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校教育規劃課題申報書範文?徐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1年度個人課題(2),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省高校教育規劃課題申報書範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徐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1年度個人課題(2)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自主提問的策略研究”
研 究 報 告
(接上文)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和重點
(一)課題研究主要目标
1、探索出一套能激起學生能對預知内容,通過思考而提出欲解決問題的基本操作策略。
2、培養學生立在數學觀角養成愛提問的良好習慣。
(二)課題研究主要内容
1、改變本地小學數學課堂,老師單一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現狀。
2、尋求激起學生針對欲知學習内容,提出有價值問題的策略。
(三)課題研究主要思路
1. 學習《數學課程标準》将課标精神内化,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2. 充分閱讀《自主學習》(靳玉樂 編),利用其中心内涵,充實自己的教學理論。
3. 及時進行教學正思,總結出課堂教學中點滴的成功之處,上升歸咎為學生自主 提問的策略。
(四)課題研究重點:
1、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研究
2、引導學生對自己提出問題進行深入探索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訪談、調查,分析學生不提出問題或提不出問題的原因。
2、行動研究法:在實施教學中,邊研究邊實踐,促使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經驗檢驗法:歸納、檢測、論證,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據課題“申請書”為藍本,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本人在“九五”、“十五”期間參與市規劃立項課題的研究,“十一五”期間主持市規劃立項課題《變課本數學為生活數學實驗研究》并且順利結題,正因為如此,該個人課題的研究方案按大課題的方案進行設計,這樣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思考該課題的内涵,在該方案中主要從課題産生的背景、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研究目标、内容、思路、研究過程、研究方法、主要觀點及創新之處、研究成果、完成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共十個方面具體設計
第二階段:認真按方案設計要求,一步一個腳印的閱讀
該階段也是貫穿課題研究始終階段,就是認真按方案設計要求,一步一個腳印的閱讀《數學課程标準》、《自主學習》(靳玉樂主編)以及相關的《徐州教育科研》、《江蘇教育》《基礎教育研究》等書籍刊物。在閱讀中我發現《數學課程标準》裡有這樣的内容:“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句理念中包含了這樣的内容: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數學學習,應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應從積極探索問題,自主提出問題開始,人的大腦不經過思考的過程,思維就不會高速運轉,不經過探索的過程他們也不會提出問題,更别說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了,于此對“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就很難實現,其隻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成我們的向往與憧憬了。
《數學課程标準》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這句理念中包含了教師應研究出适合學生心理需要的,并且能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教學策略。這個策略從某一方面來說就是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學生始終處在被動地位,失去了主控權,長此以往下去根本就不會有什麼 疑問與想法,把教師視為“神聖”,把教材視為“聖經”,教師講的總沒有錯,教材上有的就是真理,一旦這種思維固定下來之後何談創新,隻是通過教育手段培養出來的是一個聽話機器,隻有輸入指令,才會按指令去做,學生就失去了靈氣,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疑問,失去了探究,失去創新了呀。
《數學課程标準》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這句理念中我仔細分析了一下,其中一個給力的字是“更”,說明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重要,但這種重要大不過“學習的過程”,任何一個人都有這種體會。比如說從睢甯縣城區到徐州市區,你親自乘車從睢甯縣城出發,一路上沿途的風景,沿途的特殊标志,沿途的鄉鎮等會記憶的一清二楚,另一種情況是聽别人述說或從書本文字上獲得,同樣可以描述出沿途有什麼,但是他們二者心理的“境界”及思維活動的方式截然不同的,前者能進行創新發展,後者則固步難行,“行萬裡路勝過讀萬卷書”的道理也在其中。所以學生能提出問題,不管這個問題是否有價值,首先肯定的是他的思維活動起來了,這是他個人主動尋求得來的,這是他經過一個探索過程而得來的,試想學生的心理思維也如數學科學家一樣,從未知到有知再到提升,最後進行凝結成結晶的過程那有多好呀!故而愛迪生的經典語句:“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是符合每名學生,每個人可持續發展規律的。
《自主學習》的前言中“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其中的“質疑”就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自己想到的問題。前言中還說:“愛護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就此看看我們身邊的現象,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現象普遍存在,即使有學生提問,大多在公開課上老師授意而為之。這裡存在着一種思維觀念的問題,就是認為學生那麼小能講出什麼所以然來,學生那麼小能提出什麼問題,一節課僅有40分鐘,作為老師緊講慢趕的還不一定講透說完,還要讓學生來提問,還要咱們老師幹嘛?這樣時間耗費了,課程要講授不完怎麼辦?有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課堂給經得起考試嗎?如果要考個倒數,我不全玩完了……正因為老師有“保姆”式思想觀念的存在,他們所教出來的學生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典型的“奴隸”,沒有任何丁點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中明确提出作為老師應“愛護學生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試問我們老師做到了多少了呢?
正因為我做了課題研究,正因為我閱讀了《數學課程标準》才有了上述的深入思考,如何研究出解決該問題的策略呢?故而 我随後閱讀《自主學習》(靳玉樂 著)。
靳玉樂,教育學博士,西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出版了《現代課程論》、《課程研究方法論》、《探究新學論》、《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等著作21部,主編中小學教材38冊,在《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30多篇。
《自主學習》中首先談了“自主學習的内涵”自主學習的内涵是指Brundage(布倫戴奇)和Mackeracher(邁克.凱恩斯)将自主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依賴階段,這時學生的學習需完全依賴外部的準則;第二階段,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開始發展自我認識,甚至很反對依賴,想在群體中進行獨立的活動;第三階段,學生的獨立性已經比較強,對群體内的合作也有了新的認識,到最後就能夠兼顧個人與群體,從而達到自主發展的第四個階段。福建師範大學基礎課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餘文森教授認為,自主學習是一個與他主學習相對立的概念,是對學習本質的概括。他主,就是指導,教師牽着鼻子走,學生亦步亦趨的跟着教師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人,學什麼,怎麼學,時間怎麼安排,第一段看什麼,第二段看什麼,碰到問題怎麼思考,都有教師做主,教師說了算,這就是他主學習,學生沒有自主性,但是學習還是學生在學習,他的經驗積累、變化,還是他自己的事,隻是在别人的引導、規劃下實現這一點。自主學習就不是這樣,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 的主人,學習是我的事情,我能夠學,我盡量自己學,不懂的不會的,我在同學的幫助下,在老師的引導下再思考。該課題研究是自主學習的冰山一角,隻是從課堂上自主提出問題入手,作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數學課堂上充分體現主人翁的功能,可以伸手向教師示意停止,向老師說“不”,學生首先要借助教材,靈活學習教材,根據自己的基礎知識聯系自身的生活實踐,進行自主學習教材上的例題,找相關的練習來完成,聯想到該問題是從生活中什麼現象綜合抽象而來的,我們學習這一點将會在什麼情況下合理科學的使用它,他與教材中哪些内容有平衡的聯系等,這就生産出許多疑問,這種“疑問”和平時所述說的XX應用題不會做而去請教的“問”是關聯不多的,這種疑問是學生作為“人”的思維的高級活動,這種高級的思維活動不是為了得到什麼知識,而是為人的可持續發展奠基的,這種疑問在自己解決不了的情況下,需要提出來借助課堂這個空間舞台,尋求同伴的幫助,尋求老師的引導。這就是本課題研究的“在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研究“地要義,但是必須有一個可具體操作的策略才行,同時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的存在。
(由于篇幅過長 後文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