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朱熹讀書的名句

朱熹讀書的名句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0 09:28:50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兼詩人,儒家最後一位大宗師,世稱“朱子”。朱子學說曾經壟斷中國明、清兩代官方應試教育,前後時間超過600年。

盡管後世因批判儒教而對他頗有微詞,但是作為一位古代賢者,他向世人提供的一些學習方法和理論,至今仍然值得借鑒。

朱熹讀書的名句(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1

下面我們要提到的這一首小詩,就是他在慶元二年的一次講學過程中寫下的名作——《觀書有感其一》。

一、朱熹原作賞析

《觀書有感·其一》——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歌意譯:小方塘隻有半畝大,水面像鏡子一樣光可鑒人。雲影天光清晰地倒映在塘中,緩慢地流動。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方塘能這樣清澈?那是因為,塘外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來。

詩的第一句用“半畝方塘”來比喻書籍。清澈的水塘,在日光下看着像一面鏡子。因此才可以照出無邊無垠的天光和雲影。

我們讀書的時候如果能像聖人一樣,保持心如明鏡止水,物來不亂,物去不留,就可以照出深不可測的世道人心。半畝那麼大的一個小水墉,比起廣闊無限的天空是十分渺小的。

朱熹讀書的名句(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2

但是因為它清澈得像鏡子,就可以把天邊的流雲和光線,全部收納到自己的四方天地當中。我們坐在小小的四方形書齋裡面,手上捧着書卷閱讀,足不出戶卻知天下大事,也是這個道理。

詩的第三句表面是在問怎麼保持水塘的清澈,實際是在問,怎樣做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澈,讓自己的心如明鏡止水。最後一句給出的答案是——給它一個永不枯竭的水源。即是說:不斷地閱讀,汲取新的知識。

這首詩講的道理非常簡單,卻十分透徹。讀書的時候假如想要領會其中的奧妙,必須全神貫注,心無雜念。這時候你的心就像是那半畝方塘一樣,是澄澈明淨的。

但是,一個人的視野會受到他的閱讀範圍限制。有些書讀得太久,就會形成一些比較頑固、陳舊的觀點。天長日久,它們就像漂浮在水塘中的雜質一樣,把整個水面都攪渾,會影響你的思路,妨礙你的學習。

這個時候,光憑集中注意力,已經不能保證“心如明鏡止水”了。我們就應該打開“源頭”,廣泛地閱讀,吸納新鮮的知識。

朱熹讀書的名句(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3

一個人的見識,決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而個人的眼界視野的形成,是受到他的人生經驗、親友圈子制約的。想要打破這種制約,隻有廣泛地閱讀有益的書籍。

如果你長期和某一類人在一起,你身上一定會沾染上他們的習慣。你對世界的認識,也很難突出你所處的圈子的見識。

閱讀書籍也是一樣。當你按自己的偏好選擇書籍時,就像我們在手機軟件上看新聞一樣,它會拼命推薦你喜歡看到的東西一樣。

時間一久,你就會因為“偏聽偏信”導緻心中的“明鏡”渾濁。你以為你看了世界全部,其實你隻是在管中窺豹。所以古人一直強調“兼聽則明”,一定要廣泛地閱讀,聽取不同的聲音。

二、《觀書有感》創作背景及其它

朱熹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是徽州人婺源(江西人)。他的父親是程門三傳弟子,家學淵源。十九歲進士及第,二十二歲授迪功郎。一生中曾有短暫幾年當過官,任滿後不再求仕,長時間從事講學活動和著書,在儒學界非常有影響力。

朱熹讀書的名句(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4

五十二歲以後修成“四書”,并作成《四書集注》,六十四高齡之時遇到湖南瑤民起義,朱熹臨危受命,毅然前往說服瑤民首領接受招安。事後,他又為了保證投降者人身安全,進京面見宋甯宗,奏請“毋失大信”,體現了一個道學宗師的風範。

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六十四歲的朱熹在宮中擔任待講,因為希望能夠效法古代缺席,制約君權,得罪宋甯宗與宰相韓侂胄被罷免,還居建陽。

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慶元黨禁”爆發,由于朱熹的說學與主張威脅皇權專制,有人叫嚣要“斬朱熹以絕僞學”。先将他落官罷祠,再把他的門人抓去坐牢或者流放。

朱熹躲到福山雙林寺,在武夷堂中講學。偶然有一次到農村去遊曆,就寫到了上文提到的《觀書有感》。

朱熹讀書的名句(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5

在人生的逆境當中,六十六歲的朱熹仍然努力讓自己的心境保持澄明。為了追求學問至高無上的境界,打開胸腔去照見宇宙萬物,他鼓勵他的學生們努力讀書,廣泛地汲取四方的知識精華。

他在詩中提到的“源頭”,不僅僅是指大家敞開心胸去多方接納知識,更是在講一種求學的信念。一個真正的學者,應該終生打開“源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無論身在何時,也無論身處何地,也不管面臨什麼樣的困境與絕望,都不要放棄追求真理。以我心照見世間光明,海納百川,浩瀚磅礴、萬象包羅于其中。

朱熹是中國儒學最後一位頂級大家,他的學說影響非常廣泛。明、清時期,統治者因為“偷懶”而利用他的著述做為科考取仕唯一标準,結果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朱熹讀書的名句(為什麼要不斷地讀書呢)6

這是朱熹本人絕對料想不到的,後世也不應該把責任全推到朱熹的身上。因為從這首小詩來看,這種以一家之言代百家的行為,顯然是違背朱熹的教育理念的。

結語

一個人要想打開自己的眼界,就不要受固有知識的約束。隻有讓自己的心靈如明鏡止水,不帶任何偏見去接受全新的觀念與事物

一個人假如在同一個圈子裡呆得太久,就難免會形成一些頑固的思想,這些思想就像是清水中的雜質。它們會讓你心中的明鏡蒙塵。讓你無法看清這個世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沒有别的辦法,隻有終身保持源源不斷地,最廣泛地閱讀。讓各種鮮活的思想進入到你的大腦,讓你的頭腦像半畝方塘一樣,始終保持清晰靈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