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沒完沒了沒心沒肺,從發現至今,折騰已經二年多了。在我們村裡,每逢周末傍晚,排隊做核酸已經成了常态防控。真所謂: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什麼時候疫情能清零?天問。
做核酸檢測,手機在手,必須先刷“核酸碼”。照一照,驗明正身;掃一掃,掃進大數據。但是,可但是,有的人根本沒手機,也就沒有核酸碼;有的人有手機,但不是智能手機;有的人是智能手機,但沒有流量;而有的人有智能有流量,但不會用手機,咋辦?
為了證明“我就是我”,隻得亮出底牌——身份證。身份證就是“人證”,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一樣。這對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的老年群體,政府釋放了人情關懷,包容和善意。
在中國古代,官方身份講究等級,“身份證”式樣有:虎符、兔符、魚符、龜符、龍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屬于不同級别的人,制作身份證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樣。在唐朝,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的身份證,用黃金制成;五品以上官員的身份證,所用材料是白銀;六品以下官員的身份證,質地則是銅料。這些“高大上”的所謂身份證,主要作用是“以明貴賤,應召命。”在黑暗的封建社會,一般老百姓是沒有身份和地位的,隻有所謂身份者或有地位者才能擁有官方頒發的“身份證”。
外國人把身份證稱作:派司(pass的音譯),也就是護照,指通行證、出入證等。在華的外國人,隻要取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就像硬通貨,可以辦理金融、教育、醫療、交通、住宿、通信、工作、稅收和社會保險、财産登記、訴訟等事務。
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都離不開這證那證,唯身份證的号碼是唯一的,我國實施居民身份證制度是在1984年4月6日。自此,中國人才有了單頁卡式15位編碼,聚酯薄膜塑封而成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證》。
仗“證”走天涯,生而能盡歡。區區一張身份證,簡直是集人生軌迹之大成,“一個都不能少!”比如:找工作、買房、結婚、入戶,坐火車、乘飛機、旅遊,逐步延伸到手機入網、住宿、考試、申辦銀行卡、申辦護照和港澳通行證以及入台證等等,甚至辦公交卡、會員卡,超市兌換積分,都需要用身份證辦理。
圖片來自網絡
在還沒有身份證以前,基本都用戶口簿和介紹信這些東西用來證明身份。現在,這些所謂的“人生大事”,網上也可以辦理互聯的身份認證。還有人臉識别、指紋識别等前沿科技,對于現今年輕人來說,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有“證”有真相!外出辦事,我總會把我的身份證放在包裡,必要時,它就有“護身符”的功能。可是你知道嗎?居然還有超珍貴的“絕版”身份證。是的,我就有開頭号碼便是310(上海)224(川沙)的身份證。
我熱愛上海,更喜歡川沙,畢竟在那裡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而現今,川沙就像嫁到解放區的姑娘,她早已成了熟女并入浦東新區。這310224開頭的身份證号碼,也退出了曆史的舞台,随之而去的還有一大批老上海人。如果你的身份證也是這數字打頭,那麼恭喜你!川沙腔:“旁友,侬強老卵額!”
黃金有價,身份無價,慧眼識寶,這種身份證記得收藏噢!或許若幹年之後,說不定能入選博物館而名垂青史。補充一句,不許拿去倒賣哦!我是認真的,呵呵。奧利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