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案兩例
一、發熱咽痛齒痛口瘡案
5月12日,女,22歲,兩天前因多食辛辣後出現發熱,38度多,最高39℃以上。第一天出現血尿,灼熱感,經醫院輸液服用消炎藥後血尿消失。服用感冒靈、柴胡口服液、小柴胡顆粒、布洛芬等仍高熱不退,時而怕冷。現症見,發熱39℃,時而惡寒,不欲飲食,咽喉膿腫疼痛,智齒發炎疼痛,口腔潰瘍。舌質偏紅,苔黃膩。
辨證:邪伏少陽,熱毒蘊結。
方藥:小柴胡加石膏湯加味。
金銀花30g,連翹30g,北柴胡40g,黃芩15g,清半夏30g,黨參20g,生甘草20g,生石膏40g,桔梗15g,茯苓30g,白茅根30g,生姜10g,大棗5g。三劑,水煎服,日一劑,分溫二服。
服藥一劑,體溫退至36.8℃,咽喉也幾乎不痛了,隻剩下牙的問題。囑繼續服完,和解少陽、清洩陽明胃熱,牙齒疼痛也會好轉。
按語:
患者發熱,不欲飲食,邪已入少陽。咽喉腫痛,牙齒疼痛,口腔潰瘍提示陽明熱毒上炎。大方向已定,正是少陽陽明合病的小柴胡加石膏湯證。
患者咽喉口腔紅腫熱痛,加銀花、連翹清熱解毒,且有辛涼解表退熱之功。
合桔梗甘草湯利咽止痛,咽喉腫痛有化膿之勢,桔梗又可排膿。
舌苔黃膩,濕郁化熱,濕不化則熱難退,且發熱第一天有小便灼熱,血尿之象,故加茯苓、白茅根,化濕利尿通淋止血。
方證相合病機緊扣,取得一劑知已的效果。小柴胡湯用于發熱,柴胡須重用。苔黃膩,咽痛,不可因于熱而懼用半夏,苔膩正是半夏指征,量輕難顯速效。關于半夏炮制品應用,一般治胃用姜半夏,治咽喉用清半夏,治失眠用法半夏。
二、經期感冒發熱案
2021年5月14日,女,21歲,兩天前正值經期,受風受涼後感冒發熱,體溫38度左右,伴頭痛。現症見發熱37.8℃~38℃,頭痛,惡寒,汗少,不欲飲食,口渴。現月經第四天了,此次月經量少,色變黑。脈浮數,舌苔白膩。
辨證:太陽少陽陽明合病。
方藥:葛根湯合小柴胡加石膏湯加味。
葛根30g,麻黃20g,桂枝15g,白芍15g,柴胡30g,黃芩12g,半夏20g,黨參15g,甘草15g,生石膏30g,當歸15g,生姜5片,大棗3枚。三劑,水煎服,日一劑,分溫三服。
服藥一劑,說今天好了,已經不燒了。
按語:
經期感冒,讓我想到之前看診過的一個女生,因月經期間洗涼水澡,第二天月經量突然變少,色變黑。
《傷寒論》有“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适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婦人行經期間,胞宮通于外,身體抵抗力下降,這時受涼受風,外邪直中胞宮。經量少,色變黑。這應該是血結的體現了。
患者發熱惡寒,汗少,為太陽病麻黃類方證。因伴有頭痛,太陽頭痛可看做項背強幾幾的延伸,故選用葛根湯。發熱,不欲飲食,提示邪入少陽,又恰逢經期;口渴屬陽明,石膏藥證。故用小柴胡加石膏湯。兩方合用疏解太陽之表,清解少陽陽明邪熱。加一當歸,于經期活血通經,助祛胞宮之邪。
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一劑效顯。葛根湯可用于閉經,于平時惡寒無汗之人,取提壺揭蓋之理。同理,在經期感冒時,惡寒無汗,此方更有解表通經雙層功效。配合小柴胡、四物湯等,有不錯療效。一定是有是證,用是方!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請關注公衆号 藥之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