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個人對語言的定義
1、語言的定義
關于語言的定義,筆者也沒有參考過其他文獻的說法,我個人認為語言的定義應該是:語言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習慣。這個定義明示了語言兩個很重要的屬性:
(1)習慣:我的故鄉陝西,有一道婦孺皆知、人人都特别喜歡的名小吃,名字叫“肉夾馍”。這個詞大家聽習慣了,感覺沒什麼别扭的,但實際上我們大家都知道并不是“肉”夾“馍”,而是“馍”夾“肉”。有些學英語的學生,有些時候聽到老師公布答案而沒有給出清晰理由的時候,常常會诋毀老師水平太低,其實有很多語言現象沒有道理可講的,就是一個習慣問題。我們來舉個例子:英語中“daddy”,表示“爸爸”,口語中使用的較多;father,在英語裡面表示“父親”,書面語中使用的較多。其實不論是英語還是漢語,自它們中的每個詞或句型被創造的那一天開始,創造者就把它們傳遞給了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再傳給下下一代人,以此類推,久而久之,一種語言就有了固定的單詞、短語和各種句型,就成為一種習慣,當然在語言演化的過程中,也有推演和擴展,但時間久了最基本的就固定為了語法。
(2)文化:說道文化,我們先從我們的母語漢語講起。打個比方,我們中國有句成語叫“甯為玉碎不為瓦全”。公元550年,北朝的東魏大将軍高洋逼迫東魏孝靜帝退位,建立了北齊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有一年出現了日食,高洋擔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問一個親信:“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去?”那親信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沒有把劉氏家族斬盡殺絕。”高洋馬上又大開殺戒:把東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700多人全部殺光,連嬰兒也無一幸免。消息傳來,東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準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他說:“怎麼能用抛棄本宗、投靠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 大丈夫甯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 我甯死也不改姓。“甯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喻甯願為氣節犧牲而不屈服的高風亮節。再例如 “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等等這些成語。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何為“成語”,成語一種是既成的、固定的短語,是一種被沿用了的習慣。我們中國人有了我們漢語的文化背景後,對這些成語的含義都是了如指掌,但對于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來說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舉個英語例子:pay a lip service. Pay 這個單詞在英語裡面的意思是“付款、付錢”,但這個固定短語的意思并非“支付嘴唇服務”,而是指某人不是真心想幫助你,而是“嘴上說說而已罷了”。再舉個例子,杭州有兩句罵人的話一個是 “62” ,另一個是 “13” 點,這兩句話你在杭州說,或者對杭州人說是可以聽懂的,但你在其他省份說,或者跟沒有在杭州呆過的外省人說,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所有我對語言的定義是:語言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習慣。所有的語言都适用這一規則,無一例外。
2、由漢語(語文)學習推演出英語一般方法
我們大家都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但凡人類文學史上的文豪巨匠,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酷愛讀書,如饑似渴,廢寝忘食,它們讀過的書用“汗牛充棟”這個成員來形容一點兒不為過。再看看那些語文學習好的“學霸”們,它們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酷愛讀書,如饑似渴,廢寝忘食。其實如(1)中所說,我們看書籍、學語文書上的課文,包括我們日常聽的、說的,其實都是一個不斷模仿他人習慣的過程。我們學古文,就是模仿古人撰寫書籍的用詞和文路,學習現代文亦是如此。孩子們學語文的時候,為何老師經常要求背誦(出口成章)?為何經常要求孩子每天堅持閱讀?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學習語言,尤其是對于沒有特定語言環境的學習者,聽、說、讀、寫、背誦、模仿一樣都不能少,隻有熟練的模仿,才能有創造創新。
二、少兒英語學習方法
1、挖掘使用少兒超強模仿力
兒童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它們自出生的那一天起,每一件事情都在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在小寶寶會說話前,父母不管孩子會不會說話,每天都會說很多含有“爸爸”或“媽媽“的話語,比如說:來,爸爸抱抱;來,媽媽親一下” 等待。大人再反複說高頻詞“爸爸”、‘’媽媽“,有些爸爸媽媽每天在孩子面前重複爸爸媽媽少則幾十次,多則上百次,所有孩子會說的第一個字或詞語不是電視、不是巧克力,而是”爸爸“或 ”媽媽“,因為這個兩次孩子聽到的次數最多,這說明在孩子不會說話之前,它們一直在模仿這兩個高頻詞,這是肯定的,不然為何小寶寶為剛會說話,就會說爸爸或媽媽這兩個詞呢。
小孩子不識字,更不懂語法,但他們為何能說會道?因為他們再反複地進行聽、說和模仿。如果把一個剛出生的美國或英國寶寶放在中國,那麼如果他不學習英語,那麼他長大了,英語肯定是一竅不通,但是漢語絕對是脫口而出。這些事實告訴我們,模仿是學習英語的第一個方法,也是最最重要的方法。
給大家講個故事吧:以前在印度有一個小寶寶,出生沒幾天,就被一隻狼叼走了。萬幸的是,這是狼沒有把孩子吃掉,而是在狼窩裡給他喂奶、吃東西,把孩子給慢慢養大了!有一天呢,有人發現了這個跟狼群混在一起,他不能直立行走、渾身長毛、茹毛飲血、會像狼一樣嚎叫,這個人就設法将其救回到人類社會,但是遺憾的是,無論人們如何教這個孩子學習人類語言,他都學不會,他隻會像狼一樣嚎叫,吃生肉,“晝伏夜出”,“野性不改”。狼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兒童時代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強,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2)沒有模仿,就沒有語言;(3)環境對人的影響(孟母三遷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學外語的語言環境,那麼就要通過反複看視頻、聽磁帶、反複聽說讀寫來彌補環境缺失帶來的不足。
再舉個例子,為什麼聾啞人即聾又啞?因為他們的五官中語言輸入器官耳朵存在先天性的障礙,聽不到别人的講話,這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性缺陷。正因為聾啞人不能聽到任何聲響,所有即使他們的舌喉都是完好無缺的,他們依然不會說話,聽不到說話聲,模仿就無從談起,也就不會說話。
萬物守恒定律告訴我們:任何東西不會憑空産生,也不會憑空消失。人體好比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如果沒有輸入,那肯定是沒有輸出的。一台電腦,如果沒有連接數據線,那肯定沒有輸出;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将是一個死寂沉沉的世界。
2. 将遊戲融入教學,避免僵化和死闆,在愉快得玩耍中長知識。
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快樂的童年時代,貪玩是兒童的天性,我們也都深有體會。當我們把學習與玩耍完美的結合起來後,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孩子們學習的熱情會被極大地激發出來,學習不再枯燥,而是充滿樂趣,學習效果倍增,事半功倍。
3. 合理開發利用“虛榮心”
人有七情六欲。每個正常的人,都有虛榮心。一提到虛榮心,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都會說虛榮心要不得,一定要克服壓制虛榮心。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有句哲學名言: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Every coin has two sides.)。虛榮心亦是如此。虛榮心是上天賜予每個正常人的一筆寶貴的财富,合理充分利用并駕馭好虛榮心,我們會受益匪淺。
我在中學剛剛開始學英語的動力,就是那麼一點點的虛榮心在“作祟”:上了初中的同村同學告訴我說英語太難學了,student(學生)這個單詞有七個字母,記不住啊!他們說這話的是,我就在想,到底就多麼難學,我就不信我學不好;我還再想我要是學好了外語,那我就可以跟會講英語的外國人說話聊天了,那是多麼的令人羨慕和自豪的事情啊(但我并沒有崇洋媚外的心裡,而要懷着“司以長技以制夷”的心态)!那簡直就是學生中的“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節奏啊!再說大點,沒有虛榮心,人就沒有生活的動力,沒有奮發的勁頭,世界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原動力。
三、英語學習具體的一些技巧
如上所述的方法,不再贅述。這裡簡單談一下如何快速記住單詞。
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頭腦風暴法,随便聯想,找一個方法快速記住單詞,有時候你的聯想可以是不切實際的,這都無關緊要,隻要能想方設法記住單詞就行。
實例 1 :
發散形象思維,看到字母“S”,可以聯想到哪些單詞呢?(我們不管聯想與事實是否相符,隻要能快速記住單詞即可。)
S 看上去像一條彎曲而柔軟的繩子。如下圖所示:
實例 2:
museum 好多人記不住這個單詞,但是你仔細觀察這個單詞,就會發現 mu 和um 的對稱中心是se(mu-se-um)。再比如:phone 可以這樣記:ph-one;eraser 可以這樣記:er-as-er。
總之,隻要肯動腦,肯花心思,記單詞并不是件難事。
另外記單詞,最好把它放到一句話裡去記憶,光認識幾個單詞,而不會造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用到句子中去,這樣你才能把英語學活,因為語言最後的溝通都是通過句子來完成的,而不是個别的單詞。
實例 3:要把容易混淆的句型放在一起,通過比較來進行強化記憶,例如:
(1) Do you like your English teacher?
(問“是否喜歡”)
(2) What's your English teacher like?
(問“長相、性格”)
(3) How do you like your English teacher?
(問“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評價或看法)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最最重要的事。
隻有喜歡了,孩子學習起來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孩子才都會如癡如醉,廢寝忘食,才會幸福的學習,而不是枯燥的應付。
我的英語能學到今天這個程度,跟我喜歡學英語有很大的關系。我一有空就聽磁;練習聽力、反複模仿别人的發音,抄錄句型、好句子,熟讀甚至背誦課文,背誦名人經典文章(背誦培根散文),自己用英文寫文章,培養語感。就連拿着英文詞典看半天,也會津津有味,從未感到索然無味。我的大學英語課程隻跟老師一起上了半年時間。老師告訴我,你可以去自學了,老師照顧的是大部分學生,你跟着老師反而會阻礙你前進的腳步,就這樣老師終于把我給“解放”,大學英語我基本都是自學的。上大學那會,我一有空,就看學英語、看英語小說,比如《簡愛》、《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艾滋病病理》等等,那會看起英文文章來,真的是如饑似渴,如癡如醉,比吃肉都能香上百倍。英語是我所有科目裡面最愛學的,也學的最好的。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光要能聽懂、看懂,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脫扣而出。有些人說,這個很簡單的,我能聽懂,我能看懂,但就是不會說出倆,這是典型的“啞巴英語”,把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口頭交流”給丢棄了,這是很多學習外語的人常犯錯誤。
我不僅精通英語,我還會說一些簡單的日語。大學裡面我選修了日語,學過了英語後,我就用學習英語的方法學習日語,反複的聽磁帶,反複的朗讀背誦課文。這麼多年過去了,日語我很少用,到現在為止很多日語單詞或句子我都看不懂了,但是我依然會說,依然能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
打球,要培養球感;學音樂,要培養樂感;同樣地,學語言,要培養語感。而語感的培養需要長期的聽說讀寫訓練,不是短時間能夠有所感悟的。
總結語:
任何時候大家要牢記:學習任何東西,都有規律可循,都有好的方法和竅門,但是沒有捷徑。
量變與質變的哲學原理告訴我: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産生質的飛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吃不了個胖子 ”等等,都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不要去相信所謂的速成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都是平時踏踏實實、持之以恒學習的那些人,而不是速成班裡出來的。
我在重慶江長安汽車集團公司上班的時候,有一天下午在重慶大學上商務英語,有幸碰到“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老師,在重大露天體育場現場講課,我當時很興奮,果斷買票入場,但是也沒有聽到他很多關于學習英語的妙招,更多聽到的是熱愛英語,瘋狂地學英語。講白了,就是要下功夫,幹任何事情,不肯下功夫,那肯定是幹不好的。當然李陽老師在現場說的一句話我并不認同。他說給孩子教英語,用英語問孩子 ”這是什麼(What’s this?)?” “This is a desk(這是一張課桌。)”,“那是什麼 (What’s that?) ?” “That is a chair(那是一把椅子。)”,是很垃圾的教學方法,并說這不是在教孩子學英語,而是在進行“弱智恢複訓練”。聽到李陽老師這樣說,我感覺很遺憾,難道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不用去學這麼最簡單最基本的日常用語,而去學繁瑣複雜的句子和高深的語法嗎?小寶寶自會說話起,不論學說漢語還是其他國家的語言,都是先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單個字詞學起說起的,他們經常會問大人,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所以我說李陽老師說的這句話太過偏頗了。
以上是我個人學習英語的曆程和一些愚見,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當然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大家也可以創造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嘛。謝謝大家。
筆者簡介:
西安工業大學(原西安工業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
英語六級水平:
- 英語四級、六級英語證書
- 英語四級、六級口語證書
- 200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争三等獎
- 2002 年西安東郊四大院校(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紡織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英語演講四等獎。
現在是“英漢互譯自由職業譯員”,從事口筆譯工作(14年譯齡)和英語教學。大學期間曾經結交過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數十位外國朋友,帶過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的英語輔導老師。
當然學習英語的方法很多,本人上述方法僅供各位網友參考。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