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于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曆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了交際花瑪格麗特,與青年阿爾芒之間的愛情故事。小說中,瑪格麗特雖是一位為愛奮不顧身的癡女,但卻也是巴黎聲色場所無人不曉的交際花。
在這場不對等的戀愛關系中,瑪格麗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卻換來了誤解和侮辱。小仲馬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創作了茶花女的故事,也通過瑪格麗特的故事,想要告訴女人們:卑微的仰視,注定會以悲劇收場;“自私”的女人,才能擁有幸福的可能。
1. 表面上是階級帶來的不幸,實際上是愛得卑微造成的悲劇
瑪格麗特來自鄉下,從小生活貧苦的她,初到巴黎時,迷失了自己,享受着男人們的“追捧”,過着“富足”的生活。盡管她表面上光鮮亮麗、令無數男人為其傾倒,但實際上,瑪格麗特不過是風月場所裡的交際花,一個靠賣笑為生,隻供男人玩耍,而永遠不會被男人娶回家的可憐女人。
因為瑪格麗特總是随身戴一朵茶花,所以“茶花女”的名字便由此而來。原本茶花女以為日子會一直渾渾噩噩的過下去,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病,卻讓她萌生了愛的沖動。青年律師阿爾芒,對瑪格麗特一見鐘情,他出于一種愛的本能,默默關心着瑪格麗特的身體狀況,從不曾留下姓名,也不曾期盼得到任何回報。
然而,這樣的舉動,卻深深地打動了瑪格麗特。她為阿爾芒的癡心而感動,也對這份真摯的愛情充滿了渴望。但交際花的身份,就像一扇打不開的窗,讓他們的愛情永遠看不到光亮。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要求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并站在公序良俗,以及道德的制高點上,譴責瑪格麗特的“害人”行徑。
愛是成全,是不惜成為愛人的墊腳石,也要助愛人一臂之力。阿爾芒是瑪格麗特的軟肋,她不想因為自己,讓愛人與家人決裂,甚至身敗名裂。雖然瑪格麗特也深知,一份真摯的愛情不容易,但是理智讓她别那麼自私。因為瑪格麗特知道自己配不上阿爾芒,更不想因為自己,而耽誤了愛人的前途。所以,她選擇了退出。
在這場愛的腳力賽中,瑪格麗特始終是卑微的。因為身份、階級的關系,她一直在仰視阿爾芒,并一直感激阿爾芒能讓自己體會到真愛。但她義無反顧地犧牲,卻并沒有換來阿爾芒的理解,而是遭到了阿爾芒瘋狂的嘲諷和報複。甚至在瑪格麗特香消玉殒的那一刻,身邊都沒有一個親人。如果茶花女愛得不難麼卑微,能在這段關系中,“自私”一點,或許她的結局也不至于如此凄涼。
2. 三大原因,揭示瑪格麗特為何愛得卑微
誠如現代女性主義先驅,英國哲學家教育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所說,人們和一個有理性的同伴共處時,會産生一種滿足感,他們的關系不會是某一方的卑微服從,彼此會全心全意相愛,這種關系因為雙方相互的尊重,而讓彼此都保有自尊。
不幸在男女關系中,埋下了“卑微”的種子後,便得意地躲在暗處,看着世間男女,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因為“卑微”,而落入圈套,走向悲劇。而在瑪格麗特與阿爾芒的戀愛關系中,這種“卑微”,在宗教倫理、阿爾芒的态度、以及瑪格麗特性格的催生下,越長越大,以至于最後,瑪格麗特被壓得無法喘息,從而走進了自我犧牲的困局中。
·在宗教人本主義的影響下,瑪格麗特不得不卑微服從
這種婚姻既沒有貞潔做基礎,也沒有宗教可依靠,也沒有家庭可以當作歸宿。
這是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要求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時說的話。在當時那個遵從基督教文化與人文道德的社會裡,交際花是罪惡的靈魂,是不配擁有幸福婚姻的。而杜瓦爾作為社會普遍道德觀念的代言人,以阿爾芒的前途當作砝碼;以善良正義的名義,迫使瑪格麗特讓步。
頂着不被認可、被輕視的交際花身份,瑪格麗特永遠也無法與阿爾芒平起平坐。而這一點,瑪格麗特從一開始就知道,所以才會一直感激阿爾芒的愛,才會被杜瓦爾的指責,戳中了痛點。本着基督教文化,崇尚自我犧牲,和忍讓博愛的主旨,瑪格麗特決定犧牲自己,去成全愛人。
所以,她做了逃兵。然而,她的放棄卻并沒有得到阿爾芒的理解,在诋毀與報複中,卑微的瑪格麗特,隻得默默忍受。因為卑微,所以瑪格麗特一直處于弱勢,阿爾芒不過是仗着瑪格麗特愛之深,才能如此肆無忌憚地傷害她。
·從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态度中,看出他們缺少平等的尊重
你要我保留我的虛榮心來滿足你的虛榮心,你想保持我過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們思想上的差距,總之你不相信我對你的無私愛情,不願不相信我願意和你同甘共苦。
這一段是瑪格麗特卑微的控訴,她深知自己與阿爾芒之間,是不平等的,更無法在這段感情中,得到尊重和信賴。在阿爾芒的心裡,年輕漂亮的瑪格麗特,是身份的象征,擁有她可以赢得面子。雖然他對瑪格麗特的感情是真摯的,但這隻是出于男人對交際花的喜愛。對阿爾芒來說,瑪格麗特不過是,呼之即來,揮之則去的“物品”。
阿爾芒也并不相信,交際花會為了愛情,而放棄虛榮的生活。所以,在這種不平等,且無法相互信賴的愛情關系中,瑪格麗特始終無法與他平等地對話,他們的愛情,也虛幻得經不起任何風浪。而瑪格麗特與阿爾芒訣别,重操舊業後,阿爾芒的诋毀和報複,又一次證明了阿爾芒的“居高臨下”。
阿爾芒不能接受,被“物化”的瑪格麗特抛棄了自己,所以他不問緣由,也不顧及昔日的情分,像洩憤一樣,将自己心中的怒火,報複在瑪格麗特的身上。說到底,阿爾芒的愛太過廉價,而瑪格麗特卻卑微地将它捧在手心,才會給了阿爾芒傷害自己的機會。
·瑪格麗特的性格,讓她甘願在愛裡,做一個卑微者
我愛你愛的簡直連我自己都不能相信,我們會幸福的,我們要安靜的生活,不要和那種使我現在感到臉紅的生活告别。
瑪格麗特雖然出生在農村,但她善良美麗、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在巴黎,為了能活下去,她成了煙花之地的“商品”,供男人消遣。雖然她深知,男人們都是逢場作戲,但是她内心,卻還是渴望能得到一份真摯的愛情。
當她遇到癡心的阿爾芒時,瑪格麗特内心愛的火焰,被點燃。愛的越熾烈,她就越想要不顧一切。于是,她放棄了一切,與阿爾芒私奔到鄉下。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瑪格麗特甯願變賣資産,去維持生活;為了能與阿爾芒長相厮守,瑪格麗特甯願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然而,瑪格麗特的委曲求全,卻還是無法得到愛人的信賴。
在一段不平等的戀愛關系中,悲劇總是會不請自來。兩個人在一起,不應該是讨好和寵愛,而應該是基于平等立場上的攜手并進。瑪格麗特愛得卑微,所以她的結局隻會更加卑微。
3. 告别卑微的愛情,“自私”的女人,最好命
瑪格麗特愛情的悲劇,雖然離不開社會背景、宗教倫理的限制,但瑪格麗特為愛擺出的卑微姿态,卻也加速了悲劇的進程。瑪格麗特卑微的仰視、自我犧牲式的成全,不僅沒換來真摯的愛情,還讓她在後半生,受盡了侮辱和折磨。其實,生活中也是一樣,不是愛得越卑微、付出得越多,就越會幸福。反倒是那些“自私”的女人,更容易在愛裡,擁有話語權,更容易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
辣妹維多利亞就是這樣一位“自私”的女人。當初,貝克漢姆的事業如日中天,他希望維多利亞能安心在家做個全職太太,但維多利亞卻因為“自私”,而拒絕了貝克漢姆。她說:我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能為你放棄它。
所謂的“自私”,就是比起取悅别人的犧牲,我更願意關注自己的需求。所以,貝克漢姆在西班牙,效力皇家馬德裡時,維多利亞留在了英國,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貝克漢姆返回英國時,維多利亞又為了在時尚圈站穩腳跟,将公司開到了美國。
作為妻子,維多利亞是“自私”的,因為她不顧丈夫、不管家庭。但是,作為女人,維多利亞的“自私”,卻讓她獲得了與丈夫平等對話的權利。不光是在貝克漢姆與助理绯聞滿天飛時,她不必擔心自己因平庸落後,而出局;還能在丈夫隐退成家庭主男後,繼續憑借自己的能力,過着富足的生活。
維多利亞說:“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勤勞工作的人,一個精明聰慧的生意人,而不是丈夫身邊的花瓶。過去我隻是有名,現在,我是真的成功了。”
她的确做到了,她再也不會被物化,更再也沒人會把她當成花瓶。終于,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自私”。如果她像瑪格麗特一樣,一味地成全愛人,卑微地仰視,那她或許早就變成了滿身贅肉的家庭主婦,被丈夫身邊的莺莺燕燕,搞得焦頭爛額。所以,女人還是要“自私”一點,因為這樣,才能擁有好運。
約瑟夫·坎貝爾說:“人這一生,最大的權利就是做自己”。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為了迎合别人,變成了自己不認識的人。因為丢了有趣靈魂的你,既沒有了魅力,也沒有了競争力。一番折騰後,隻能将命運送到别人手上,等待出局。
而“自私”的女人則不同,她們任何時候,都懂得關照自己的内心,重視自己的需求,她不卑微、不服從,而是靠自己的力量,給自己打造出了一個,可以與男人平等對話的舞台。
所以,女人還是要“自私”一點,這樣幸福也會來得快一點。但願每個女人,都不會像瑪格麗特那樣,卑微地在愛裡深陷;而是像維多利亞那樣,做自己的女王,赢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