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人之常情的人,非常人也,既然不與常人一般,盡量少惹他們。
人之常情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
作為常人,自然通曉人之常情,而非常人,對于人之常情,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會去踐行,非與常人不一樣才行,所以這樣的“非常人”,如果不是天性如此,定然事出有因,小心一點為妙。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這些警世良言,最好得明白點,否則必會引來事端,得不償失。
曆史之上,這種反常之事不勝枚舉,常言說,以史為鑒,好好看看,錯不了!
春秋戰國之時,齊國作為春秋五霸之一,鼎鼎大名,其國君齊桓公更是如雷貫耳。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并稱“齊桓晉文”,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
齊桓公在位期間,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九合諸侯”之後,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可惜的是,一代明君齊桓公,到了晚年,卻是昏庸無能,這個故事就是他晚年的事。
齊桓公之所以稱霸曆史,當然有賢相管仲不可磨滅的功勞。
管仲,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齊桓公元年,擔任國相,并被尊稱為“仲父”,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賢臣伴賢君,所以才有齊桓公的五霸之首)
管仲晚年,抱病在家,有一天,齊桓公前去探望。
齊桓公問:
“仲父雖重病在身,還請您再說幾句,來教導教導我吧?”
管仲說:
“我隻希望你遠離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四人!”
齊桓公不解,連忙說:
“易牙把他的兒子都烹了,以讓我嘗其肉的味道,難道還可懷疑嗎?”
管仲說:
“沒有人不愛自己孩子的,這是人之常情,易牙連他的兒子都不愛,又怎麼能愛你這大王呢?”
齊桓公點了點頭,又問:
“豎刁自己閹割了自己,成為太監來侍奉我,難道也要懷疑嗎?”
管仲答道:
“沒有人不愛惜自己身體的,這是人之常情,豎刁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又怎麼能愛惜大王呢?”
齊桓公又問:
“常之巫這人能占蔔生死,去病除災,是個良醫,難道需要懷疑他嗎?”
管仲回複說:
“生死有命,災病無常,大王不聽任命運,固守命運之道,而隻是依賴并看重常之巫之類,那麼他将因此而驕橫跋扈,無所不為。”
齊桓公還是不大服氣,再次問:
“那衛公子啟方,服侍我已經有十五年了,他父親死的時候他都不願意回去奔喪,這樣的人……”
管仲歎了口氣,說:
“沒有人不愛自己父親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啟方連他的父親都不愛,還能愛你嗎?”
齊桓公聽後,也覺得在理,隻好喏喏地說,“好吧,好吧。”
在管仲死後,齊桓公就把這些人都打發走了。
可是過了不久,齊桓公覺得沒這四個人侍候,很不舒服,于是違背了管仲之言,又把他們叫到了自己身邊。
到了第二年,齊桓公病了,而他的病正是這良醫常之巫從中搗的鬼;易牙、豎刁、常之巫他們相互勾結,一起作亂,關上宮門,築起高牆,隔斷了宮中同外界的聯系,齊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都沒人給他;再就是衛公子啟方,帶着千戶齊民直接降歸了衛國。
齊桓公後悔不已!
在曆史上,不光有齊桓公遇到的事,還有不少在此:
吳起在魯國之時,正遇上齊國攻打魯國,他為了取得魯國将領的地位,去攻擊齊國,便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因為他的妻子是齊國人,以此向魯國表明自己的心迹,可是魯國人卻因此說了他不少的壞話。7
明英宗天順年間,都指揮馬良非常寵愛妻子,這在當時非常有名,就連國君英宗在得知馬良的妻子去世後,還派專人來安慰他,怕他傷悲。
可沒有幾天,馬良就立即娶了新娘子,因此英宗很生氣,說:
“這家夥連夫妻的感情都看得這麼淡薄,還能忠心伺候我嗎?”
于是疏遠了他。
這個馬良,大家也都熟悉,就是那個“神筆馬良”,畫一條船,就能自由地航行在海上的馬良。
還有,明宣宗宣德年間,金吾衛指揮使傅廣,閹割了自己成了太監,一定請求到宮中為皇上效命。
明宣宗聽說後,直接說:
“此人官位已到三品,他還想要做什麼呢?居然自甘卑賤以求權勢!很奇怪啊這人!那把他交付法司問問,到底居心何在?!”
能做出不近人情之事的人,其心也不可測,但能從其中看出端倪之人的人,也絕對是有遠見卓識的人。
曆史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不要以個人的好惡而妄斷曆史,更不要懷疑或輕視曆史的啟示,而曆史的啟示就是你我的思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