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22:47:16

經曆過300多年風雨的“禮耕堂”位于召稼樓報恩橋西側,原是召稼樓奚氏九世孫奚之炬(字鏡湖)的宅第,得名自家傳古訓:“詩禮繼世,耕讀傳家;仁禮進取,勵志養德”。這典型徽派建築群始建于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坐北朝南、共分五進,總計有房138間,其中平房98間,樓房上下各20間。其在建築學上具有非凡價值。他的美,讓人可讀可賞。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1

設計精緻 處處皆是風景

五進中最後一進為堂樓,重檐式二層樓房,樓上走廊圍以朱紅欄杆,欄杆上刻有各色圖案花卉。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廳禮耕堂,布滿三雕(石、磚、木)。建築四周建有庭園,青石紅花、花木扶疏、曲徑通幽,工程規制嚴謹、制作極其細膩。禮耕堂的主體部分在第四進,正廳禮耕堂,重檐建築,高明顯敞,飛檐雕甍,典雅端莊。大堂匾額“禮耕堂”三字系乾嘉隸書大家伊秉绶手迹,筆墨沉酣,古樸雄健。此“禮”取《論語·學而》“富而無驕”,“富而好禮者也”之意。屏門正南面挂有名家書寫的奚氏家訓對聯“詩禮繼世,耕讀傳家;仁禮進取,勵志養德”。

前後落地長門分别鑲以鎏金溢彩的梅花喜鵲木雕和古色古香的松鶴木雕。堂前為三級石階,制作精細,平整光滑。前面有一個不小的庭院,地面用花石鋪就,中間是雨花石嵌成的兔子圖案。庭院前方盡處,有一座高大的磚雕門樓,門樓整體采用立體镂雕工藝,雕刻極為精緻,圖案栩栩如生,内容為《三國演義》等故事。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2

門樓脊頭镂雕的蝙蝠流雲和飛龍流雲,凸出于兩邊的白牆之間,飄然欲動。門樓前有一對高高的浮雕石鼓,浮雕形象寓意含蓄。東面的石鼓上是一頭昂首揚蹄的雄獅;西面的石鼓上一頭母獅正在輕輕地撫摸幼獅。

布局獨特 “不走尋常路”

禮耕堂的美妙不僅規模宏富,構建精巧,制作細膩,而最使人入迷的還有它與衆不同的布局設置。

中國的大宅第,照壁一般都與宅第作近距離相隔,以顯示其正肅威儀。禮耕堂的群體建築與磚雕照壁卻隔河(市河姚家浜寬約26米)相望,這種格局很少見。這除了增加建築的氣勢之外,體現了奚氏家族有遠大的志向,長遠的思謀,開闊的胸懷,大度的氣量。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3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4

中國人喜歡對稱,在建築上尤其講究對稱。北方的四合院是對稱的,上海的石庫門、絞圈房子也是對稱的。而禮耕堂(正廳)東西兩側的建築,卻互不對稱。正廳西隔壁有一條寬一米左右的陪弄,陪弄西面是會客廳,會客廳前面是一幢獨立的坐西朝東的側廳。正廳東邊隔開一條寬一米左右的陪弄又有一廳(略小于正廳)稱桂花廳。在通常建東側廳的位置上建一高牆,将禮耕堂與桂花廳隔開。桂花廳前面即為花園,園内壘有太湖石假山,池塘,四周遍植名貴花樹,而以三秋放香的丹桂為最。每當仲秋時節,桂花飄香,秋菊吐蕊,濃香陣陣。所以園廳皆以桂花名之。

這樣,正廳東西兩邊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格局。這種布局在江南六大名鎮中也似乎沒有見過,是上海寶貴的建築文化遺産。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5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6

召樓古鎮舊影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7

召稼樓古鎮今貌

借景巧妙 在宅内看門外風景

禮耕堂第一進房屋全部建在88米長的河邊石駁岸上,枕河而眠優雅壯觀。沿河貼岸有供人員、貨物上下的室内碼頭。既方便又蔽風雨。第一進與第二進中間為市街,這樣第一進和第二進的房屋形成若即若離兩面開店的局面。主人經商理念之深刻,由此可見一斑。

無論是王侯相府還是民間宅第,除了大門之外,一般都在宅後園旁開一小門,便于人員進出。而奚氏卻在禮耕堂的東部開設一扇邊門,并且利用自然地形在南北向的市河複興港上架設吊橋,連通邊門和街市。吊橋晝放夜收給禮耕堂增添了幾分安谧和神秘。這種巧妙的設置實在難得一見。

借景造園是園林建築中的一種常見手法,但很少用于民宅。禮耕堂是借景手法用于民宅建築的成功之例,技法爐火純青。主人在大宅園東部,循着複興港河岸曲線,建造一條曲折有緻、高低錯落的廊軒。紫紅色的廊軒和河裡的綠波相映成趣。漫步廊軒,舉首東望,可以看市街一角的熱鬧場面。俯首河面,可以看潮漲潮落,船帆争流。這給大宅園中的太太、小姐創造了一個舒放身心的絕佳境地。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8

如今的禮耕堂成為鄉人翻閱資料、聆聽講座之處

走過多年仍未老 排水系統從沒淤塞

大宅園排水系統的設計營造,曆來是建築設計和營造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别是群體建築,直到現在建築物排水不暢還屢見不鮮。結構繁複的禮耕堂,兩百多年來排水系統從未淤塞過,其中布局設置營造等方面的奧秘至今仍是誘人探究的謎。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9

2007年,召稼樓古鎮開發為風景區,于沈杜公路入口處建有牌樓一座,保留有禮耕堂、資訓堂等舊建築,恢複石橋,重整街道,沿河建成仿古風雨走廊。每逢周末節假日,來往遊人如織。

資料:《發現闵行之美》系列叢書、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實習編輯:胡榮璇

山林間的質樸小屋(可讀可賞禮耕堂)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