切換不會有明顯的頓挫感,整個變焦過程幾乎不會出現卡畫面或者很不自然的鏡頭切換。
另外,一加 8 同樣也能支持 30/60fps 的 4K 畫質拍攝,但在視頻功能中,一加 8 少了 3-HDR 視頻(超級逆光視頻)功能和視頻錄音變焦。
不過這些功能都不會給視頻拍攝帶來太大影響,隻是為了相機在極端使用場景下有更好的拍攝素質而已。
一加 8 和一加 8 Pro 的配置幾乎相同,唯一區别隻有内存規格一項(一加 8:LPDDR4X;一加 8 Pro:LPDDR5),因此這次我将測試重心放到能體現兩者差異的續航上,不再另外進行性能測試。
關于手機的性能跑分,可以參考我們之前評測一加 8 Pro 的跑分成績:
相比于一加 8 Pro,一加 8 的機身更小更薄,因而它的電池隻是目前作為 5G 手機基準線的 4300mAh,在當下雲雲 5G 手機中,這個電池容量不算大。
老實說,剛開始我是比較擔心手機的亮屏時間能否超過 5 小時,畢竟這是 5G 手機,而且也是高刷新率屏的 5G 手機。
但我忽視了高刷新率是動态調節,不是全局開啟,所以在我們用手機時,系統在也在不經意間偷偷省電。
最後,我在 90Hz 刷新率、50% 屏幕亮度、5G / Wi-Fi 混用條件下,以相機、微博、微信三項為主要功能,手機亮屏時間達到 5 小時 53 分鐘,此時電池剩餘 10%。
若是加入遊戲運行,手機的亮屏時間大約在 4.5-5 小時;而當我将屏幕刷新率切換到 60Hz,手機亮屏時間能達到 6 小時以上,接近 7 小時。
換言之,一加 8 的電池雖然沒有一加 8 Pro 那麼大,但實際并沒有因為電池容量小而影響續航表現,接近 6 小時的亮屏時間,對于一款有高刷新率屏和 5G 的手機來說,算是個不錯的成績,這意味着手機充電一次,就能滿足至少 12 小時使用。
一加 8 沒有配備無線充電,但它在有線充電方面規格和 Pro 機型一緻,都是 30W 的 Warp 閃充。
我從 8% 開始充電,30 分鐘後手機已經有 75% 的電量,效率很高。此時若是沒有特别設置,到 80% 時手機會自動進入「充電優化」,暫停繼續充電,從而延長電池壽命。
在我關閉功能後,手機從 8-100% 電量總耗時 47 分鐘(對比一加 8 Pro 為 53 分鐘),由于電池相比 Pro 機型較小,在同樣功率的充電器下,一加 8 略有時間優勢。
在一加 8 系列上架後,一加 7T Pro 從原來的 4599 元調整到 3999 元,相當于是一加 8 的起售價。
然而,當新手機和老旗艦出現在同一價位時,不免也會讓人産生選擇難題:去年的旗艦,今年的新機,怎麼選?
其實在我撰寫這段文字前,我曾在一加官網核對了兩次參數,發現這兩款手機之間,有個頗為有趣的細節,一加 8 有的,一加 7T Pro 不一定有;一加 7T Pro 有的,一加 8 也不一定有。
它們之間不是誰能取代誰,而是恰好形成了互補,在同樣的價格中,提供了兩種滿足不同需求的選擇。
一加 7T Pro 作為去年的旗艦,它是以一加在去年的最高水準打造,諸如 2K 分辨率屏幕、90Hz 刷新率、3 倍混合變焦、全系 256GB 存儲,這些在今天都屬于主流的配置,使得這款舊旗艦在今年也不顯落伍。
單從體驗看,一加 7T Pro 依然是一台體驗流暢的旗艦手機,盡管它的 SoC 已經不是最新最強,但僅有一代的落差,并不會給使用帶來太大影響。
甚至乎,我曾見到身邊有朋友還在用幾年前的一加 6T。信不信由你,這台誕生于 2018 年的手機,至今運行起來仍「健步如飛」。
調整到 3999 元的一加 7T Pro 無疑是一個配置強勁、經濟的氫 OS 系統運行平台,同樣在去年拿到 DisplayMate A 評分的屏幕、性能、存儲空間、相機組合,使它青春依舊。
若是不介意它最高隻支持 4G 網絡、超過 200 克的重量,那麼一加 7T Pro 是你當前可以放心選的四千元級手機。
當然,同樣價格的一加 8 對比一加 7T Pro 優勢也有不少,除手感是真的爽的第五代 AG 磨砂機身外,輕且薄的機身、性能更強的骁龍 865、更大的電池容量都是一加 8 超越前輩的地方。
最為關鍵的,還有對 5G 網絡的支持,盡管 5G 暫時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但按照一加 8 的配置,它的産品壽命至少有 1-2 年。
從長遠考慮,一加 8 的網絡适配能力峰值更高,便于未來從 4G 到 5G 後繼續使用,這意味着在未來換上 5G 套餐後,你不需要淘汰它。
不過一加 8 本質上不是和一加 7T Pro 平級的産品,它是 7T 的叠代産品才對。
所以在綜合規格上,它雖然能完全超越一加 7T,但沒有完全超越 7T Pro,像 1080P 屏幕、沒有專用的長焦鏡頭等等。這些舊旗艦比新手機更好的配置,其實也是拉開兩款同價位産品差距的手法,在消費量較大的四千元定價中,滿足兩種不同需求的用戶。
而更為關鍵的,是它仍然還能保持在 4000 元價位段,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市場又多了一款入手門檻較低的 5G 高性能手機可選;而對于一加而言,則是在一加 8 Pro 朝向更高定價的同時,仍然能用一加 8 守住更親民的價格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