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市場一片火熱,融資不斷,而下沉市場咖啡消費也在“覺醒”:
三四線城市咖啡館興起,湧現一批新品牌;“10萬回縣城開咖啡館”的貼子爆紅,引發大批共鳴。
這片市場到底怎麼樣?“回老家開咖啡館”這條路,現在是不是個好時機?
我采訪了多位在下沉市場開店的老闆,聽聽他們的故事。
“10萬回老家開咖啡館”,現在怎麼樣?
前段時間,一個“10萬回縣城開咖啡館“的日常分享貼在網絡上引發大量關注。
博主黃文慶在帖子裡說,大城市發展太快,決定回縣城創業,并且持續記錄了他回到縣城選址、裝修、開店的真實經曆。
裝修進入尾聲,黃文慶制作了一個視頻分享在抖音上,意外獲得了近10萬的曝光量,吸引了不少誤以為門店開業的人前來打卡探店。
顧客的熱情出乎意料。于是,1個月前,永安(福建三明的縣級市),理想國咖啡館,在粉絲的推動下開業了。
“第一天開業時,店裡很多食材還沒到,咖啡機配件在運輸的時後丢失了。”這意味着,剛開業的理想國咖啡館甚至連咖啡都沒有。
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在開業的前3天,理想國咖啡館一天能賣出100多杯氣泡水,再配合一些炸物,每日營收3000多元。
“小城市真的需要咖啡館。”
在黃文慶看來,小城市人們經濟壓力小、空閑時間多,可以去的地方并不多,開一家顔值在線、空間舒适的店,滿足顧客的社交娛樂需求,就有吸引力。
圖源大衆點評
下沉市場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咖啡館不再讓人望而卻步,反而成為了引領時髦的“弄潮兒”。
但另一面,下沉市場人們對咖啡本身的需求,是相對滞後的。
“說是咖啡館,做的還是‘休閑吧’的生意。但需要‘咖啡館’這樣個名号。”黃文慶說。
現在的理想國咖啡,賣得最好的是生椰拿鐵,沒有拉花也沒有人在意,他想得很清楚,“整座城市精品咖啡的需求量還不夠撐起一家咖啡館”。
“開店以來,隻有一個人要喝手沖。對于咖啡精品化,我隻想順勢而為。”他說道。
先提供場景,再帶動咖啡消費。圖源大衆點評
三四線城市裡中,像他一樣的入局者并不少,有些還把棋牌室、台球廳融入到咖啡館中。先提供咖啡場景,再帶動咖啡消費。
但也有人,一開始就選擇了不同的路。
“三四線的咖啡進化,總要有人走在前面”
2016年,北漂整整一年的李子傲決定回老家創業,開家咖啡館。于是,2017年,一個200平的精品咖啡館“谷雨咖啡”,在秦皇島海港區人民廣場附近開業了。
圖源大衆點評
在開店之初,李子傲就希望從一杯咖啡出發,讓更多的消費者愛上一杯咖啡。“總有人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三四線城市的咖啡進化是需要有人走在前面的。”
為此,他做出了很多努力。
疫情之前,李子傲會定期舉辦咖啡品鑒會,規模不大,但為對咖啡萌生興趣的人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
對産品的升級,他也花了很多心思和成本。
開店之初,整個秦皇島都沒有冷鍊配送系統,谷雨咖啡隻能用純牛奶代替鮮牛奶制作咖啡。2018年,李子傲終于找到了一個鮮牛奶品牌,對方有在河北唐山設置配送網點,願意來送貨,至此,谷雨咖啡用上了鮮牛奶。
圖源大衆點評
一路下來,李子傲都是頂着壓力在前進。
回想起剛開店的情況,可以說是“滿肚子苦水”。“真正來喝咖啡的人并不多 ,免費給顧客喝,他們都不喝。”
他告訴我,一開始,本地消費者對咖啡有兩個刻闆印象,一是把咖啡視作“豺狼虎豹”,喝了就會睡不着;二是認為咖啡太高端,有錢人才會喝,工薪階層消費不起。
為了降低消費門檻,他開始對咖啡進行重新命名。比如拿鐵和美式,剛開始接觸咖啡的人不知道它們是什麼,他改成了“牛奶咖啡”和“黑咖啡”,顧客一看就懂。
所有的堅持和改變在今日都有了成效。
現在,秦皇島的咖啡館,在李子傲的帶動下,大都換上了鮮牛奶。這樣的好處也顯而易見——
圖源大衆點評
可以感受到,三四線城市的咖啡市場,依舊會被現實諸多因素制約。
不過,采訪完多家咖啡館,我發現各自門店的“成長經曆”不同,但所有的開店故事都有一個指向:
下沉市場,咖啡消費正在覺醒,這片“藍海”正在迸發出更多的機會。
下沉市場,為什麼咖啡需求變大了?
1. 回老家工作的人們,帶去了新的生活方式
李子傲告訴我,下沉市場新增的咖啡消費人群,很可能是那些“曾經被大都市浸染過,最終選擇老家工作”的人。
無論疫情影響,還是壓力過大,近兩年,一大批人都從一二線城市回到了老家。
比如秦皇島,離北京、天津不遠,很多人和李子傲一樣,都有過北漂的經曆,即使回到老家,他們也保留了一部分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喝咖啡就是一種。
圖源大衆點評
回到老家,他們将老友間聚會的地點搬到了咖啡廳,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當地年輕人開始嘗試咖啡。
2. 瑞幸、幸運咖快速布局,帶來了“第一杯咖啡”
還有不少采訪者給我提到了一個下沉市場的新勢力:幸運咖。
作為平價咖啡的代表,幸運咖以極低的價格、規模化能力,降低消費門檻,精準觸達,讓三四線乃至縣城的消費者,有勇氣去喝一杯咖啡。
同樣讓更多消費者願意嘗試咖啡的還有瑞幸咖啡,如今在三四線城市,很多人的第一杯現磨咖啡,就是瑞幸。
在這些咖啡館店主的眼裡,連鎖品牌教育了市場,也為他們找到了市場的增量。
3. 新茶飲下沉,帶去了飲品的消費習慣
咖啡的增量市場也與新茶飲的發展息息相關。當古茗、書亦燒仙草、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場快速布局,社交聚會時點上一杯飲品變得習以為常。
20元的水果茶可以點,20元的咖啡為什麼不喝?
在三四線城市,咖啡更像是一杯飲品。與咖啡館競争的往往也不是其他的咖啡館,通常情況下,咖啡館需要與奶茶店開始正面交鋒。
那麼,面對這個具備潛力的市場,“回老家開咖啡館”應該用什麼姿态入局?
三四線開店,有自己的市場邏輯
1. 要做一杯足夠“簡單”的産品
雲南曲靖的HEY咖啡,有一款爆款産品叫“海鹽冰咖”,大衆點評上也可以看到很多關于這款産品的好評。
接受複雜的産品需要一個過程,三四線城市推爆品,越“簡單”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這并非不鼓勵創新。但在三四線城市,現階段要去講顧客都能聽懂的咖啡故事,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大衆口味。
2. 可以用“家鄉味”打開市場
在地方特色中找爆款的動作,在下沉咖啡市場同樣适用。
青海西甯的悟裡咖啡,門店主打款就是“牦牛奶dirty”,老闆用牦牛奶替換了普通的純牛奶。
圖源大衆點評
青海一直有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的習慣。當“牦牛奶dirty”推出,本地人更有嘗新的動力,而外地遊客前來探店,也願意嘗試一杯有本地特色咖啡。
3. 選好位置,2家店就能“包圍”一座城
太倉的蝸牛咖啡,去年在太倉的南郊、北邊的商圈寫字樓都開了店,兩家店一南一北,僅僅相差4.5公裡。
這樣選址,不僅方便配送,還在小區域内形成規模效應,通過老店的品牌勢能盤活新店的流量。
如今蝸牛的第3家店在昆山開業。在小城市,一個咖啡館隻要能開出2、3家店,就會形成一種較強的品牌感,甚至“拿下”這個城市。
4. 運營必須“接地氣”,從現實出發
李子傲嘗試過運用線上會員系統,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穩定高效的會員系統,會為咖啡館增加更多的運營成本。“好點的系統一個月至少需要1萬元的運營投入,根本用不起。”
于是他還是用回了最起初的社群運營,他建了一個顧客群,但平時除了偶爾發發新品,大多數時間讓顧客在群裡“自由發揮”。
“昨天EDG奪冠,群裡還讨論了一波。”他說道。
在采訪的最後,谷雨咖啡的李子傲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2年前,他給一位顧客和她上高中的兒子上了一節咖啡品鑒課。今年,當年的高中生已經上了大學,再次回到店裡,已經可以和李子傲交流咖啡的心得。
這件小事,讓李子傲看到了咖啡文化的希望。
如今下沉市場的咖啡機會已經出現了,潛力非常大,但開店還沒有到談規模的時候,更多是在談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
但沒有模式也許是最有希望的時侯,在下沉咖啡市場,人人都有機會去定義一杯咖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