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的方向和選擇?●當下一些作品缺乏直面現實的力量,就在于其失去了現實主義那種踴躍向整個世界發言的雄心,在于創作視野中沒有國家民族的大義,沒有對民衆命運的牽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現實主義的方向和選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當下一些作品缺乏直面現實的力量,就在于其失去了現實主義那種踴躍向整個世界發言的雄心,在于創作視野中沒有國家民族的大義,沒有對民衆命運的牽挂
●一些作品達不到現實主義的高度,不在于立意不高,而在于沒有立足于具體而微的表達,沒有從大地上的一縷縷晨霧、斜陽寫起,沒有翻開生活的褶皺一探究竟
●文藝創作缺“高峰”,不單單指藝術高峰的缺乏,也包括“真實”的缺乏、思想價值高度的缺乏
●真正的現實主義大家不在個人偏見的泥淖裡打轉,而是突破思想局限,以宏闊的視野概括社會生活,進行藝術的升華,引領人們思考
古今中外文藝家的長期實踐,使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與精神氣質被廣為認可,這種認可不是靠外部力量強加的。如果人們愛上一部關注現實、情懷博大、具有強大藝術說服力的作品,為作品中那些可愛或可憎的人物命運牽腸挂肚,多半會情不自禁地說作家藝術家取得了現實主義的偉大勝利,或說現實主義成就了作家藝術家。現實主義一直在發展中豐富,它與任何一種創作方法一樣,在接受着時間和實踐的考驗。對現實主義而言,隻不過因為存在時間長,經受的檢驗就格外多,但在贊揚和質疑、擁護和反對中,反而不斷增添着藝術的光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與文藝史上的巅峰之作一道,分享着人類精神創造的無上榮耀。對文藝創作目前存在的問題,文藝界自身和文藝受衆是清楚的。在文藝創作多元多樣的當今時代,具體落實在創作環節上,要想推出更多好作品,實現由“高原”向“高峰”的轉變,就必須堅守和發展現實主義精神,回到對文藝規律的遵循,回到對現實主義基本法則的重新強化上來,這包括如何增強現實主義的勇氣、如何處理好自我與客觀的關系,乃至如何處理好大與小、虛與實的關系等。
格局的大與“小”
創作的格局決定着創作的水平。格局小,力量就弱;格局大,就能夠深入人心。格局來自胸懷,與視野密切相關。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從中外文學史看,無論是巴爾紮克、狄更斯、托爾斯泰,還是司馬遷、杜甫、曹雪芹,古今中外文學巨匠的共同特征,都具有對社會生活的強大包容、涵蓋能力,這些作家對“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巴爾紮克作為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其《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通過1812年衛國戰争,把衆多人物與事件組織到一起,描寫了俄國社會整整一個時代。托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的一家》則有歐洲文明百科全書之稱。路遙《平凡的世界》所提供的上世紀80年代城鄉廣闊的社會生活,至今讓人刻骨銘心。偉大作家藝術家通過自己的創作為人類所提供的,是對世間萬物的觀察,這需要有一種胸懷曆史和現實的大志向。任何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藝術家都不可能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牢籠裡,偉大的作家藝術家首先需要心裡有他人,需要胸懷一個完整的外部世界,需要惦念世間風雲。他們對他人命運滿懷悲憫,往往是為世間發生的一切熱淚盈眶的人,他們心裡裝着整個宇宙,因而心裡就容不下功利的盤算,進而看得更遠、更開闊,更有可能“永遠為地平線上的天際所無限吸引”。
當下一些作品缺乏直面現實的力量,就在于失去了現實主義那種踴躍向整個世界發言的雄心,在于創作視野中沒有國家民族的大義,沒有對民衆命運的牽挂。創作者沒有大的志向,為私利所困擾,為個人欲望所左右,失去了以創作囊括現實所有一切豐富性的勇氣,作品就容易陷于瑣碎和平庸。
但同時,偉大的現實主義經典之所以與假大空、概念化、抽象化勢不兩立,還在于能夠在具體創作中落“小”。恩格斯談到巴爾紮克時說他“彙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曆史,我從這裡,甚至在經濟細節方面所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曆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肯定的就是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對現實生活具體而微的描寫,推崇的就是在藝術上落小落細的可貴質地。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總是能夠讓思想從細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通過對人的生存、對一切情感的細枝末節進行“事無巨細”的描繪,以足夠豐沛的生活原貌表達對社會的認識。
真正的現實主義大家是生活細節的收集者,是鬥轉星移、花開鳥鳴、魚遊鷹翔的熱心觀察者,他們熱愛泥土河流、窮街陋巷,在别人忽略的地方開掘出題材的富礦,在作品中建造起細節的迷宮,讓人性的多棱鏡發出光彩。歌德說,“我們的發展要歸功于廣大世界千絲萬縷的影響,從這些影響中,我們吸收我們能吸收的和對我們有用的那一部分”。對于這個過于古老的世界,現實主義作家永遠保持敏銳熱忱的好奇,在建造藝術大廈的時候,确保運用的不是空疏的理念,而是偉大的細節。
現在不少作品達不到現實主義的高度,更多的時候可能不在于選材不好、立意不高、志向不大,而在于沒有立足于具體而微的表達,沒有從大地上的一縷縷晨霧、斜陽寫起,沒有從生活的具體氣息、人的具體步态落筆,沒有翻開生活的褶皺一探究竟。這樣的作品即使書名被記住了,但沒有一個細節能留在人的頭腦中,更談不上有助于豐富人們的内心世界、提高人們的精神力量。
氣質的實與“虛”
現實主義強調忠實于現實生活,需要作家藝術家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反映現實,但更強調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社會曆史規律,以理想照亮現實,啟迪人、引領人。當前文藝創作有“高原”缺“高峰”,不單單指藝術高峰的缺乏,也包括“真實”的缺乏、思想價值高度的缺乏。鑄造民族靈魂也好,點亮國民精神燈火也罷,靠的是通過對社會曆史規律的把握來感染人,靠的是有助于啟示人們注意生活的法則,進而思考時代和民族的命運走向。現實主義的“實”常常表現為直面現實存在的複雜性矛盾性,對社會進行由表及裡的調查、探究,現實主義的“實”是冷峻地解剖生活,目光如炬地見他人之未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目前不少作品引不起社會的關注,在于多是浮光掠影地描寫現實表層,沒有觸摸社會進步發展、時代前行上升的真正脈搏,沒有捕捉到變革中人心向上的深層律動,因而不免陷入庸俗化,流于表面化,難說有真情實感,難為社會提供有益的精神價值。究其原因是創作者沒有深刻理解現實主義的精髓,沒有學到撥開社會曆史迷霧的真經,導緻對重大社會問題的失語,自然不會産生強大的社會效應。
此外,現實主義更講究藝術的升華和理想的照耀。托爾斯泰曾說:“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文藝之所以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長,在于能夠樹立标尺、指明理想,由對社會“實”的感性描寫上升到精神層面之“虛”,由現實落筆,再超拔于現實之上,照耀心靈,啟發智慧。人們之所以認為作家藝術家的工作不是手藝、不是職業,而是一種使命,就是因為他們具有提升人們對社會曆史認識的本領,人們推崇的正是文藝化腐朽為神奇,将生活經驗上升為精神啟示力量的深刻擔當。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文藝創作“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強調的就是作家藝術家要以靈動的藝術創造,将自己對世界的獨特思考表達出來,揭示規律和本質。社會生活往往是多面的、蕪雜的,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裡,更需要理想的燭照。真正的現實主義大家從不在個人偏見的泥淖裡打轉,而是突破思想局限,以宏闊的視野概括社會生活,進行藝術的升華、對生活進行冷峻無私的提煉,以飛升于世俗之上的幻想力,以對未來的浪漫理想,引領人們的思考。作家孫犁曾經說過:“文學作品,成功與否,有無力量,不在你描寫了什麼事物,而在你感受到了什麼事物,認識理解了什麼事物。”現在不少作品克隆模仿、注水堆砌,或依賴網絡新聞吸引眼球、庸俗媚俗,談不上藝術升華和審美價值,就是因為偏離了現實主義軌道,失去了藝術的穿透力。
現實主義的深化與發展事關文藝的未來。要營造良好氛圍,對創作者而言,要像許多前輩所倡導的那樣,處理好萬裡與萬卷的關系,要勇于投身時代浪潮,俯身觸摸現實生活,傾聽萬衆心聲;要勤于轉益多師、廣泛吸收借鑒;要打開文化視野,提高認識水平,增強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及開掘現實生活本質的能力,在藝術突破上孜孜以求。
(作者為《文藝報》總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