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26 09:14:39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科技期刊紛紛突圍破圈)1

圖說:上海多本科技期刊在新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中取得佳績 來源/東方IC

《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IF)46.297,跻身世界科技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50強行列;

《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影響因子突破20分大關,躍居植物科學研究類期刊全球第一;

《先進光子學》(Advanced Photonics)以13.582的成績完成國産期刊在全球光學期刊國際賽場上的首秀……

這個炙熱的季節,國際權威機構科睿唯安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CR)再一次成為上海科技期刊高歌猛進的見證者。突圍破圈的不易背後,本土科技期刊的清晰定位和冷靜布局更令人動容。

新民晚報記者日前走訪多家科技期刊編輯部,還原“硬核”崛起下,“上海出品”當下的探索和對未來的思考。

《細胞研究》:做正确的事情 正确地做事

《細胞研究》,這本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辦的上海原創期刊,已然在激烈的國際一流學術出版競争中牢牢站穩了腳跟。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科技期刊紛紛突圍破圈)2

圖說:由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辦的《細胞研究》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這同樣是個“十年磨一劍”的勵志故事,剛過而立之年的它曾用15年時間完成了影響因子從2分到20分的跨越,又在短短兩年時間裡以一飛沖天之勢,跻身世界頂尖學術期刊陣營。

去年影響因子25.617,今年大漲近21分,可《細胞研究》主編、上海市科技期刊學會理事長李黨生卻出乎意料地冷靜。“這麼多年來,《細胞研究》和其姊妹刊《細胞發現》始終在穩定向上發展。”這是他首先強調的。

在李黨生看來,這條跨越的上揚曲線,也是得益于影響因子的算法——新公布的影響因子,是用2019年至2020年所有文章在2021年被引用的次數,去除以這兩年裡所有文章數。

“2020年後,新冠疫情有關的成果‘爆發式’發表,産生了極高的引用數,是影響因子‘跳躍’的重要原因。”被科研人員稱作“CNS”的三大刊《細胞》《自然》《科學》普漲近20分,主要原因莫過于此。

《細胞研究》編輯部也清楚,在國際學術界,期刊也被分為“三六九等”,投稿人心中自有判斷,一旦“定級”,往後很難動搖。科學家們自然明白,什麼樣的成果投向哪一層級的期刊,“高攀”不了亦不肯“委身”。

這也是為什麼,李黨生特别看重科學編輯的學術品味,并将之視為核心競争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記得《細胞研究》曾經撿拾“遺珠”的艱辛,更清楚“後來者”要趕超的不易。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科技期刊紛紛突圍破圈)3

“哪怕到今天,科學家産生了高水平的工作,第一個想到的還是‘CNS’,這是人之常情。”他坦言。令他欣慰的是,越來越多在《細胞研究》上發表的論文水平,已經接近、達到“CNS”的标準。期刊的科學編輯們也通過和科學家群體的緊密聯系,并全方位提升服務,讓他們感受到《細胞研究》的誠意和潛力。

“這是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但總會有一天,當科學家們考慮投向哪本期刊時,會将《細胞研究》和‘CNS’放在一起考慮。”李黨生充滿信心。

陪伴《細胞研究》成長了17年,李黨生的思考早已不停留在這一本期刊上,如何豐富“期刊生态”,他開始摸索,也有了自己的心得。“《細胞研究》為确保期刊質量,拒稿率超過了90%,這無形中也對一些有潛力的實驗室和科學家關上了大門。”後來,姊妹刊《細胞發現》的面世,讓那些相當優秀的成果也站上了能得到展示的舞台。

“當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就該考慮建設穩定的生态體系。”他打比方說,寶塔一定靠基座支撐,若隻剩“空中樓閣”,相當一部分有潛力的成果恐怕就要流向國外期刊了。

作為本土科技期刊的佼佼者,《細胞研究》也接待了不少“取經者”,李黨生總是毫無保留地向同道分享,而他每次總會提到三個“正确”: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正确地去做事。

《分子植物》:更上層樓後要守住“陣地”

連續五年位居全球植物科學研究類期刊第二後,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分子植物》,今年以21.949的影響因子實現了更上層樓。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科技期刊紛紛突圍破圈)4

圖說: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分子植物》

在《分子植物》常務副主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期刊中心主任崔曉峰眼中,這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分子植物》科學編輯團隊兢兢業業,始終堅持國際化辦刊。從第二到第一,也是長期努力的回報。”

中國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蹭蹭上漲,自然離不開我國科學家優秀的科研成果。從世界植物科學研究發展來看,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正在形成歐美之外的又一個植物科學研究高地,因而《分子植物》有了快速成長的沃土。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無論嚴寒酷暑,植物和農業科學領域的科研人員紮根祖國大地,為了一個又一個“禾下乘涼夢”而努力。“我們要把科學家的成果及時報道出來,促進國内外的科研交流,推動我國植物和農業科學的發展進步。”崔曉峰堅定地說。

《分子植物》在2020年也創辦了姊妹刊《植物通訊》。“兩本刊物的定位是不同的。”崔曉峰解釋,前者自然是對标頂級期刊;有些“差一口氣”的成果,則可以轉向“第二梯隊”《植物通訊》。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科技期刊紛紛突圍破圈)5

圖說:《分子植物》在2020年創辦了姊妹刊《植物通訊》

當然,新刊需要經曆陣痛。在當下的評價體系下,很多科研人員還是不太願意把論文發表在沒有影響因子的刊物上。好在,這樣的情況将從這個夏天起得到改變——最新公布的期刊引證報告裡,《植物通訊》獲得了首個影響因子:8.625,位居植物科學研究類期刊全球第7。

學科不斷發展,作為學術共同體的科技期刊也有“不進則退”的壓力。對于科技期刊領域的競争,崔曉峰并不回避——争稿源、争讀者群、争作者群……“疫情下,我們喪失了原本在線下與科學家們交流的機會。這讓我們轉變方向,通過線上國際會議、論壇和講座等來與科學家加強聯系、争取更多重要成果的首發權。”他介紹。今年,《分子植物》還首次舉辦了植物科學領域“科研新星”的全球遴選,編輯部邀請了全球十多位在領域裡赫赫有名的科學家擔任評委,收到了幾十個國家的130多份“科研新星”的申請。

可喜的進步下,崔曉峰考慮更多的,還是未來。“當前,我們高質量的數字化出版平台還沒有形成,已經發表的大量優秀論文和相關的科學數據都存儲在國外出版合作方的數據庫裡。”他指出,“另外,我們同樣面臨國外出版集團在人才方面的競争。現在,我們國内期刊吸引有較強學術背景的科學編輯,主要還是靠情懷、靠事業留人。”

在崔曉峰看來,無論是科學編輯還是科研人員,都應該客觀看待影響因子。“我們會不斷提升期刊的學術聲譽和國際影響力,以此來提升影響因子,讓它更好反映期刊的水平。”

《先進光子學》:出道即高峰 打響上海光學品牌

這是一個“出道即高峰”的喜訊:《先進光子學》以13.582的影響因子完成國産期刊在全球光學期刊國際賽場上的首秀,并一舉拿下光學類頂級期刊的第5把交椅。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科技期刊紛紛突圍破圈)6

圖說:《先進光子學》首個影響因子即破10分大關

誕生于2019年的《先進光子學》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主辦、中國激光雜志社出版。創刊伊始,便獲得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的支持,大家對這本新刊有着不小的期望:“高起點、旗艦性”。

《先進光子學》有兩位共同主編:來自深圳大學的袁小聰教授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安納托利·紮亞茨教授。“要辦好一本國際期刊,選方向和選主編是同等重要的。國際光學期刊領域實際已經是一片‘紅海’,空白的領域已經不多了。要做出一份有特色的刊物,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主編是刊物的靈魂,在辦刊過程中主編的親力親為是非常重要的。”談起《先進光子學》的“領航者”,中國激光雜志社總經理楊蕾不由豎起了大拇指。

在謀求發展的成長之路上,經常能看到袁小聰忙碌的身影。去年夏天至今,他參與了多場關于期刊的路演宣傳。“主編亦像主播,要在學術界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當然,也不可誇誇其談,要低調務實”——這也是中國激光雜志社一貫的文化。在袁小聰眼裡,編輯部是“嚴謹而活潑”的,他樂于和年輕的科學編輯打成一片,自認“有的方面比他們還潮”。

新刊逐漸成熟,名聲打響後,來稿日益增多,如何選擇?“主要會從創新性和重要性兩方面考察,這也是我們辦刊的核心标準。”袁小聰透露,領域内的原始重大創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從0到1”的成果,或許《先進光子學》目前争取要頗費周折;“可‘從1到10’甚至‘從1到2’的成果,我們同樣會慎重考量。”他說,不難理解,“從1到10”指在重大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從“1到2”或許就是那些學科方面的小發現、小進步。

高質量科技期刊排名(科技期刊紛紛突圍破圈)7

圖說: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主辦、中國激光雜志社出版的《先進光子學》

“這些不同類型的科研成果,實際上對應着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從不同角度展現着光學領域的進步,共同構建起《先進光子學》的豐富與多元。”袁小聰表示。

值得高興的是,《先進光子學》的姊妹刊——《先進光子學通訊》将在今年9月揭開神秘面紗。楊蕾透露,目前已有4篇論文線上發表,在短短3天就獲得了2000多次的下載量。“未來,《先進光子學》将更多收錄‘從0到1’‘從1到10’的學科重大突破,其姊妹刊在重要學科應用方面将形成互補。”

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所長陳衛标研究員看來,《先進光子學》來稿量飛漲,既是全球光學科研快速發展的表現,也反映了各國科研人員對于中國期刊的信任度在快速上升。據透露,上海光機所在今年還将在綜述領域發力,推出《光子學評論》,目标影響因子30分,“好的綜述文章包含大量的信息,不僅是對本領域的回顧,還有很多有見地的展望,對于國家和相關機構,是具有很高參考價值的。”

陳衛标一直記得盧嘉錫院士的話“科技期刊是科研工作的龍頭鳳尾”,該所在發展基礎前沿研究和科學工程應用的同時,從未忽視過科技期刊的工作。“我們會不斷地抓熱點,布局出版相應的期刊。”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實習生 計丹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