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2-24日之間,太陽到達的點是黃經120度,這就是大暑節氣。
天氣酷熱,氣溫為一年中最高,雷陣雨較多
大暑,六月中,解見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
古人對熱的描寫還有
“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山海經》
壽麻正站在太陽下卻沒有影子,向四方高聲疾呼卻沒有回響。這裡異常炎熱,人不能夠前往。(有個國家叫壽麻國。南嶽娶了州山的女兒,她的名字叫女虔。季格是女虔後裔,壽麻是季格後裔。)
物候
一候 腐草為螢;
二候 土潤溽暑;
三候 大雨時行。
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便以為螢火蟲由腐草變化而來。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大雨使暑熱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暑退生夕涼,
褰衣步微月。
風來竹陰動,
草暗螢光發。
伫立忽懷人,
江河渺難越。
——劉基
徐夤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煮也,如煮物也。驕陽在上,人們總能感受到如在蒸籠之中的暑熱之氣。天氣最熱之時,大家開始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鬥滿天之夜作"感涼會",都是盛夏樂趣。北京等很多地方最近的一場大雨也緩解了暑熱之氣,給大家帶來了一絲清涼。
述 懷
晦迹歸岩塢,僻居人到稀。
披衣眠靜榻,策杖繞荊扉。
遠謝名兼利,能忘是與非。
松風祛暑薄,山月照螢微。
釋淨端
草腐螢光散,
星中暑氣微。
抽簪期晚歲,
相許扣禅扉。
——丘雍
出鏡貓:花肥肥
插畫:觀複蘇徵樓
攝影:觀複胡胡、觀複二白
編輯整理:觀複江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