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月食賞析

月食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14:13:09

月食賞析?盧仝的《月蝕詩》用一千七百多字描述了在浩瀚廣闊的天體中發生的一次月全食現象和過程,詭異萬狀,縱橫捭阖,連同它的篇名都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創新難怪這首詩很快便得到了韓愈的贊歎,極“稱其工”,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月食賞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月食賞析(賞析月蝕詩)1

月食賞析

盧仝的《月蝕詩》用一千七百多字描述了在浩瀚廣闊的天體中發生的一次月全食現象和過程,詭異萬狀,縱橫捭阖,連同它的篇名都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創新。難怪這首詩很快便得到了韓愈的贊歎,極“稱其工”。

全詩可以分作五段。第一段和第四段描述了詩人所看到的日全食過程。第一段從“有物吞食來”到“當天一搭如煤炲”,描寫月食的初虧、食既和食甚。皎潔的月光消失了:“平地埋寒灰”(《爾雅·釋名》:“月死為灰。”灰,晦也)。原本“火龍珠”似的月球,被某種怪物吞食了,整個天地像煤炭一般漆黑。第四段,描寫月食的生光、複圓:“初露半個璧,漸吐滿輪魄。”這兩段詩,描述了日食的全過程及其自然景象,層次清楚明白,形象生動,既有環境刻畫,又有氣氛烘托,更注重詩人感受的表現,如“磨蹤滅迹須臾間,便似萬古不可開”之類。一切都是以詩人主體的藝術感覺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令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據天文學的有關記載,整個月全食的過程,從初虧到複圓往往需要兩三個小時,最長的近四小時之久。其間從既食(月亮最後一點光芒被地球本影遮擋的瞬間,即全食開始)到生光(月亮光芒重新露出的瞬間),所需時間通常達一個半小時多。這是一段“空黑”,作者便騰出筆墨來洋洋灑灑地寫了兩段文字:“玉川子灑下”,“玉川子又灑下”;情感強烈,議論妙生。這便是全詩的第二、第三段。

第一段寫月亮被“有物吞食”,但此“物”是什麼作者沒有說明,這是一個伏筆、懸念。第二段即以“念此日月者”領起下文,對“月食”的三種說法作了考察。第一種為陰陽家的說法,從現代天文學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作者不取,因為這同詩人把日月比作天眼的基本藝術構思相抵觸。第二種說法因老子的理論而生:“吾恐天似人,好色則喪明”。然而現在幸非春時,“萬物不嬌榮”,“花枯無女豔”,這個疑慮可以排除。詩人取第三說法:“食月蝦蟆精”。《史記·龜蓍傳》即雲:“日為德而君于天,月為刑而相佐,見食于蝦蟆(俗稱癞蛤蟆)。”月宮蟾蜍(即蝦蟆)更是家喻戶曉的古老傳說。詩人強調的不是蝦蟆食月本身,而是一個更為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此癡騃(愚昧無知)阿誰生?”作者認定它原是小小蟲豸,其“化成”有一個發展的曆史。當其初生之際,雖有“二帝懸四目”而不能為禍;既長,雖有堯天十日為患,卻不能為民解愁。當食不食,何其癡騃,而今不當食,卻食天之眼以養其逆命,又何其“奸非”!詩人最後說:“安得上帝請汝劉(劉也)!”盼望将食月的醜類繩之以法,這使人想到段平仲等人請斬吐突以謝天下。

如果說第二段是向食月的蝦蟆請刑問罪,那末第三段則是對整個天官刑法不修提出了嚴厲的譴責,從根本上說這是蝦蟆得以養成為患的更深刻背景。在古人看來,天、地、人是相通的,天上的星像和地理分野、國家制度以至人世興亡治亂都有一種神秘的關聯,天文和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司馬遷的《史記》有《天官書》,“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司馬貞“索引”)。天官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等名目,國家制度和朝廷職官的設置是與之相應的,所謂“衆星列布,體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錯位,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張守節“正義”)。第三段正是在這種天文觀念的基礎上作藝術構思和想象的,詩以“告訴帝皇天”領起全段,對刑政失修、奸非為亂提出指責,表達了自己懲除兇頑、整頓綱紀的強烈主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