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灘區濕地風景美如畫?“草灘灘”振興路上變身“金灣灣”,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黃河灘區濕地風景美如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草灘灘”振興路上變身“金灣灣”
——春天裡的青海故事⑫
3月28日,氣溫漸漸回升,當春風輕拂着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每一片草原時,那些“深藏”在土地裡的小草,也都忍不住要探出頭來感受春天的溫暖。
在玉樹市巴塘鄉下巴塘村的草原上,三五成群的牛羊悠閑地享受着甘甜的溪流,辛勤的村民也在各自忙着手上的工作,和煦的暖陽灑在這片草原,照在人們身上,同時也溫暖着每個人的心。
“再過一個月,這片草原會變得更‘迷人’。”下巴塘村黨支部書記尕瑪索昂對記者說,看着腳下的半高木棧道和已經枯黃了一冬的矮草,尕瑪索昂緊接着說:“這些木棧道和那邊的藏式木屋、帳篷都是我們村的自駕遊營地,天氣暖和了,來玩的人很多,木屋和帳篷都供不應求。”
長長的木棧道向很遠的地方蜿蜒而去,順着尕瑪索昂手指的方向看去,四座藏式木屋零星點綴在棧道兩邊,充滿了民族特色的白頂黃邊藏式帳篷,也被随機安紮在棧道周圍。站在木屋門口眺望遠處,幾條叫不上來名字的小溪流把草原分割開來,雖然天氣寒冷,但這幾條小溪卻平緩地流淌,滋養着這片草原,仿佛在為春的複蘇、夏的茂盛做準備。
推開門進入木屋,四方的矮腳藏式木桌、又長又寬的木椅、頗具藏式風情的坐墊等都整齊地排列着,不鏽鋼餐具、精美的電燈、挂在一角的空調也都被擦得嶄新。
“裝修還不錯吧,我們這個項目得到了玉樹市和北京市密雲區大力支持和資助,所以整個項目的質量挺高的,無論是木屋還是帳篷,我們的标準都差不多,就是想讓來遊玩的遊客能有更好更舒适地體驗。”尕瑪索昂在一旁介紹。
從木屋出來望着眼前的場景,尕瑪索昂不禁感慨:“這裡以前什麼都沒有,就是一片草灘,誰能想到短短兩年時間,我們建成了生态木房4套,帳篷15頂,廚房1座,旱廁2座,大小平台18處,木棧道180米,鐵質大門1座,木橋3座,生态木門一座……另外,配套各類藏、漢桌椅床及廚房用具、娛樂用品、空調、亮化等設施。”
下巴塘村是個純牧業村,沒有自駕遊營地項目之前,村民們主要經濟來源就隻靠放牧,每家或多或少都有牛羊,雖然能基本保障生活,但要是遇到牛羊出欄率不高或者市場價不理想的情況,村民們的生活就會受影響。
而自駕遊營地項目的建設給村民們帶來了新希望。自駕遊營地項目屬于村集體經濟,資金全部是來自玉樹市政府和密雲區對口支援,這樣村裡的所有人就都成了自駕遊營地項目的“股東”。
“除了鄧卡寺社的50多戶村名被征了地,他們按照土地的形式入股之外,村裡剩下的所有人都是免費入股。當然,按照土地入股的村民分紅時能分到更多,剩下的就按照村裡人數平均分了。”尕瑪索昂講着。
自駕遊營地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分紅還有穩定的就業崗位。32歲的尕松卓瑪是一名帶着兩個孩子的單生母親,她是草原上的生态管護員,但在家裡要同時贍養老人撫養小孩,壓力很大。不過生活的重擔并沒有壓倒這位偉大母親,營地建成之後,尕松卓瑪第一時間就去應聘服務員,村“兩委”在了解了她家的詳細情況後,決定聘用她。
“在營地當服務員,我每個月能有2500元的工資,加上我每個月生态管護員的工資和一些補貼,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尕松卓瑪說。
在營地和尕松卓瑪一樣的服務員還有7人,如今有了穩定工作和固定收入,她們成為自駕遊營地項目第一批受益者。
“我們打算擴建一個賽馬場和一個射箭場,讓大家在共同緻富的路上誰都不掉隊。”說起今年的打算尕瑪索昂自信滿滿。
下巴塘村的草原在鄉村振興的春風下搖身一變,化成村民的“金灣灣”,幹部和群衆也都成了新時代的“追夢人”,和着暖風與夢想,一起向未來。(記者張子涵 程宦甯)
來源: 青海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