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原産于北美洲,是食用蛙中體形最大的種類。牛蛙生長快,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
(1)牛蛙蝌蚪的培育
①投餌的基本要求:餌料必須新鮮、清潔、多樣化,投餌應根據外界環境條件、蝌蚪生育期及健康狀況而相應改變,有雷陣雨時要少投或不投餌:早晨蝌蚪浮頭特别嚴重,甚至出現個别蝌蚪死亡現象時,要控制投餌。
②投餌方式:餌料台、全池勻撒。
③投餌時間、次數和數量,因地、因時、因蝌蚪等情況而
異。孵化後3~5日齡的蝌蚪是投餌的開始時間。投餌次數一般為每天1~2次,上午9~10點,下午4~5點。
④投餌量每1萬尾蝌蚪每日投餌量為:5~10日齡投入草履蟲培養液5~30毫升,或蛋黃1~2個加水1~2千克制成的過濾懸浮液;11~30日齡投入活蚤類或配合餌料0.1~2千克;30日齡後投入配合餌料2.1~12千克。如上次有剩餘,下次則要适當減量;如很快吃光,則應酌量增加。
⑤飼養管理:定期巡池,做好記錄,控制水溫與水位,控制水質,經常保持池水清潔衛生,經常做好蝌蚪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認真做好蝌蚪餌料的養殖與加工工作,認真做好蝌蚪維修設施,及時處理蝌蚪嚴重浮頭現象,及時做好擴池養殖工作,保持适宜的放養密度,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2)未成年蛙的飼養管理
①飼養投喂蠶蛹幹,投喂動物内髒。
②管理控制水溫,控制水質,控制濕度,及時分類、分池管理,經常做好病蟲害和天敵的防治工作,做好未成年蛙的越冬管理工作。
(3)成蛙的飼養管理
①飼養成蛙的個體大,攝食量多,保證供應充足的優質适口餌料,控制适宜的環境溫度,其體重增長比較快,每月個體增重約30~50克。
②管理成蛙的管理與未成年蛙基本相同。但由于成蛙活動能力強,善跳躍,故應特别注意圍牆的維修工作,防止外逃。最适宜的水溫為23~30℃,要做好遮陰、防夏天高溫、防烈日光的照射。在陸地上要常灑水,以保持潮濕。成蛙攝食多,排洩的廢物也多,要經常換水,保持水質不被污染,一般在炎熱的夏季,最好每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1/2,新舊水的溫差為1~2℃,要避免水溫的急劇變化。成蛙池排出的水,含有大量蛙糞尿及食物殘渣,可用于池塘養殖魚的培肥水質。成蛙的養殖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20~50隻,密度大小随成蛙體形大小及養殖管理水平、水溫、水質等因素而酌情調整。
(4)親蛙的飼養管理
親蛙是選留作繁殖育種用的生長健壯的優質成年蛙,它們的個體大,一般體重在300克以上。這些親蛙雖然生長速度減慢但需大量的營養用于繁殖。
①飼養親蛙攝食量大,營養要充分滿足其生長繁殖需要,一般每隻每日投餌量為體重的10%,料種類宜多,營養全面其中動物性餌料不少于60%。
②管理親蛙池不僅是親蛙攝食、生活的場所,更重要的還是産卵、排精的場所,在不搞人工孵化的情況下,它還是卵孵化的場所,因此,管理工作要求高,周圍環境條件既要适合于親蛙,還要适合于卵的受精及卵的孵化。具體管理要求如下:
第一,最适水溫控制在25~27℃,适宜水溫為23~30℃,否則将不利于親蛙生長發育與繁殖:第二,保持安靜,切忌嘈雜:第三,池水水位保持在15-40厘米:第四,親蛙的養殖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為1-2隻,密度大對生殖極為不利:第五,親蛙産卵後般都應及時(幾小時内)将卵細心用盆托出:第六,謹防各種天敵捕食抱持的親蛙及産下的卵:第七,特别要重視做好親蛙的越冬工作(方法類似成蛙);第八,牛蛙産卵時間及數量與當地氣候條件關系密切,當水溫穩定上升到22℃以上時,多在陰雨轉晴後的早上産卵。
(5)商品蛙的養殖
飼養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幹旱不幹涸,洪水不泛濫,樹蔭多的地方,以潮濕、溫暖背陽的地方和雜草叢生地較好,面積要根據養殖數量而定,可開塘養殖,也可開溝養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圍要用蘆簾、竹籬笆或鐵絲網、尼龍網磚牆等圍起來,圍欄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種植蓮藕及其他葉大葉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種植水花生、睡蓮等水草,水面到圍牆間需留1~2米較緩坡的陸地,并要為蛙修建蛙穴,可用黏土泥團做,也可用磚作骨架,内外側塗上一層泥以免擦傷蛙皮。蛙洞與池地面平行,進深50~70厘米,寬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内要有2~5厘米深的水。蛙隻吃活動餌料,需要人工補充餌料,方法如下。
①燈光誘蟲。用30瓦的紫外燈或40瓦的黑光燈效果較好,天黑即開燈可看到牛蛙群集燈下,跳躍吞食昆蟲的熱鬧情景。
②補充小魚蝦。其一,是在蛙池邊挖淺水坑,投入小魚蝦,以補充餌料不足;其二,采用木竹制成的槽狀餌料盤,其底釘上尼龍紗布,盤中水與池水相接,固定在蛙池内陰涼處,放入活的小魚蝦。天氣
轉涼,昆蟲稀少時采用這種方法有顯著作用。
③人工捕捉蝗蟲、螳螂、蝼蛄等昆蟲放入蛙池雜草中,讓蛙自然攝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